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轉路轉,沃旭與東京電力合作,揚言打造日本成離岸風電先驅
山不轉路轉,沃旭與東京電力合作,揚言打造日本成離岸風電先驅
2019.01.18 | 策略

自今年1月2日彰化拒發複審同意函後,彰化離岸風電高達6千億元投資陷入卡關狀態。開發商沃旭能源先開第一槍,宣布暫緩大彰化離岸風場所有投資計劃,今(18)日則與日本最大電力公司東京電力(TEPCO)簽署合作備忘錄,喊話要讓日本成為亞太離岸風電領導市場,對比經濟部常說台灣是亞洲離岸風電先驅,頗有較勁意味。

不過沃旭此刻宣布進軍日本的時機點格外引發聯想,是否受台灣市場卡關所致?對此沃旭表示,已經觀察日本市場多年,在政策法規與環境都很明確,正是進入日本市場的好時機。沃旭也強調「今日宣布和東電的合作關係,與台灣無關。」

沃旭進軍日本,攜手東京電力推離岸風電

東京電力是日本最大電力公司,旗下電廠以火力發電為主,水力與再生能源為輔。東京電力未來目標在日本及海外開發6到7GW再生能源,讓再生能源成為主要發電來源。

東京電力
東京電力是日本最大電力公司,旗下電廠以火力發電為主,水力與再生能源為輔。
圖/ 東京電力 via Facebook

沃旭能源將與東京電力合作開發東京附近的銚子(Choshi)離岸風電計畫,雙方將採策略夥伴關係,東京電力也在去年11月1日就展開銚子離岸風電計畫的海床測量評估可行性。

東京電力代表執行役社長小早川智明認為,透過與沃旭的合作,可提高東京電力在日本的再生能源占比,成為商業成長的重要支柱之一。更盼望未來有機會將合作延伸至日本以外開發、建置、運轉及擁有離岸風電計畫。

沃旭能源全球總裁暨執行長Henrik Poulsen表示,東京電力是日本最大的電力公司,對日本電力市場與法規環境有深刻的了解,「本次簽署的合作備忘錄是沃旭及東電合作的第一步,雙方共同目標是在日本發展大規模再生能源,並致力讓日本成為亞太地區的離岸風電領導市場。」

近來東京電力布局離岸風電動作頻頻,由東京電力與中部電力公司合資成立的火力事業公司JERA,日前計劃投資200億日圓在台灣和英國的離岸風電,藉此降低對火力發電的依賴。

去年底JERA取得台灣上緯海洋風電32.5%持股,成為僅次沃旭(35%)的第二大股東;同時也收購英國 Gunfleet Sands 風場 24.95% 股份。藉由投資台、英風場,從中吸取離岸風電營運經驗。

日本政策明確,將成為亞洲離岸風電另個熱點

對於沃旭進攻日本市場,開發彰化海龍離岸風電計畫的玉山能源執行長陳聰華認為,開發商看得是全球的市場,今年日本在離岸風電法規上較明確,看好日本將是亞洲離岸風電另一個熱點,強調未來玉山、北陸電力也不會缺席日本市場。

沃旭能源
沃旭能源18日宣布攜手東京電力,共同開發銚子離岸風電計畫。
圖/ 沃旭能源

日本在推動風力發電上野心不小,去年7月公布的「第5次能源基本計畫」,提出2030年離岸加上陸域發電達成10GW,2030年再生能源占總發電量達22到24%願景;台灣從2016年5月啟動能源轉型,設定2025年離岸風電達5.5GW,第三階段的「區塊開發」也將在第一季公布相關機制,擬釋出另外4.5GW離岸風電,台灣腳步相對較快。

2019躉購費率未明朗,沃旭:費率應維持5.8元

過去台灣一直被視為是亞洲推動離岸風電的先驅,但近期中央、地方推動離岸風電不同調,加上2019年預告的躉購費率大變動,已動搖開發商的投資信心。

沃旭目前暫緩大彰化離岸風電計劃所有投資,已和所有本地供應商重新討論合約;其他開發商仍持續推動離岸風電相關計畫,同時呼籲政府取消3600小時滿發上限,以及調高5.1元費率,但沃旭則維持堅定態度,強調費率應維持5.8元水準。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 70 個帳號到 One hengstyle!恆隆行打造單一入口,實現零阻力體驗、品牌關懷不斷線
從 70 個帳號到 One hengstyle!恆隆行打造單一入口,實現零阻力體驗、品牌關懷不斷線

Omnichat 如何讓對話發揮更多價值?在零售數位轉型浪潮下,顧客跨越線上線下,期待的是不中斷的體驗。但當據點與品牌日益龐雜,服務容易斷線,品牌該如何化解?

走過65年的恆隆行,代理超過29個國際品牌、據點遍布全台,為了突破這道難題,恆隆行打通零阻力的顧客關係路徑,實現品牌關懷。

多品牌、多通路的隱憂——體驗為何斷線?

「過去只要把好產品賣出去就好,但現在顧客期待的不只是商品,而是完整的體驗。」恆隆行長期發展處副總陳思樺指出,恆隆行同時兼具代理、品牌與零售三重角色,若仍停留在以「產品為中心」的模式,隱憂很快浮現。

五年前,恆隆行在全台已有逾70個專櫃,各自經營 LINE 帳號。顧客跨櫃位或跨品牌諮詢時,因難以全面控管,提供風格一致、資訊齊全的回應,是一大挑戰;售後服務需要完整資訊,轉介客服的流程變冗長。

Omnichat
恆隆行長期發展處副總陳思樺指出:「互動紀錄分散在不同帳號與部門,難以回溯完整旅程,也無法沉澱為後續的行銷與服務資產。」
圖/ 數位時代

「顧客明明都是恆隆行的消費者,卻可能在不同櫃位得到不同解答,這就是必須解決的阻力!」陳思樺坦言,互動紀錄分散在不同帳號與部門,難以回溯完整旅程,也無法沉澱為後續的行銷與服務資產。對一個代理29個品牌、橫跨多通路的企業而言,零散不僅削弱體驗,也消耗內部人力。

這些挑戰讓恆隆行意識到,唯有在建立「一致性的品牌信任感」,並確實實踐「無阻力服務」,才能贏得顧客信任。

恆隆行從品牌關懷出發,打造零阻力的流暢服務體驗

帶著這樣的決心,恆隆行在2024年展開整合計畫。最核心、也是最棘手的任務,是將原本分散在各門市的70至80個 LINE 帳號,收斂為單一入口,並以三合一選單架構,滿足顧客在門市消費、線上購物、會員服務,甚至是品味生活的多元需求。

Omnichat
恆隆行透過 LINE 官方帳號單一入口,將客服與門市串聯起來,滿足顧客在門市消費、線上購物、會員服務以及提升生活品味的多元需求。
圖/ 恆隆行

透過 LINE 官方帳號單一入口,客服與門市首次真正串聯起來。當顧客有維修需求時,櫃位人員能即時將案件指派至後勤單位,免去層層等待;顧客掃描 QR Code 綁定熟悉的銷售人員後,即使離開門市,也能持續獲得建議與售後協助。現在,無論是客服維修或門市選物顧問,都能透過這個入口實現服務——從獲客、購買、售後保固到清潔耗材加購,任何階段都能延續一致體驗。

「顧客不只是收到推播,而是能延續自己的旅程,甚至和服務人員建立起信任連結,這就是品牌關懷。」陳思樺表示,這套架構也讓數據真正發揮作用。透過 Omnichat 與 91APP 串接,恆隆行得以整合瀏覽紀錄、點擊行為與線上線下購買紀錄等第一方數據,優化行銷推播,避免過度打擾,並累積更完整的洞察。

更重要的是,透過單一帳號的整合,成功打造出一個兼容多品牌、多銷售通路、多行銷管道的 LINE 官方帳號,在各品牌仍能保有個性化的溝通語氣與內容之際,仍統合進「One hengstyle」會員體系。換句話說,不論消費者來自直營門市、外部通路,或線上電商購買,最終都會成為 One hengstyle 會員,持續接受個人化服務。

恆隆行
恆隆行顧客掃描門市 QR Code 綁定銷售人員後,即使離開門市,也能持續透過LINE官方帳號獲得後續建議與售後協助,打造暖心OMO服務。
圖/ 恆隆行

除了打通任督二脈,對外要無阻力,對內也要滑順。系統架構要保持彈性,能符合恆隆行內部跨部門協作。以前客服沒有系統可以評估,現在則可利用跨部門報表功能,幫助第一線人員即時掌握進線數與處理時長,讓服務品質有跡可循。

Omnichat 如何讓對話發揮更多價值?

隨著系統上線,成效很快浮現。數據顯示,恆隆行直營門市顧客中,每三人就有一人持續在線互動,顯示他們不再是「買完就走」,而是因服務價值留下來。隨著好友數持續成長,恆隆行官方帳號的封鎖率穩定維持在 31% 以下,遠低於零售品牌平均 65%。更重要的是,LINE 官方帳號帶來的轉換率比整體平均高出35%,每月新增線下綁定超過5,000筆,逐步累積成跨品牌應用的基礎。

這些成果不僅改善了顧客體驗,也提升了內部效率。陳思樺表示:「對外,顧客的問題能更快解決、售後不中斷;對內,櫃位人員負擔減輕、效率更高,這就是我們想實現的零阻力!」她補充,為深化品牌關懷,恆隆行持續優化服務腳本,確保顧客在不同場景中都能延續信任。「我們要的不是短期的 fancy campaign,而是長期的對話與陪伴。」

未來,恆隆行除了以第一方數據為核心,持續為各品牌打造專屬體驗,把洞察應用到服務腳本與行銷策略,後台報表也將強化分流與品質監控,讓內外流程更順暢。同時,也期待與 Omnichat 探索 AI 應用,例如將電話需求無縫轉接至 LINE、讓自動化回覆更具人味等,把「零阻力服務」推向更多場景。

Omnichat 台灣總經理翁忻閎回顧過往經驗指出:「很多單位一開始並不理解為什麼要改變,我們就透過 workshop 與教育訓練,協助內部釐清痛點、建立共識。」但他也強調,成功的關鍵不只在技術,而是企業轉型的決心以及統合方向的能力。「品牌要先想清楚,究竟希望帶給顧客什麼樣的一致體驗?內部目標是否對齊?」

他認為,唯有基礎建設完善、方向一致,OMO 才能真正落地,而 AI 等新技術也才能在這些基礎上發揮價值。恆隆行的轉型便是一例:將分散的服務觸點收斂為單一旅程,最終轉化為零阻力的品牌關懷。當顧客在任何節點都能感受到信任與連結時,零售商才真正掌握了主動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