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換率越來越差?Rosetta.ai為電商打造精準推薦服務
轉換率越來越差?Rosetta.ai為電商打造精準推薦服務

近年來,電商市場百家爭鳴,為了與他牌競爭,許多公司投入所費不貲廣告成本,只為提高導流及網站觸及。然而,盲目吸引流量使得「轉換率」無法有效提升,消費者只逛不買情形不減反增

曾任職於知名運動電商的Rosetta.ai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黃子豪表示,過去的工作經驗讓他發現,回訪的消費者才是平台最重要穩定客源,但大部份電商打造的介面不夠人性化,讓消費者下單付款意願越來越低,讓廠商無論投入多少行銷成本,也僅是不斷獲得一次性消費者。

離開前一份工作後,黃子豪開始獨立接案,協助企業客製化「商品分析推薦系統」。接案過程中,他發現多數業者對此服務具有龐大需求,他因此創立Rosetta.ai,協助電商在首頁、商品頁、購物車等不同情景,打造對應各項KPI指標的SaaS模組,設計符合使用者需求與購物情境的API,有效地提升消費者體驗及提袋率,並進一步獲得忠實回購的穩定客源

Rosetta.ai
左起:Rosetta.ai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黃子豪、共同創辦人暨營運長李宜庭。
圖/ Meet

打造14種基本情境模組 契合電商多元KPI指標

黃子豪提到,過去電商想打造推薦系統,需耗費龐大資金聘用工程師,還得經過程長時間反覆溝通、改善才得以運作,對許多電商業者來說是難以負擔的成本。雖然市面上也有提供類似服務的廠商,但他表示,這些服務大多無法切合網站使用情境,轉換率提升效率仍顯不彰。

為解決以上痛點,Rosetta.ai除了有30多個統一API的即用性免費模組外,還打造14種基本情境組合,根據消費者的購物流程,設計對應不同頁面、不同階段KPI的推薦系統,用戶可根據自身網站的需求選擇推薦情境,系統也提供即時反饋、自動化引擎等服務。

例如:網站首頁透過符合需求的API建構,增加顧客停留率,並加強品牌印象;在單一商品頁,系統會針對消費者過去購物行為,推薦可能感興趣品項,如購買過化妝品的使用者就會收到所需的用品、刷具等。

透過以上功能模組,用戶無須投資巨額自組技術團隊、建立AI架構,便能依據所在產業別、顧客輪廓打造符合需求的中控室。提供既有數據資料,如會員名單、商品清單等,Rosetta.ai就能協助以AI技術交叉分析商品照片、文字敘述、會員資訊及顧客偏好,進而達到個性化推播。「更重要的是,」黃子豪補充說道:「每當有新的資料,如顧客的購物記錄、Cookies,自動化引擎可以立即採用新參數調整演算結果。」

分析消費者輪廓 協助提升銷售與回購

「我們主要幫助電商了解消費者在不同階段的點擊原因,為什麼購買或是不購買,再進一步透過這些資料,調整上架商品及庫存。」Rosetta.ai 共同創辦人兼營運長李宜庭表示,與他們合作的客戶,使用第二個月後在各項數據皆有明顯成長,平均而言點擊率提升15%、購物車提袋率提升25%,同時訂單價值也提升了20%

現階段,Rosetta.ai共有48家品牌客戶,主要分布於台灣、少部分來自美國,收費方面依照選用功能差異而有不同收費標準,包括EssentialPlusBusiness三種付費方案選擇,價格分布在99美元到2000左右不等。

團隊主要鎖定品牌電商及各大開店平台用戶,類別則聚焦設計品、美妝、中小型服飾等。主因在於這些產品消費週期較短,需快速有效地調整方案提升銷售額,Rosetta.ai的服務正好切合需求,透過大數據搜集、分析瞭解市場需求及消費者偏好變化,使電商能更精準的預測下一季推出產品,以減少庫存囤積、提升消費者回購率

參加加速器主動接觸潛在客戶、挺進國際市場

搶攻國內電商市場之餘,為拓展海外市場,Rosetta.ai也積極參與國內外加速器媒合。除了曾獲選進駐Founder InstituteAppWorksOrange Fab,近期,也成功入選亞洲第一個AI加速器—Zeroth.AI於日本舉辦的選拔,前往東京尋求更多合作可能。黃子豪表示,創業加速器除了能帶給團隊更多策略方向、財務支援外,也可以藉此拓展人脈網絡。

接下來,他們將會繼續改善現有產品,同時開發新的產品線,計畫推出更多不同商品類別的推薦系統,如線上課程、影音內容等。另一方面,也會嘗試與硬體廠商合作,發展智慧零售應用。「從線上到線下,Rosetta.ai 期望為用戶打造一條龍式的購物旅程。」黃子豪說。

創業快問快答

Q:創業至今,做得最好的三件事為何?
1. 專注於電商商品推薦,不亂槍打鳥
2. 招募成員步調放慢,相信夥伴、充分授權
3. 時常與用戶保持聯繫,即時聽取建議和回饋

Q:創業,教會了你哪些事?
態度、思考、快速學習。

創業最需要的並不是錢,是心。有正向的心態,才能安然地度過多次的碰撞,像是經歷與夥伴摩擦、找不到產品受眾、錯誤決策等低潮期,會一再而再的磨掉你的自信心、希望,然而,一昧的壓抑負面情緒絕對無法往前,我們必須學習坦然面對失敗,從大量的訊息中思考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哪些是有用的,然後總結出策略,迅速執行與優化,當遇到能力不足時,還必須快速學習相關的知識,或許會跌倒很多次,但最終都會是個人與公司成長的不可或缺要素。

公司資訊

公司名稱:太米股份有限公司/Rosetta.ai
成立時間:2016/7/28
產品名稱:電商商品推薦引擎
上線時間:2017/7/21
公司人數:8
官方網站Facebook新創資料庫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國泰人壽App」全新改版,打造一站式陪伴的保險體驗

保險 App 過去只是數位轉型的基本門檻,如今已成為決勝使用者體驗的關鍵媒介。擁有 800 萬保戶的國泰人壽,其「國泰人壽App」 歷經多次版本演進,2024 年底再次迎來全新改版上線,不只聚焦在提供完整的售後服務流程,更進一步連結家庭保障與健康管理,成為保戶日常中不可或缺的夥伴。

「國泰人壽App」大改版,重新定義保險關係

回顧「國泰人壽 App 」的幾次重大改版,從 2017 年推出「1.0」版本、擁有 20 萬用戶起步,到 2021 年「2.0」突破百萬用戶里程碑,再到 2024 年底正式邁入「3.0」時,用戶數已突破 330 萬——隨著 App 持續演進,不變的是始終對齊一個核心命題:App 對保戶有何實質幫助?

國泰人壽數位發展部數位客戶經營科經理陳儀綸回憶:「1.0 的首要目標就是把保險售後服務做扎實,包括查詢保單、繳費、送理賠等核心功能。到了2.0,我們進一步從客戶的保險旅程去思考,保戶最關心的是什麼?如何深化體驗?」

「2.0 對團隊來說也是一個關鍵轉折點,若要真正打造以用戶為中心的數位服務,設計就不該只是畫畫畫面,而是應該成為產品思考的一部分。因此,我們開始從設計外包支援轉向長期合作的設計夥伴關係,在國泰金控「數位數據暨科技發展中心 」的集團資源協助下,國泰人壽 App團隊不僅擁有更緊密的夥伴,也具備將保險專業深度整合進產品設計的能力。」陳儀綸說明。

隨著接近一半保戶成為 App 用戶,顯見 App 已累積廣大保戶的信任與依賴。2024 年底,團隊遂啟動 App 3.0 的全新改版。陳儀綸表示:「這次,我們從個人保險出發,走向全家人的體驗。畢竟保險從來不只是自己的事,更是守護家人的責任。」開發團隊的角色也從單純的數位工具打造者,轉變為陪伴保戶的數位保險夥伴,主動在保戶之前更早一步思考使用情境、潛在困惑與期待。

三大升級一次到位:家庭保單整合、健康外溢結合、整體風格轉換

新版「國泰人壽 App」 3.0 的設計目標,是讓用戶在幾秒內完成真正想做的事。2024 年初啟動改版時,團隊從用戶 NPS 回饋與客服進線紀錄出發,系統性分析常見問題,歸納出一項關鍵洞察——保戶需要從「家庭視角」掌握保單與保障結構。

「這是很顛覆的,以往看保單都是以個人為單位,沒有家庭視角。」陳儀綸指出,「其實很多人是為家人保險,也會查詢子女、配偶的保障狀況。」因此,改版聚焦兩大目標:其一是整合分散資訊,讓用戶能快速掌握全家的保障結構,其二是進而協助保戶更清楚地「看得懂保障」,而不只是「擁有保障」。 三大關鍵升級也應運而生:

一、家庭保單管理: 作為此次改版最具突破性的亮點,用戶可切換「我的視角/家庭視角」,一站掌握全家人的保單資訊,減少逐筆整理保單的時間。國泰金控數位數據科技發展中心用戶科技發展部體驗設計科產品設計師林易蓁表示:「多數保戶其實是『為家人投保的人』。我們把視角從個人擴大到家庭,讓『誰有什麼、缺什麼』一眼就明白,並透過透過圖像化呈現類型與數量,讓資訊更直觀。」

二、健康外溢結合: 隨著保險價值從「事後補償」走向「事前預防」,此次改版特別強化外溢保單與 FitBack 健康資料的整合度,清楚呈現健康任務達標行為與保費折扣的關聯。「過去保戶搞不懂健走數據和保單有什麼關聯,現在我們清楚呈現聯動機制,幫助保戶理解自己的行動帶來什麼實際回饋。」林易蓁說明。

三、整體風格轉換: 這次改版另一個很大的重點就是整體風格的全面翻新,在國壽品牌的穩重信任感基礎上,融合互動回饋、玻璃模糊的質感、漸層與空間感,讓整體的介面看起來不只專業,也更友善、更貼近生活 。同時導入 Design Token 系統,促進設計與工程團隊的協作,讓新視覺設計落地。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國泰人壽App」 3.0 透過家庭視角定義保險使用情境,協助用戶快速掌握自己與家人保障全貌,讓資訊一目瞭然、直觀易懂。
圖/ 國泰人壽

用減法思維,打造清晰易懂的使用體驗

然而,App 改頭換面的過程中,也面臨不少挑戰,尤其是首頁設計。「每個部門都希望自己的功能能放在首頁,所以一定要先釐清:保戶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陳儀綸強調,首頁不能流於功能捷徑的堆疊,而應是協助用戶快速完成任務的第一站。

對此,設計團隊也從使用者旅程出發,重新架構導覽邏輯。原本五個底部功能鍵被精簡為四個,保單資訊也首次搬上首頁。陳儀綸說,「這代表我們不再一味累加功能,而是回到使用情境,設計真正好用的動線,讓使用者更直覺地完成該做的事。」林易蓁強調:「清楚、簡潔,不只是一種風格口號,而是透過減法設計思維,讓設計不只是讓資訊變得好看,而是要幫使用者減少認知負擔,讓他們在對的時機看到對的東西。」

語言上,也全面朝向「看得懂」靠攏。「我們把艱澀的保險名詞,以更貼近使用者情境方式,轉譯成使用者熟悉的語言。例如將癌症的保障項目分類成「第一次罹癌」、「因癌症需要住院時」、「因癌症需要手術時」 等,用情境的方式告訴用戶是什麼情境下的保障,整體體驗更直覺,也更容易上手。」林易蓁說明。

數位轉型思維成為基因,提升服務新價值

App 3.0 上線後,用戶數突破 330 萬、每月活躍用戶達 65 萬,相較改版前更帶動新戶成長 30%,NPS (淨推薦值) 62分、用戶滿意度達 97%。陳儀綸指出:「服務走在客戶前面,滿意度自然會上來,也有助於客服人員引導使用 App 查詢、申辦,提升處理問題的效率。」

「橫跨多部門的夥伴一起完成這次改版,對我們來說是長期思維內化的結果」。陳儀綸說,「我們不只是在技術或產品上持續精進,而是讓整個團隊—從人才培養、協作模式、思考方式都持續進化,這樣的內化改變,才是讓數位轉型能長久走下去的關鍵。技術可以解問題,但“文化”決定團隊能走多遠。」數位轉型不只是一次專案或一次改版,它是一種長期內化的文化與思維模式,更是一種「讓服務永遠走在客戶前面」的能力。

林易蓁則補充,作為隸屬國泰金控數數發中心的設計師,一直都是以集團層級支援子公司的數位產品。「我們能從更綜觀的角度思考,不只是介面設計,也包含跨產品的體驗、功能邏輯與視覺語言,打造統一的品質與風格。」而與人壽產品團隊合作這幾年下來,彼此真的培養出很深的默契,設計師已經不再只是規劃 UIUX ,轉變成參與產品方向制定的共創夥伴,讓設計團隊能以使用者為核心,提出更貼近需求的解法,進而在產品中創造實質價值。

展望未來,團隊將持續優化核心功能,關注 AI 等新技術應用潛力,透過用戶回饋與內部創意提案推動產品持續進化。正如這次改版,讓保戶真切感受到操作更直覺、資訊更清晰,國泰人壽也正持續以具體行動落實「BETTER TOGETHER」,在每一次細節中重塑保險服務的日常價值。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