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孫子兵法學行銷:如何向「社群」借風,讓品牌知名度越燒越旺?
向孫子兵法學行銷:如何向「社群」借風,讓品牌知名度越燒越旺?

同樣一支手機,掛上蘋果(Apple)的標籤,還是其他品牌,在價格上可能就差了一倍以上。然而,這一倍的差距非但沒有嚇倒消費者,更沒有人抱怨價格太高。 從每次的蘋果新品發表,通路外排的一長串人潮就能證明。

差別在哪,許多果粉(蘋果愛用者)可能會說: 「不同凡想(think different)。」 源自蘋果的系列廣告,透過呈現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約翰.藍儂(John Lennon)、聖雄甘地(Mahatma Gandhi)等不甘平凡,敢於與眾不同的偉人,把那些同樣想跟別人不同的人,牢牢綁上蘋果這個品牌。

一、想讓品牌愈燒愈旺,「社群」就是你該借的風

但到底該怎麼打造一個好的品牌呢?《社長的孫子兵法》作者田口佳史認為,或許可以借鑑《孫子兵法.火攻篇》的一句話:「火發于內,則早應之于外。火發而其兵靜者,待而勿攻。極其火力,可從而從之,不可從而止。火可發于外,無待于內,以時發之。火發上風,無攻下風。晝風久,夜風止。」

田口解釋,

如果把品牌比擬為火種,「行銷」就是風。

想要風助火勢,讓火種愈燒愈旺,可以倚賴一些 「手法」 。而這部分,孫子提出了5項重點。這些都是可以套用在品牌戰略的媒體活用術。

1. 火發於內,則早應之於外

《孫子今註今譯》解釋,火發於內部,要用兵力從外部配合。換句話說,淺入敵軍陣營者一旦點著了火,外面接應的人便要立刻發動攻擊。

回到媒體策略上,就是 「先設法登上報紙版面,接著是雜誌、電視,再擴散到網路上。」由於現下媒體,多半有經營社群媒體,如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這些新的溝通媒介沒有了版面限制,同時績效變成 「流量」 ,所以一旦某家媒體有自己沒有,又可能引來流量的內容,就會趕快分享,或申請授權。

所以,田口建議,

將火種放置於社群網路服務為首的「網路媒體」,相較於其他媒體,消息擴散的力量更大,具有利用價值。

2. 火發而其兵靜者,待而勿攻

意思是說,火已經燒起,而敵軍仍保持安靜,應該多等待一下,不要馬上攻擊。先讓火繼續燃燒,觀察情況,保持前可攻、退可守的狀態。

這就像是已經向媒體公布一些消息了,對方卻沒有刊登,或刊登後卻沒有成為話題的時候,針對媒體所採用的策略。

如果催促媒體「幫我們刊登消息啦!」只會造成反效果,畢竟他們不刊登,可能原本就預估流量不會好,此時催促他們,還是不會刊登;另一種情形,刊登了卻沒流量,媒體只會覺得你害到他們。與其讓對方留下你很「死纏爛打」的印象,暫時靜觀其變比較好。如果過一陣子還是沒下文,就想想如何製造更具吸引力的消息吧。

二、品牌搭上熱潮時,要避免「賤賣消息」

3. 火可發於外,無待於內,以時發之

《孫子今註今譯》指出,火攻亦可由敵人外部開始,此時不一定非有內應不可,但要特別注意天候時間的配合。

如果將「內部」比喻為媒體、「外部」就是新聞。沒新聞的時候,要放消息給媒體,提高自己曝光。但有的時候,會出現跟自己品牌有關的社會現象,或品牌商品被活用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此時,你可能想搭上熱潮,為它添一把火,燒更旺,自己的品牌也可能跟著曝光。

然而,田口提醒,「不要賤賣消息」也是重點。 以長期發展的觀點來看,消息是有必要省著點用。這種情形並不是要你拒絕接受採訪,而是考慮以不同的觀點為訊息重新加工,準備下一次的新題材。

4. 火發上風,無攻下風

意思是放火要由上風處,不可逆勢由下風處火攻,在媒體戰略中可以解讀為 「想想該由何處發送訊息。」

以日本為例,一般發布消息,會以首都東京,為「訊息的上風處」。然而,如果出自地方的消息成為焦點的情況變多,就是 「群眾關注的地方」 ,所以上風不一定指首都。此時,也能考慮先在地方引起話題,之後跨過其他地區,最後讓火苗落在東京。又或者,因為處於全球化時代,可以策畫資訊的「反向進口通路」。讓日本人感受到「日本的商品在海外極受歡迎」的盛況。

5. 晝風久,夜風止

白天颳大風的話,往往夜裡風勢就會變小。然而,晚上起風的話,常常早上就沒風了。田口的理解是,媒體策略要考慮「何時會有好風勢」

隨年齡、生活、工作型態,瞄準「標的客層」接觸訊息的時間區段,讓訊息大量湧現。

田口總結,只要妥善運用上述 5 項技巧,有一天品牌火種必能燎原,甚至可能成為下一個蘋果。

本文授權轉載自:經理人;作者:高士閔(出自《經理人月刊》特刊:向孫子兵法學帶人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方睿科技完成億元募資,以數據驅動商用不動產新革命,打造地產科技生態系全面升級
方睿科技完成億元募資,以數據驅動商用不動產新革命,打造地產科技生態系全面升級

在亞洲創投市場相對低迷的這兩年,投資人出手愈發謹慎,新創募資的門檻明顯墊高,尤其是處於早期階段的新創團隊,要在短時間內說服投資人點頭注資,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然而,就在這樣充滿挑戰的環境中,方睿科技卻交出一張令人矚目的成績單。2025年4月成立,同年9月就達成首輪募資新台幣1億元的目標——投資人包含多位上市公司企業主以及家族辦公室,從零到億,方睿科技只用了短短5個月,在資本市場普遍謹慎、投資人出手趨於保守的當下,其募資速度與成績,顯得格外亮眼。

究竟,方睿科技是如何獲得投資人青睞?答案藏在兩個關鍵要素裡:一支讓投資人信任的明星創業團隊,以及一個切中市場痛點、充滿潛力的巨大生態系。

一個規模龐大卻長期被低估的市場——商用不動產

方睿的創辦成員多為連續創業家,具備扎實的產業經驗與過往成功紀錄,這是建立投資人信任的第一塊基石;但真正讓資本市場眼睛一亮的,是他們選擇切入的賽道——一個規模龐大、卻長期被低估的「商用不動產」市場與背後的生態系。

「商用不動產是企業營運的重要基礎,需求非常穩健,屬於剛需市場,」方睿科技執行長吳健宇指出,尤其近年來受到台灣戰略地位改變、台商回流等外部環境因素影響,更讓這塊市場需求持續攀升。這個市場卻長期被忽略——多數人只看到住宅不動產的熱絡交易,卻沒注意到商用不動產背後的龐大商機。「過往的技術門檻與商業模式都受到限制,只看交易金額又小於住宅市場,既有業者沒有誘因與資源去整合。」

方睿科技執行長吳健宇指出商用不動產是企業營運的重要基礎,方睿看到其市場與背後生態系的潛力,致力透過數據與科技推動產業升級。
方睿科技執行長吳健宇指出商用不動產是企業營運的重要基礎,方睿看到其市場與背後生態系的潛力,致力透過數據與科技推動產業升級。
圖/ 數位時代

從交易金額來看,商用不動產的規模確實只有住宅市場的十分之一,但真正的商機,在交易完成後才正要展開。「我們認為,商用不動產市場不應只有前端的租賃、買賣等交易,還包括交易背後衍生的各種服務需求,」方睿科技營運長陳致瑋解釋,當企業完成辦公空間的租賃或購買後,接下來就會產生一連串的服務需求,像是室內設計規劃、辦公家具採購、保全系統建置、資訊設備安裝等,這些都應被納入商用不動產市場的範疇內,過去這類服務缺乏共同的連結中心,而方睿完整的不動產資訊正好能成為整合的核心載體。

深度且完整的資訊整合,成就邁向產業 AI 轉型的關鍵

有了好的賽道,運用紮實技術結合不動產領域專業轉化出的高執行力,更是方睿脫穎而出的關鍵!
得力於跨領域中頂尖的技術與產業人才,在過往30餘年無人成功整合的孤島數據,方睿團隊僅用了短短數月就有階段性成果,並預計在今年度推出全新的商用地產智慧平台。

「正確、深度的資料整合是絕對必要的。新時代的 AI 要具備差異化競爭力,關鍵仍在於是否擁有足夠且深厚的領域數據。前期這些準備,是值得的投資。」方睿科技技術長郭彥良指出。

方睿科技獨創商用地產智慧平台,以全維度整合破碎資訊,提供企業清晰精準的決策依據,並成為產業資
方睿科技獨創商用地產智慧平台,以全維度整合破碎資訊,提供企業清晰精準的決策依據,並成為產業資訊的連結中心。
圖/ 方睿科技

未來方睿將能透過智慧演算法協助企業解讀市場趨勢、預測價格走向與分析潛在風險,並從專業角度揭示過去不易察覺的關聯與洞見,為使用者提供高度精準且正確的答案。無論是企業需求或專業人士,都能從中獲得莫大助力。

以數據為基礎,方睿也能進一步開發各種領域內專屬的 AI 工具,包含空間規劃、資訊收集,甚至能自動化產出專業報告書。

擴大徵才,同時培養新時代跨領域人才

隨著 AI 新時代到來,每個人都希望將科技與 AI 應用於自身專業。然而,不動產這樣深度的垂直領域,往往缺乏適合的環境。若沒有真正融合科技思維的團隊與文化,就難以培養具備轉型能力的人才。

身為在 AI 原生時代誕生的企業,相較於近年流行的「AI First」,方睿的企業文化反而是「Think First, AI Second」。執行長吳健宇表示:「我們認為在 AI 時代,最關鍵的是『高認知人才』──能理解技術的可能性與侷限,並融合自身專業,讓 AI 發揮最大效能。」

「我們經歷了許多時代,從數位轉型到 AI 轉型。技術固然是產業升級的關鍵,但產業累積的行業知識與深度智慧也是金礦。我們必須結合兩者,才能開創新時代。」吳健宇強調:「我們希望有更多高認知、願意嘗試並接受新技術的產業人士加入,一起探索更多可能性。」

方睿科技以Think First AI Second的核心文化打造專業力與科技力兼具 的團隊
方睿科技以Think First AI Second的核心文化打造專業力與科技力兼具的團隊
圖/ 方睿科技

目前,方睿正擴大徵才中。無論是不動產領域的專家,或對 AI 與科技應用懷抱熱情的人才,都誠摯邀請加入團隊,共同打造引領產業轉型的下一個關鍵平台。

方睿科技官網: https://www.funraise.com.tw/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