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數據養海藻,中華電物聯網水溫監測幫台肥拉高產量
用大數據養海藻,中華電物聯網水溫監測幫台肥拉高產量
2019.01.17 | 物聯網

水產養殖未來幾十年後,將成為人類海鮮食物的主要來源,也成為電信業者著墨重點。

中華電信今(17)日宣布與台灣肥料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合作,透過行動物聯低功耗網路(NB-IoT)技術,在花蓮深層海水園區以自動化方式監測海水品質與溫度,讓海藻能在穩定環境下繁殖,提升整體產量。

根據台肥季刊資訊,藻類成長受制於溫度與氣候影響。

像冬春之際,海邊岩石上常常呈現一片綠色,主要是「石蓴」大量繁殖 ;而到了春、夏天,又因馬尾藻變成一片褐色。但也因此影響到外海垂掛的養殖,如馬祖的裙帶菜就只能產於冬季。

中華電信智慧養殖
中華電信認為,行動物聯網能解決因人工監測造成養殖溫度的不穩定,提升整體養殖藻類產量。
圖/ 中華電信

台肥導入物聯網技術,展開智慧養殖

台肥以藻桶養殖方式,抽取662公尺深的海洋深層水至地面蓄水槽,再透過重力原理將海水分流至三個階段區,分區繁養不同藻與蝦類。因為海洋深層水抽取至陸地時,僅有攝氏12度左右,可協助當夏天水溫高達30度時調控養殖環境。

但在與中華電信合作之前,台肥仍是以「人工調節水閥控制每個藻桶的水流量與量測水溫,設定海藻合適的生長溫度條件。」

中華電信表示,「智慧養殖溫度監測專案」的第一階段,將先導入NB-IoT通訊技術、重點布建藻桶水溫監測設備,並蒐集數據;第二階段,再導入微氣象站與更多藻桶水溫監測設備。

對養殖商機有興趣的電信業者,不只在台灣。《日本時報》(The Japan Times)今年1月報導,NTT Docomo與KDDI電信公司,自福島核災過後,便開始與宫城縣東松島的漁民、牡蠣和紫菜養殖業者合作,希望能更加了解地震、海嘯對於當地生態環境的影響。兩家公司都獨立開發可配備水底攝影機和感應器的浮標,能蒐集各式數據上傳至雲端。

Docomo的「ICT浮標」,會提供海水溫度、鹽份濃度等海洋數據;KDDI的「智能浮標」,則號稱能估計隔日捕獲量,這些數據都已能透過專屬App傳送到漁民手機上。

《日本時報》指出,水產養殖對全世界漁獲產量的貢獻度,在1995年至2010年間增加了一倍多,占總量的45.6%,預計未來幾十年,將成為人類享用海鮮的主要来源,因此也成為電信業者的布局範圍。

關鍵字: #電信通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