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公司行號、或百貨賣場等空間都設有服務櫃檯,用以諮詢與接待訪客。但我們經常遇到櫃台人員不在、忙碌或搞不清楚狀況,得花較長時間來確認訪客身分。
觀察到此痛點,獵戶移動發表旗下首款服務接待型機器人「豹小秘」,初期目標就是鎖定公司行號、政府機構、百貨商場、醫療機構等等,可以協助完成櫃檯接待、智慧引領和自動巡邏的工作。
獵豹移動 AI 產品部副總陳嘉翰認為,人們在這些場景當中,其實並不需要功能太複雜的機器人,真正需要的是「正確引領跟熱情接待」。因此,豹小秘身高大約130公分,將機械手臂、多餘的零件全部去除,讓機器人外觀像個曲線瓶一般,留下「腦」、「眼」和「腳」。
通通自己來,團隊發展AI全鏈條技術
與AI行業內,專注於電腦視覺、智慧語音等單一技術的企業不同,獵豹移動旗下的人工智慧公司獵戶星空,在短短兩年間,打造出的機器人平台 Orion OS,集合多晶片系統、影像識別、自然語意處理、語音合成、室內導航系統和機械臂等核心領域,是目前業界唯一針對機器人應用場景的技術生態系統。
陳嘉翰以此次的「豹小秘」機器人為例。在「腦」方面,底層採用開發完善的 Android 作業系統,搭配高通 Snapdragon 821 處理器、NVIDIA Tegra K1、Tegra X1 共三組晶片,效能相當於 3.5 部 iPhone X 的運算能力。針對產品的中文語意能力,陳嘉翰有信心地表示,在過去兩年之中,產品已經通過每天使用線上指令超過 1,000 萬次,共計數十萬小時的測試。且這次也有應用到小豹音箱中的智慧喇叭,同樣也支援 360 度遠近全域識別。
為了辨別人臉、肢體動作等屬於「眼」的應用,豹小秘導入深度學習演算法,可以分析性別、年齡,並且支援 5 公尺內的人臉和人體跟隨,即使是用戶突然停下腳步,機器人也會自動停下腳步、提醒用戶跟上。最後,在「腳」方面,團隊與微軟、搜狗搜尋兩家公司合作。運用室內導航系統,並搭配多感測器融合,讓定位更加準確。
值得一提的是,團隊為產品開發出「MeUI自定義場景」。透過掃描OR Code,將機器人與手機或平板配對,再帶著機器人走過整間辦公室,完成首次路線配置。接下來只要根據指示設定,如告訴機器人何時要講什麼話、走到哪裡要執行何種任務,全程無需工程師出馬。
在台首亮相,獵豹與系統商合作銷售
2018年三月,「豹小秘」機器人在中國亮相,獲得熱烈討論,並於同年底七月推出每月人民幣2,999元的租賃方案,(約新台幣1,4000元)
,租滿 18 個月後,就可以擁有豹小秘。目前已於多個酒店、商場和博物館服務,客戶大多來自沿海一線城市。
豹小秘將在本月Future Commerce未來商務展上首度亮相。陳嘉翰表示,未來會循對岸的銷售模式,和系統開發商合作,有利於快速掌握產品需求、切入當地市場,期待豹小秘出現在台灣更多角落,提供貼心接待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