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比士》2019亞洲菁英榜單揭曉,台灣僅歐陽娜娜入圍
《富比士》2019亞洲菁英榜單揭曉,台灣僅歐陽娜娜入圍

美國權威商業雜誌《富比士》揭露2019年度亞洲「30 under 30」榜單,在泛亞地區之中,評選出10大領域各30位30歲以下傑出青年。

這10大領域涵蓋藝術;消費性科技;企業科技;娛樂與體育;金融與風險投資;醫療與科學;工業,製造與能源;媒體,行銷與廣告;零售與電子商務;社會企業。

富比士透過手邊與網路資料,從茫茫人海中篩選出超過2千位在各領域展露鋒芒的有為青年,再邀請各領域的權威人士參與決選,最終依據其領導風範、企業家精神以及發展潛力,挑選出來自23個泛亞國家,一共300位在各自領域發光發熱的明日之星。

掌握最新AI、半導體、數位趨勢!訂閱《數位時代》日報及社群活動訊息

金磚國家稱霸榜單,中國、印度占據超過3成名額

坐擁14億人口的中國,歷年來是「30 under 30」榜單的最大贏家,緊隨在後的是人口同樣超過10億的印度,兩者在近3年的榜單中,共計入圍363位青年企業家。而今年中國同樣以61位入圍者拔得頭籌,僅次中國的印度也有59位入圍者。

各國家的入圍榜單人數分布。
圖/ Forbes

中國與印度的入圍者不僅量多,質也是相當驚人。2016年名列榜上的中國AI新創曠視(Megvii),如今已是家估值超過35億美元的龐大獨角獸;印度飯店預訂服務Oyo Hotels估值更超過50億美元,目前正計劃向中國、印尼市場拓展。

今年入圍工業,製造與能源榜單並榮獲精選獲獎者的Liu Liyuan與Liao Wenlong,是主打自動行李箱科技的中國新創Cowarobot共同創辦人,該公司已獲日本軟銀與中國創世夥伴資本(China Creation Ventures)投資,後者更融資多達5千萬美元。

cowarobot.JPG
推出自走行李箱的中國新創Cowarobot,入圍2019年度的富比士亞洲「30 under 30」榜單。
圖/ Youtube

入圍者數緊隨中國、印度之後,分別是日本、韓國。具備強勢文化感染力的日本與韓國,是娛樂與體育類別的主角,日本世界排名第一的網球女將大坂直美、韓國女團BLACKPINK都榜上有名。

儘管人口數僅561萬,新加坡表現仍舊強勁,以23個入圍者位居第五。新加坡在金融與創投類別表現尤為出色,眾多新加坡新創皆聚焦金融科技,以及扶植具發展潛力的獨角獸成長。

中亞異軍突起,多國首度入圍榜單

與往年相比,今年的榜單更為多元,包括蒙古、哈薩克、吉爾吉斯、寮國等國家,都是首度入圍這份「30 under 30」榜單。由29歲蒙古青年Orchlon Enkhtsetseg創辦的Clean Energy Asia,透過風力發電為祖國緩解冬季的空氣污染。在Enkhtsetseg踏足綠能行業前,這個領域在蒙古仍是塊處女地,現在他透過蒙古電信企業Newcom、日本軟銀集團獲得的1.28億美元資金,在戈壁沙漠建立第一座50百萬瓦的風力發電廠。

29歲的Alyona Tkachenko,是哈薩克移動wifi熱點出租新創Nommi的共同創辦人。Nommi在100多個國家提供旅客網路服務,更是哈薩克最成功的群眾募資項目之一,在群募平台Indiegogo上募得超過14萬美元資金,去年底也於種子輪獲得43.5萬美元融資。

數位科技成趨勢,超過7成企業涉及AI、大數據與區塊鏈

AI毫無疑問是這份榜單的焦點,《富比士》指出,入圍榜單的企業家,有超過7成事業涉及AI、大數據與區塊鏈等數位技術。新加坡智慧鎖新創Igloohome創辦人Kenny Wang,打造能遠距遙控的智慧門鎖,協助各大企業維護辦公室安全,目前已吸引超過1千萬美元融資。

2016年由Chen Kairan與Li Zhan成立的中國行銷新創探跡(Tungee),運用人工智慧與資料分析技術,幫助客戶分析銷售結果與消費者偏好。目前這家公司獲得阿里巴巴支持,開發出一套B2B的搜尋引擎,官方聲稱這套系統能讓行銷人員更迅速找出目標顧客數據。

台灣僅一人入圍

今年度的「30 under 30」榜單上,台灣也沒有缺席。在娛樂與體育領域,唯獨18歲大提琴家歐陽娜娜入圍,位居所有入圍國家中末位。相較之下,2018年時台灣有4位優秀女性入圍榜單,橫跨藝術、社會企業、醫療與科學、金融與投資等諸多領域;2017年台灣更有5位新創企業家上榜。

30 under 30.JPG
今年台灣僅大提琴家歐陽娜娜一人入圍「30 under 30」榜單。

從歷年的榜單資料,可看出台灣名列榜單的人數正不斷減少,而明年台灣是否能繼續留在榜上,恐怕還是未知數。

資料來源:富比士

關鍵字: #新創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化衝擊為推進力!電通攜手AWS,讓AI不僅提升工作效率,更成為創收新動能
化衝擊為推進力!電通攜手AWS,讓AI不僅提升工作效率,更成為創收新動能
2025.05.09 |

身處於全球經貿激烈重組的現下,企業面臨的不只是數位轉型壓力,更是全新商業秩序的挑戰,為化危機為轉機,許多知名企業積極透過人工智慧(AI)技術優化營運效率、提升員工生產力,甚至是創造嶄新營收獲利。

電通(dentsu)作為全球領先的整合成長與轉型專家,面對人工智慧技術帶來的巨大挑戰,以主動出擊取代被動回應,運用 AWS 將雲端服務與生成式 AI 轉換為轉型關鍵引擎,從組織內部流程重構、員工生產力優化,一路延伸至客戶體驗升級,成功以效率與創新兼具的方式開創全新局勢,並在日前圓滿落幕的「創新驅動未來,AWS 生成式 AI 與現代化應用解決方案研討會」不藏私分享寶貴經驗與實務成績。

電通台灣集團策略創新長邵懿文面帶微笑的說:「與其被衝擊,不如擁抱它、駕馭它,讓 AI 成為每一個員工、團隊與組織的最佳共創夥伴。」

AWS
電通行銷傳播集團資深總監陳介立表示:「電通自行研發的系列生成式 AI 工具,不僅成功縮減80%團隊專案準備時間,讓同仁聚焦核心事務、品牌客戶互動,也加快近50%的行銷方案優化時程,讓品牌客戶可以更即時的因應消費者與市場回饋彈性調整。」
圖/ 數位時代

以生成式AI化營運瓶頸為成長動能,讓業務服務如虎添翼

在以人為核心的行銷產業,創意與專業是最關鍵的核心,但當人力資源與技能成為業務擴展的限制,以 AI 等數位科技放大「人」的價值變得十分重要,而這也是台灣電通會於 2022 年建立 AI 團隊、推出一系列生成式 AI 工具,協助團隊同仁更好協助品牌客戶了解市場、認識顧客、接觸顧客以及持續優化的原因。

電通行銷傳播集團資深總監陳介立表示,對電通來說,生成式 AI 工具不僅能將同仁從繁瑣的事務中釋放出來、大幅節省專案準備時程,更重要的是,重新定義了人機協作流程與思考框架,讓生產力激增、營運效率倍增。「為確保服務的穩定性與安全性,我們不僅將數據服務搬遷到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 (Amazon EC2) 平台,更透過 AWS 的 AI 模型加速電通生成式 AI 工具的研發腳步。」

例如,電通智能中心整合電通獨有的消費者調查(Consumer Connection System;CCS)資料庫、數位足跡(dentsu Audience Center;DAC)資料庫與 AI 模型推出「Personas人物誌生成器」服務,讓團隊同仁再也不用花費大量時間比對、製作消費者輪廓,只要短短幾小時就可以升成完整的消費者報告與圖表,以及透過電通經典案例(Golden Samples)的 SWOT 分析與BMC 分析等數據資料訓練生成式 AI 的思考框架,成功縮短市場研究與專案準備時間,讓團隊同仁可以將絕大多數的時間用來跟品牌客戶互動、創意發想以及執行方案。

除透過生成式 AI 加速消費者與市場研究,電通智能中心亦推出「原生廣告文案生成器」,讓團隊同仁一鍵生成符合各媒體平台語境的產品(行銷)原生廣告文案,以及推出「LEON 廣告法小幫手」服務讓電通同仁可以問答的方式了解食品、化妝品、藥品廣告規範,同時,由系統自動識別廣告文案是否有遭裁罰的風險與提供推薦文案,如將空氣清淨機廣告文案中的「殺菌」字句建議修改為「抑菌」以降低風險等。

邵懿文表示:「透過電通研發的系列生成式 AI 工具,我們不僅成功縮減 80% 專案準備時間,讓同仁聚焦核心事務、品牌客戶互動,也加快近 50% 的行銷方案優化時程,讓品牌客戶可以更即時的因應消費者與市場回饋調整行銷方案與互動機制。」

AWS
電通集團與AWS團隊攜手合作。電通台灣集團策略創新長邵懿文建議:「與其被衝擊,不如擁抱它、駕馭它,讓AI成為每 一個員工、團隊與組織的最佳共創夥伴。」,一個員工、團隊與組織的最佳共創夥伴。」
圖/ 數位時代

從提升效率到創造營收,電通持續優化 AI 綜效

生成式 AI 不僅是提升營運效率與生產力的關鍵引擎,對電通來說,也是開創新商機的起點:隨著品牌客戶對 AI 需求的提升,電通將 AI 實務經驗轉換成系列課程,協助品牌客戶與行銷人員認識、掌握與善用 AI 工具;其次,更因應客戶需求將「LEON 廣告法小幫手」這類原本為內部打造的 AI 應用對外開放,以軟體即服務(SaaS)的方式提供商業化服務,擴展電通的營收獲利模式。

邵懿文指出:「透過雲端與 AI 轉型引擎,我們正逐步從過往的 Project Manager 轉變為 Product Manager,讓大、中、小型企業可以自助式的 AI 平台工具打造與持續優化行銷傳播成效。」在轉型的過程中,電通除持續投入更多資金與資源於其中,也樂於跟 AWS 等夥伴合作,目標是將既有的生成式 AI 工具更好的整合在一起,同時,可以協助品牌客戶提供更個人化的行銷方案,極大化 AI 創新驅動未來的價值。

總的來說,在電通的商務版圖中,AI 不再只是提升效率的技術選項,而是可變現的成長引擎,透過跟 AWS 等生態夥伴的共創共好,電通將以穩健步伐從整合成長與轉型專家進化為可提供新世代行銷科技的平台供應商,極大化 AI 與數位科技的價值邊界。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