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一台筆記型電腦的面板變換著五顏六色,吸引著一波一波年輕應徵者細細端詳,廣輝電子副總經理陳勁志在新竹國賓飯店的徵才現場,回憶著當初一路走來的堅持。
「忠誠度是可以相加相乘的,」陳勁志說,同事間互相打氣,慢慢看到產品成果、公司上下游整合的走向,都讓整個團隊的忠誠度愈來愈高,也讓廣輝可以從「面板五虎」中最晚踏入的公司,5年來成為全球第三大筆記型電腦面板供應商,「只要鑽研的夠深,後發也可以先至。」陳勁志說。
陳勁志是林百里「烏龜精神」的信奉者。只不過廣輝這隻烏龜,也在今年裝上了翅膀,五代廠良率已達到七成,除了說明背後廣達集團的實力,加上年輕人的衝勁和韌性,正是新興產業的力量。
**「三三危機」決定去留關鍵
**
「這個行業除了持續投資,最重要就是人才培養,」難怪陳勁志要走出工廠,親自到應徵現場解答年輕人的各種疑慮。他強調,每個人都要找到自己最有興趣的工作、有前景的產業和技術方向正確的公司,找到「Match Point」(最適點)。找到了Match Point後,走在對的路上,只要做一些小成果就可以得到掌聲,「年輕人就會愈做愈有信心、愈做愈投入。」
其次,在一個新興產業裡,一定要讓年輕工作者看見一個向上循環的「Loop」(圈環),也就是除了成果之外,整個公司是往上走的。陳勁志觀察年輕科技人的動向,有所謂的「三三危機」,前3個月和前3年是去留的關鍵,主要是前3個月會有公司文化適應上的問題,3年之後,擁有技術水準之後,又有下一步發展的問題。這時侯Loop就顯得特別重要,讓年輕人覺得只要有耐心,公司還會繼續成長,「要讓人有水漲船高的感覺」,陳勁志形容。
第三,從生涯發展來看工作,前面要儘量多學習。陳勁志以一個新興產業「過來人」的角度來看,未來這個產業的發展變化雖然很多,但是如果前面沒有一定的技術深度,後來就走不廣,「你在一個領域一定要做到最深,比如說一提到薄膜,別人第一個就會想到你!」陳勁志說。
**要全力投入,才能做到最好
**
要走得深,就要全力投入。陳勁志14年前進入半導體業界,11 年前選擇了TFT薄膜液晶領域。早年他曾參與工研院的台灣第一座8吋廠「次微米研究計畫」,後來這個計畫轉移到「世界先進」,陳勁志因為國防役繼續留在電子所,即使IC產業景氣好時做一塊賺一塊,但他還是決定往人少的光電產業走,從「非晶矽」到「低溫晶矽」,一直做到工研院研發經理。
為什麼在一個當時產業前景不明的領域裡可以待上11年?陳勁志笑說,或許半導體和TFT最大的差別,就是半導體經過封裝之後就看不見了,但TFT可以從一片玻璃一直看到最後的成品,畫質影像愈來愈漂亮、面積愈做愈大,「親眼看見自己的成果一天天進步,得到的成就感不是金錢物質能滿足的。」陳勁志說。
決定投入廣輝,也是因為喜歡廣達重視研發及單純的公司文化。「年輕生命有限,完全投入產品都來不及了,」陳勁志說,從研究單位進入業界,可以感受到節奏感完全不同,每一天要做的計劃不能停下來,不像在研究單位想衝或想停都看研究者本身,不過現在他在廣輝一天的產量,可能是過去的一年,陳勁志形容,「這就是實戰的感覺,研究的成果可以馬上量產、放大。」
但TFT也是一場市場殘酷的實戰,2年前大家極度不看好台灣TFT產業時,「我當時努力勸人家一定要留下來!」陳勁志回憶那時自己苦口婆心,用Crystal Cycle(液晶循環)來分析產業起伏是正常現象,也從個人角度分析,到別家公司也不見得好,畢竟廣輝擁有正確的方向。
「我到了第二廠開始就更有信心了,」陳勁志指出,經過和夏普合作之後,發現自己也能做到世界一流水準,更對公司策略充滿信心。
**互信和尊重,人人都有價值
**
經過了產業起伏,民國54年次的陳勁志,不但是廣輝的「第三號員工」,僅次於林百里和廣達技術長刑智田,也變成了台灣面板界最年輕的「副總級」人物,也說明了這個產業夠新,足以讓年輕人冒出頭來。
陳勁志就指出,一群人可以「水漲船高」,其實還是靠組織成員之間的「互信和尊重」,每一個人都是有價值的,而他認為他和同事的關係,沒有上對下,而是一種「Respect」(尊敬)。
陳勁志有被人挖也有挖人的經驗,其實最後「主要還是看文化,以及人和的問題。」陳勁志指出,對工程師來說,文化就是公司制度和發揮度的問題,所以,他一直相信「忠誠度」是可以培養的,只要讓工程師覺得這裡有好的制度可以讓他發揮,受到尊重,他就會留下來不想走。
反之,「我們對於因為股票來的人就比較保守。」陳勁志現在面試時也會關心這樣的問題:為什麼離開上一個工作?為什麼喜歡我們?陳勁志指出,公司有草創、成長、擴張及成熟,在「成長期」大家還是重視「自己人」,包括自己培養的幹部和外面跳槽來的人,他會維持九比一的比例。「像我們要走到數以千億的公司,未來堅實度愈高,就要靠忠誠度了。」陳勁志語重心長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