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國安」優勢不再,精誠引進華文AI翻譯霸主科大訊飛,本土產業的下一步?
當「國安」優勢不再,精誠引進華文AI翻譯霸主科大訊飛,本土產業的下一步?

日前在精誠資訊舉辦的年會活動上,精誠資訊宣布和科大訊飛展開合作,將主動引進科大訊飛的語音與語意引擎,在客服、行銷與醫療領域。在客服領域,今年上半年就會有不少台灣本土大企業採用。

精誠資訊將成為台灣企業與科大訊飛之間的橋樑,將科大訊飛技術在地化與客製化。而精誠資訊的引進與代理,也暗示著過去台灣本土廠商強調的國安優勢漸失。

雅婷一號等台廠競爭壓力越來越大

其實,早在精誠資訊正式代理之前,鴻海、威剛與英業達等族繁不及備載的台灣科技大廠都有採用科大訊飛的語音引擎或語音識別系統的經驗。

科大訊飛也只是中國廠商的代表,如Google與Microsoft等美系廠商也都有相當純熟的中文語音辨識與語意分析技術,當這些世界知名業者都齊聚台灣後,對台灣純本土廠商來說有威脅性越來越大。

在這些國際業者進軍台灣市場前,台灣語音辨識市場,知名業者像是由廣達電腦、凌陽科技於2000年轉投資成立的賽微科技,HTC、Acer、聯發科技、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與凱擘大寬頻等公司都曾在旗下產品採用賽微的語音識別系統。

賽微已經成立18年,過去幾個年頭,公司一直走得是小而美的經營路線,員工不到百人,賽微從語音互動玩具起家,隨著市場消長把技術應用在手機與資通訊產品上,如JARVISH與聲寶智慧管家等也都有內建賽微的技術,但賽微目前仍以「指令式」語音識別為主,以技術上來看,和科大訊飛已經走向自然語言處理的語意分析層級差距不小。

除了老牌的賽微科技,近日由人稱 PTT「創世神」杜奕瑾領軍的AI Lab實驗室推出的語音辨識引擎「雅婷一號」,也有一定知名度。而AI LAb也獲得華碩的青睞,雙方合作智慧音箱。

雖然這些台灣業者常強調語音辨識準確度不亞於科大訊飛。但對於在語音辨識領域中,業者所提的精確度,常指涉業者自己的研究方法下的結果,而非第三方機構公認。

加上以機器學習的特性來看,科大訊飛引擎落地台灣越久,對於台灣本土語音模式調適性越強,精確度也會隨之提高。

況且精確度也不是業者唯一採用的唯一考量。科大訊飛除了華文語音,還提供全球與中華地區等多語種辨識,讓有野心拓展多元市場的廠商也可以採用。

當精誠作為中介橋樑,本地業者的「國安」理由還存在嗎?

雖然過去台廠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談到核心競爭優勢會以台廠引擎不需要把資料送到中國的語音辨識引擎為優勢主打。

但昨日精誠總經理林隆奮特別強調,「台灣廠商的在地性資料,還是儲存在客戶端的私有雲當中,不需回傳到中國,廠商在使用技術時或訓練模型時才調用科大訊飛的語音引擎,保有很大程度的資料隱私。」

加上目前從法規上來看,對於這些語音引擎的引進沒有任何限制,目前也看不到有需要限制的理由,由此看來,台灣本土業者強調資料留在台灣分析,不需送到中國的吸引力並不大。

不過,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有截然不同的看法。杜奕瑾在其FB中表示,「『把有資安疑慮的軟體或主機放到自己機房就等於沒資安疑慮』這是錯的。就像在說『懷疑外包商道德問題就請來當員工』、『豬瘟吃到肚子裡就不會傳染』錯誤觀念。」

「程式碼有開源嗎?有問題更新方法?訓練資料傳輸以及保護?維護的後門都可以把主機當作木馬,放在內部機房危害更大,軟體設備供應商的資訊安全尤其重要。」杜奕瑾寫到。

機會:中國廠商對於真人翻譯市場興趣不高

但這就代表台廠在翻譯市場沒有機會了嗎?不盡然。

在2018年的Meet Taipei會展上,筆者碰到了網勁科技創辦人、前阿里巴巴淘寶台灣區總經理游士逸。游士逸已經離開阿里巴巴展開另一段創業歷程,他的新公司TourTalk 產品著墨在「真人影音翻譯與旅遊管家服務」。

游士逸指出,「中國廠商都在做AI翻譯,對於真人翻譯市場反而沒有興趣!」這句話讓筆者印象深刻。中國公司滿手數據,熱衷於機器學習技術,反而對於真人翻譯服務興致缺缺。而游士逸就看到了這個利基市場。

TourTalk則提供台灣民眾在國外出遊時若碰到車禍、生重病或隨身包包不見等警急事件急需的「真人」即時翻譯的服務。目前與中華電信合作,使用者有需求時撥打電話,馬上就有優質即時翻譯幫忙解決問題,目前TourTalk 支援中、英、日、韓,四種語言轉換。

在他來看,科大訊飛等AI翻譯再怎麼強大,由於「非人」特質還是僅能提供冷冰冰的服務,以體貼熱心有感的「服務業」見長的台灣企業,不一定非要比拚這種博士級人才與數據密集的AI翻譯技術,如同精誠資訊林隆奮所言,強調把自己當作一個中心(hub),以「合作」代替競爭,會是更優的思維模式。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全球 80% 獨角獸都在用!AWS 為 AI 新創打造最強後盾
全球 80% 獨角獸都在用!AWS 為 AI 新創打造最強後盾
2025.11.14 |

生成式AI正掀起一波全球創新浪潮,新創企業正以驚人速度重塑產業生態。AWS與《數位時代》聯手製作的節目《科技潮什麼》,回顧了AWS日前舉辦的「AWS 台灣雲端高峰會 - AI 創新賦能日」論壇,帶聽眾掌握AI獨角獸與台灣新創的第一線觀察。

這場AWS舉辦的盛會,集結了全球專家對新金融、新經濟型態的全方位觀察。節目整理了論壇中提到的案例,從數據巨頭Palantir,到一年內達成獨角獸估值的日本Sakana AI,再到台灣的犀牛盾與完美移動,串起一場精彩的AI創業實戰課。

Palantir資深顧問Shawn Manasco 分享了自家「神秘數據公司」的成長故事。他提及:「過往美國軍隊很大,常常問一個問題,要等2-3周才有答覆,而且回答還是錯的。」Palantir在短短12天內,協助美國陸軍整合上百個資料庫,讓美軍即時掌握戰略資源。Palantir不僅展現AI與資料整合的威力,也揭示新創要成功必須解決真實痛點,而非「創造需求」,並能將技術轉化為實際商業價值。

Palantir 資深顧問 Shawn Manasco
Palantir 資深顧問 Shawn Manasco
圖/ AWS

日本的新創Sakana AI則在1年內就躍升為AI獨角獸。Sakana AI專注於用AI解決日本勞動力短缺與產業永續問題,在強調「速度」與「專注」的同時,也堅守安全規範,並在深耕技術的過程中,找到能真正影響社會的應用場景。Sakana AI提及:「這一切也要感謝AWS的協助,因為AWS提供很強大的資源。」

回到台灣,也有兩個亮眼的新創案例。首先是犀牛盾,面對全球市場中13,000張圖款與上百位創作者的內容管理挑戰,他們導入多模態模型CLIP,讓AI自動理解圖片與文字關聯,大幅提升策展效率;第二是完美移動,他們在開發技術時,找到了B2C轉型為B2B、API的商業模式,將原本針對消費者的AI虛擬試妝技術,轉化為API服務,成功打造可規模化的SaaS商業模式。兩家企業的共同點在於,不是一味追求最炫的技術,而是用AI解決實際問題。

要打造出好的AI服務,就必須有穩定、安全又可擴展的基礎架構。AWS正是許多新創背後的關鍵力量,全世界有80%的獨角獸企業都是AWS的客戶,而在專注於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的獨角獸中,比例更高達96%。AWS不僅提供雲端運算資源,更是協助企業從概念驗證、技術開發到全球營運的堅實後盾,讓創新能夠真正落地。

AI時代的浪潮不斷向前,AWS也將持續推動產業創新,並於11月18日高雄舉辦「2025亞馬遜港都創新日」,邀請政府領袖、產業代表與國際專家齊聚,分享前瞻觀點與實戰經驗,打造百工百業共創的科技展區,呈現更多雲端應用的真實場景。同時若想了解更多AI創新趨勢與台灣新創的成長故事,立即收聽本集《AWS科技潮什麼》,掌握這波AI轉型的關鍵契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