常做這些事?小心,你可能是職場「好人病」高危險群!
常做這些事?小心,你可能是職場「好人病」高危險群!

本文摘自《做人要好心,不是好欺負》,方言文化出版

「好人」是「忠心的部下」、「值得信賴的同事」和「理想的前輩」,在工作上表現得可圈可點,是堪作模範的人物。如果今天是在一個上司和同事都很友好的職場環境中,工作量也在適度的範圍之內,「好人」會表現得如魚得水,把自己份內的工作處理得井然有序。

但是在一間公司裡,可不是只有會照顧部下的上司而已,也有「以自我為中心」的上司。因為「好人」不會去拒絕別人拜託他做的事情,所以「以自我為中心」的上司最喜歡把事情丟給他做。對這種自私的上司來說,做事確實,又能如期完成工作的「好人」,真是自己不可或缺的部下。這種上司甚至還會把和「好人」完全不相干的工作交到他們手上。如果「好人」面露難色的話,只要對他們說出「我相信,如果是你的話,一定辦得到」這句通關密語,好人就會把工作攬下來。

掌握最新AI、半導體、數位趨勢!訂閱《數位時代》日報及社群活動訊息

狀況1:明明有工作,仍下意識當同事的心情垃圾桶

在「好人」會碰上的麻煩事裡面,成為「以自我為中心」同事情緒的抒發口,或許算是程度比較輕微的了。當同事邀約去喝一杯時,儘管「好人」手上還有工作要處理,並不想去,可是他就像被蛇盯上的青蛙一樣,根本拒絕不了,只能默默跟著大家一起行動。然後居酒屋又是一間換過一間,整個過程中「好人」都在聽同事抱怨工作或上司的事情,根本就成了別人的「心情垃圾筒」。雖然他的心裡頭想著明天的工作,夜色卻越來越深了。到最後,他還得在網咖裡照顧那些喝得爛醉的同事。

狀況2:謹言慎行,就怕被辦公室「歐巴桑」盯上

對一些女性員工來說,掌握公司人際圈的辦公室歐巴桑們,往往比上司更令人生畏,只要一不小心得罪了她們,就可能被眾人孤立,難以在公司裡立足。那麼,哪種女性容易成為歐巴桑們的眼中釘呢?大概可以歸納出以下幾點:「穿著的服飾引人注目」、「在男性社員中吃得開」、「(好像)擁有顧家型的男朋友」、「年輕且主觀意識較強」、「禮數不周」、「竟然敢比我(歐巴桑)早下班」等等,上述這些情況看在歐巴桑們的眼裡都很礙眼。這個世界上,沒有比女性的忌妒更令人害怕的事物了。

假設今天被歐巴桑們討厭的理由,是因為自己在面對工作時不夠認真,導致錯誤百出,或是老愛和別人閒磕牙,造成工作進度落後的話,還算說的過去。然而只因為上面列舉的事項,就成為他人的眼中釘,實在很難讓人嚥下這口氣。

如果是「好人」的話,就會特別去注意這些事情。上班的服裝盡量低調樸素,在公司更是謹言慎行。因此,「好人」通常還蠻受歐巴桑們喜愛。但是只要一個不留神,她們也可能淪為歐巴桑們頤指氣使或宣洩情緒的對象。然而,不論是頤指氣使或宣洩情緒,都還在可忍受的範圍之內。要是一不小心碰到歐巴桑的逆鱗,「好人」可能立刻就會變成被欺侮的對象,辦公室的環境瞬間就從天堂化為地獄。實在是太可怕了。

狀況3:做決定拿不出魄力,無法管束部下

「好人」在20幾到30多歲時,通常都專心致志在自己的工作領域上,因此在公司裡能得到很高的評價。過了35歲以後,自然而然成為公司裡的主管。

剛開始的時候,「好人」對自己是否能夠做好管理的工作會感到不安,因為他們一直都對自己沒有信心,認為自己的工作內容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地方。但「好人」會想:到目前為止,不論是在處理實務或公司的人際關係上,自己表現的還算可圈可點,當別人的主管應該沒問題才是。「好人」畢竟也是人生父母養,多少也有想要出人頭地的心思。何況像B先生的例子裡,還有部長在後面為他加油打氣。

然而,主管和普通員工所必備的能力並不相同,後者需要的是實務能力,前者則是決斷力。在人際關係上,主管還要能夠整合部下才行。為了進行有效的管理,主管必須清楚說明自己的想法,有時喝斥部下也是必要之惡。拿不出魄力的上司,是得不到部下尊重的,更別說能打點好自己的團隊了。

本書看到這裡,讀者們應該都已經清楚,對「好人」來說,沒有比做決定或管理他人更困難的事情了。想當然耳,斥責自己的部下這種事就更別提了,理由很簡單,「好人」可不想被自己的部下討厭。

狀況4:與其分配給下屬,不如自己動手做

一般來說,普通社員和課長在工作上,應該要很明確的職務區分,可是在日本,社員成為課長之後的職務區分並不明確,有些公司還有「選手兼教練」的情形發生。在運動的世界裡,選手和教練的職責完全不同。從日本的職業棒球界來看,扣除野村克也、古田敦也和谷繁元信等特殊個案之外,並沒有教練兼球員的情形。教練就算以球員的身分交出漂亮的成績,也不會對他教練的身分產生任何影響。

為什麼「好人」無法將工作分配給自己的部下呢?因為他會去設想很多情況,例如「部下只能做到80分,我來做可以達到100分」、「要教會別人太麻煩了,不如自己動手做」、「把工作交給別人,心裡就是放不下心」。對他們來說,與其去碰不拿手的管理工作,實務面拿手的工作處理起來還比較踏實一點。

但是,這種做事方法其實會產生許多弊病:首先是無法提高部下的工作能力,其次是會消滅部下對工作的熱情。因為「好人」除了有課長必須完成的事情之外,還要去處理一般社員的工作,導致業務量超過自己的負荷。主管拚了老命努力工作,部下卻閒閒無事可做,實在是太不像話了。

就算擁有三頭六臂,每個人的體力還是有極限的。40幾歲當上課長時,是一個人體力開始走下坡的年紀,不管多麼賣力工作,是不可能和年輕時相比的。

關鍵字: #職場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AI浪潮加速全球電源管理變革,台達攜手夥伴提供最佳解方與客製化服務
AI浪潮加速全球電源管理變革,台達攜手夥伴提供最佳解方與客製化服務

研究機構IDC指出,全球人工智慧基礎設施(AI Infrastructure)市場自2019年以來皆呈現兩位數成長,預估市場規模將於2028年超過2,000億美元,驅動市場快速成長的關鍵是AI伺服器相關投資。看好AI帶來的市場機會,台達早在許多年前就開始布局,因應晶片、企業、雲端服務供應商等不同類型企業客戶提供最佳電源方案。

為什麼台達能搶先布局市場?

台達電源及系統事業群副總經理鄭謝雄面帶微笑地解釋:「我們不僅從技術創新、產品組合完整性,以及產品品質等面向切入,更與客戶進行緊密合作,從市場痛點出發,攜手打造符合需求的最佳方案。」

台達電
台達電源及系統事業群副總經理 鄭謝雄
圖/ 數位時代

AI基礎設施崛起,電源管理朝向高供電密度、供電穩定度與電源機櫃靠攏

AI的日新月異不僅重塑了運算架構,也加速電源管理變革。首先,有別於傳統伺服器的單一顆電源供應器(PSU)功耗較低,AI伺服器PSU功耗大幅上升至最高12kW,這也讓單一AI伺服器機櫃所需電力來到120kW甚至更高,傳統電源管理系統已經不敷使用,必須在相同體積下輸出更高瓦數,逐步提升供電密度。

其次,AI伺服器與機櫃帶來的挑戰不僅僅是供電密度這個議題,如何確保供電穩定也至關緊要,理由在於,傳統CPU的EDPp峰值僅較平均值高出30%,GPU的EDPp峰值則高達65%。由於AI運算會造成劇烈電力波動,連帶影響電網負載能力,因此電源系統必須搭配高功率電容模組(Power Capacitor Shelf),透過內建的超級電容及放電或儲電,穩定電網運作。透過該模組以及備援電力單元(Battery Backup Unit;BBU)穩定電力供應,才能避免AI系統平台損害。

最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鄭謝雄認為:「隨著AI模型規模持續增長、GPU跟加速器的功耗密度節節攀升,以及7/24小時全天候不間斷需求,AI伺服器與機櫃的總功耗將只增不減,傳統分散式電力架構不敷使用,集中式架構與模組化設計成為主流趨勢,將帶動市場對電源機櫃(Side Power Rack)的需求。」

從全方位解決方案到專業服務團隊,台達致力滿足客戶的多元電源管理與散熱需求

電源機櫃的概念,是將電源系統從AI伺服器機櫃裡獨立出來,作為專門供電用的機櫃。台達作為全球電源管理與散熱解決方案的領導品牌,早在許多年前即開始關注高效能運算(HPC)與AI伺服器等議題,鄭謝雄指出,電源機櫃的概念,是因應算力需求高漲帶動電力不斷往上走,因此才需要將電源系統跟負責算力的AI伺服器分開,單獨將機架式電源、BBU、高功率電容模組、交換器等放置在一起,解決伺服器機櫃空間有限的問題,這也是台達在COMPUTEX 2025展示的800V HVDC電力架構的一個重點,也能優化電網到AI機櫃的電壓轉換效率。

台達電
台達新一代800V高壓直流電源方案
圖/ 數位時代

台達合作夥伴非常多元,從晶片商、企業客戶到雲端服務供應商等,因此除了觀察市場趨勢,也會因應不同客戶需求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對此,鄭謝雄強調:「每一個客戶的電源管理與散熱需求都不相同,台達除了透過模組化的方式提供包含電網到晶片的全方位解決方案,更透過一站式專業顧問與客製化服務滿足客戶需求。」

舉例來說,同樣是5.5kW的電源方案,台達會在客戶系統開發過程中深度合作,定義出符合客戶需求的規格,因此需要一個懂電力電子技術、系統設計與產業知識的專業團隊提供最佳後援,這也是台達長年深耕電源技術能帶來的優勢。

另外,台達除了提供單一產品,也依照客戶不同需求合作,提供一站式電源及散熱解決方案,如此次在COMPUTEX展出的AI貨櫃型資料中心解決方案,就整合了AI伺服器、1.6T交換機、電力、電池備援系統、液冷系統等,讓客戶在安裝上能節省成本、提升效率,只要幾個星期就能完成資料中心建置,滿足AI運算、邊緣運算跟電信機房等多元場景需求。

持續深入技術創新與自動化生產,敏捷回應瞬變市場需求

為提供客戶最佳產品服務,同時,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提升競爭力,台達每年投入總營收的8%到9%進行研發。以電源管理與散熱這個領域來說,台達為了因應科技突破與客戶需求不斷迭代更新,在研發部份就投入了大量資源,同時也持續改善自動化生產製造流程,確保客戶需要的關鍵產品能準時、穩定量產交貨。

鄭謝雄進一步解釋:「考量全球在地生產趨勢,以及少子化帶來的勞動力短缺等議題,我們在產品研發設計階段,就同時思考如何提高自動化生產能力,目標是每一代產品的自動化比例都要比前一代高,確保在技術創新之際,有可靠的生產後盾可以提升營運韌性與市場競爭力。」

在AI新世代來臨之際,台達不僅持續關注AI應用、語言模型、加速運算與基礎設施變革,同時也針對電源管理與散熱方案扮演關鍵角色。透過長期研發投資、模組化創新產品設計與自動化生產製造等方式,台達提供了客戶節能、高效、穩定的電源管理與散熱解決方案,滿足客戶從電源到晶片、從伺服器到基礎設施的多元需求,與客戶攜手實現綠色AI的願景。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