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新聞在我們的生活中如何氾濫與發酵,已經是越來越多人關注、也亟需解決的難題,在這樣的風氣下,哪些人又是最容易把假新聞擴散出去的人呢?
這個族群值得注意
上週三(9),一份刊在期刊Science Advances的研究針對2016年美國大選期間,有多少人會把假新聞分享到Facebook上進行調查,並發現在1,300名Facebook用戶中,只有8.5%的用戶曾經分享過一則以上的假新聞,相較來說並不高——畢竟最近才有研究推估,在美國大選期間,每4個美國人就有1個曾經造訪過假新聞網站——然而,在這8.5%的用戶中,65歲以上使用者分享假新聞的傾向卻比任何族群都來得高。
分享次數是7倍
平均來說, 在65歲以上的使用者中,有11.3%的人會分享來自假新聞網站的連結,在18~29歲的使用者中僅有3%會這麼做,而且前者平均會分享假新聞的次數是後者的7倍。
可能是不熟悉 也可能是記憶力
對於這樣的發現,研究團隊推測可能是65歲以上的群體不熟悉電腦、缺乏數位媒體識讀的能力,才會沒辦法像其他群體一樣迅速驗證消息的真假;也可能是因為這個群體的記憶力下降,而失去辨別消息真偽的認知能力。
研究團隊也坦言,他們其實無法確定「65歲以上的人比較容易分享假新聞」這件事究竟是年齡還是世代問題,所以這些人可能是不熟悉現代科技才會傾向分享假新聞,也可能是人們只要年紀漸增,就會出現分享假新聞的傾向,因此確切原因仍有待探究。
分析超過千人的個人動態
這份研究是由來自紐約大學的社群媒體與政治參與實驗室(the Social Media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SMaPP)執行。他們是在取得1,300名Facebook用戶的同意後,得到這些人在美國總統大選期間的個人動態,並在更早之前的訪問調查中取得他們的年齡、意識形態、自認的政黨偏好等等。
資訊真的是假的? 確認再確認
接著他們參考BuzzFeed News的文章與同儕研究,整理出3份假新聞網站名單,並在實際研究時再次確認來自這些網站、且有被受試者分享的897篇文章都是假新聞。
意識形態有影響嗎?不一定
除了年齡以外,研究團隊也發現意識形態非常保守的人,其分享假新聞的次數是意識形態非常自由者的6.8倍,是意識形態在中間者的6.7倍。
不過對於意識形態和分享假新聞的傾向之間是否有關,研究團隊則抱持審慎的態度。他們認為目前大多的假新聞網站都以支持川普(Donald Trump)、反對希拉蕊(Hillary Clinton)的內容為主,保守派自然比較可能分享這些網站的內容,該研究團隊寫到:「如果今天的假新聞是支持希拉蕊而不是支持川普,那麼就可能是比較多的自由派會分享假新聞。」
其他變相沒影響
至於性別、教育程度、社經地位,都沒有對分享假新聞的傾向產生影響。
瞭解了 就能對症下藥
必須注意的是,雖然這次研究顯示會主動分享假新聞的人不多,但是他們並沒有取得受試者動態消息的內容,因此也無法確定這些受試者平常會在Facebook上看到多少假新聞。不過有參與研究的政治學助理教授葛斯(Andrew Guess)相信,只要瞭解到哪些群體比較容易分享假新聞,就能讓他們針對這個群體研擬出杜絕假新聞的方法。
分享作為一種宣示
沒有參與研究、來自哈佛大學的公共政策與傳播學教授包恩(Matthew Baum)也支持這份研究的發現,他推測比起加深自己的信念,分享文章更像是在和他人展示自己的立場,所以選擇分享的人才會比較少;也因為如此,就算有人跳出來指證這個人分享的訊息是假的,也不太可能因而改變分享者的想法或立場。
分化對立的新聞敘事
若要總結美國的現況,來自麻省理工學院、Twitter前首席媒體科學家洛伊(Deb Roy)認為,現在的美國新聞「充斥著分化對立的敘事方式」(full of balkanized narratives),而人們只會把與自己認同的資訊稱為「真新聞」,反之,那些不認同的資訊就通通是「假新聞」。
「真是一團糟。」洛伊評論道。
延伸閱讀
本文授權轉載自:地球圖輯隊;作者泥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