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貼圖銷售達20億!LINE下一步瞄準角色授權,帶領創作者出海
台灣貼圖銷售達20億!LINE下一步瞄準角色授權,帶領創作者出海
2019.04.24 | 合作

提到通訊軟體LINE,許多台灣用戶一定直覺聯想到貼圖,對今年8歲的LINE來說,貼圖可以說是一切的起點,以及重要的品牌根基。

在今年的臺灣文博會(Creative Expo Taiwan)上,LINE邀請多達50位創作者一同參展,是歷年來人數最多的一次。隨著LINE原創市集邁入5周年,LINE想做的不只是豐富創作內容的豐富度,下一步要帶領創作者出海打國際市場,如同LINE台灣貼圖團隊總監呂苔君所說:「要讓生態圈活絡,角色的下一步就要規模化。」

創造20億元銷售額,貼圖下一步發展角色授權

2014年5月推出的「LINE原創市集」已經邁入第五年,過去的累積最直接反映在數字上,以LINE在今年春季記者會所公布的數字來看,2018年台灣整體創作者數量來到29萬,且所推出的貼圖合計達360萬組,是2017年的近6倍之多,背後更蘊含龐大商機, 由台灣創作者推出的貼圖,至2018年底已經在全球累積高達新台幣20億元的銷售額。

掌握最新AI、半導體、數位趨勢!訂閱《數位時代》日報及社群活動訊息

過去LINE曾說過要「擴大對創作者的投資」,LINE台灣貼圖團隊總監呂苔君在今年的文博會上給出了答案,「 往前邁進,我們發展角色授權事業。

呂苔君
呂苔君解釋,角色不單只能做成貼圖,未來會運用LINE平台的資源,把內容輸出海外,會找大型通路合作展覽、商品、角色品牌代言等等。
圖/ 攝影 / 高敬原

簡單來說,過去創作者如果要把自己的創作變成商品,要自己去找廠商、談授權,創作者也許很擅長繪圖,但面對這些商業合作,處理上較困難,且不容易操作,「以後就是透過LINE找到國內外合作對象,」呂苔君解釋,角色不單只能做成貼圖,未來會運用LINE平台的資源,把內容輸出海外,找大型通路合作展覽、商品、角色品牌代言等等。

直接一點的說,就是要帶著本土創作者出海打國際市場,以一站式平台的方式,幫創作者接上商業合作,「這是我們家的know-how 可以做到的,」呂苔君表示,過去在日本市場也有類似案例,而且蠻興盛的,但日本比較專注在「幫創作者把商品實體化」,並沒有像台灣市場著眼全方位的角色授權事業。

瞄準海外潛力股,首波簽約四位創作者

目前,第一波的LINE Creators角色授權事業簽約名單,包括「法鬥皮古」的創作者一神、「豆卡頻道」的創作者可布魯、「白爛小賀」的創作者張米妮及「黑白雞」的創作者IF。

之所以會選擇這幾位創作者,呂苔君解釋,評選標準並非只找在台灣紅的,「在海外也要有潛力,我們會在海外做市場調查。」官方並沒有透露這次合作的具體細節,但強調絕對不會是太短期的合作,「角色授權投資,並非短期可以看到結果,需要長期品牌經營,建立市場對他的認知。」

呂苔君
呂苔君解釋,創作者的評選標準並非只有在台灣紅,在海外也要有潛力。
圖/ 攝影 / 高敬原

呂苔君分析,過去五年LINE專注於貼圖生態圈建立,下一步要讓角色規模化,「這一塊是創作者本身力量所無法企及的,」對LINE來說,接下來最重要的策略,是要深化角色授權經濟,讓IP角色不只存在於通訊軟體,「這是IP角色體驗重要的一環,如果只focus在做貼圖,就無法深入用戶生活,也很難做到出海,」呂苔君說。

LINE台灣貼圖團隊總監呂苔君
如果只focus在做貼圖,就無法深入用戶生活,也很難做到出海。

新秀求曝光,LINE的答案是分眾

早些年前,貼圖數量沒有這麼多時,創作者的作品很容易被看見,但平台資源有限,隨著近年作品數量暴增,是否也意味著每位創作者的能見度降低了呢?

呂苔君觀察,部分經營長久的創作者,本身粉絲能量就很大,「有些新秀,比較需要LINE主動曝光。」為了讓更多新秀有出頭的機會,LINE近期的策略是分眾,「IP是很分眾的市場,」貼圖跟日常生活用品不同,不是CP值高用戶就會買單,「角色不喜歡就是不喜歡。」

因此行銷資源的分配就很重要,從去年開始LINE就針對貼圖商品進行分眾推播,但官方不願意對背後的分眾模式多做透露。

貼圖如何保有競爭力,粉絲互動是關鍵

許多人購買貼圖並非一次性,喜新厭舊加上季節、流行的更替,都促使用戶持續購買貼圖。後浪推前浪,創作者如果變不出新花樣,也只能被淘汰。

呂苔君分析,那些歷久不衰的創作者通常有幾個特點,「我自己觀察,創作者跟粉絲互動黏著度,跟自身維持聲量有很大關係,」重點在於是否持續有新的作品推出,「推出作品頻率較低的創作者,很容易在市場上被忘記。」以「白爛貓」的創作者麻糬爸來說,除了作品推出規律,粉絲團幾乎每天也都會更新,強化與粉絲的社群連結。

呂苔君
以「白爛貓」的創作者麻糬爸來說,除了作品推出規律,粉絲團幾乎每天也都會更新。
圖/ 攝影 / 高敬原

此外,LINE每個月都會選出「新人榜MVP」以及「銷售榜MVP」,要入選可不容易,其中出圖沒有超過三組的創作者,都算是新人,當月銷售登上第一,就會成為MVP;出圖超過三組就要跟所有創作者一起競爭,當月銷售冠軍會得到三萬元獎金,五年來已經累積超過100名的MVP,而連續獲得三次銷售MVP的創作者,將列入原創貼圖名人堂,目前台灣共有五位創作者進入名人堂。

找50位創作者參與文博會,LINE背後的三大考量

LINE攜手3位名人堂得主、26位百大貼圖明星創作者以及21位人氣貼圖新星,一起參加今年的台灣文博會。LINE才在2016、2017兩年參展,當時參與的創作者分別是12以及16位,「當時挑選的邏輯,是不知道能為市場跟創作者,帶來怎樣的變化,有點試試看的心情,」呂苔君回憶。

LINE原創市集
LINE攜手3位名人堂得主、26位百大貼圖明星創作者以及21位人氣貼圖新星,一起參加今年的台灣文博會。
圖/ LINE

今年參與人數一下子擴張到50人,LINE背後其實有三層考量。

呂苔君解釋:「創作者都是素人,產業也都不認識他們,希望創作者被產業認識,」此外,創作者每天都在家中畫畫,跟粉絲在社群媒體上互動,「創作的路是很孤獨的,是自己跟自己的戰爭,如果可以轉成面對面互動。我想創造這樣的連結,對創作者鼓勵很大。」

LINE台灣貼圖團隊總監呂苔君
創作的路是很孤獨的,是自己跟自己的戰爭。

最後,LINE希望創作者可以有朋友,「因為很多連家人都不知道這份工作的概念,感覺好像很輕鬆,就每天在家裡畫畫,」然而,每當創作碰上瓶頸,孤獨只有自己知道,「這樣的職涯背景,需要有相同經驗的人,互相幫忙、建立社群。」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打開信任之門,強化品牌韌性! 證交所創新板2.0引領新創以三大支點躍向國際資本市場
打開信任之門,強化品牌韌性! 證交所創新板2.0引領新創以三大支點躍向國際資本市場

長期觀察臺灣新創生態,推動國內Meet創業小聚、AAMA搖籃計畫的巨思文化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她指出新創若要跨越成長瓶頸,必須穩固「品牌、信任、資本」三大支點,並形成動態的正向循環。

特別是今年迎來臺灣證券交易所「創新板」2.0新局,新創更應該善用資源,藉由透明化治理贏得市場信任,同時借助資本平台放大品牌能量,鍛鍊好企業體質後進軍國際市場。上市,從未是終點,而是企業累積第二成長曲線的底蘊,更是企業實踐社會責任、進入永續成長的起點。

從品牌認知到信任資本:新創企業的成長三支點

新創從零到一的過程,通常會經歷哪些關鍵的成長階段?陳素蘭直言,「新創是社會上的新面孔,必須要先被看見有知名度(Awareness),接著才能被市場認可(Acceptance),最終進而累積深厚的品牌信任感(Trust),這是一條每家新創企業的必經之路。」

不論是經營B2C或B2B市場,品牌信任感的建立,不能只依賴短期預算所帶來的瞬間行銷曝光。陳素蘭建議,新創進入市場前先清楚定位自身的獨特價值,持續落實言行合一的經營策略,向消費者與商業夥伴展現長期的價值承諾。換言之,品牌與信任的塑造並非一蹴可幾,背後往往需要資本的挹注支持。

由此觀之,新創要走得踏實、奠基穩固基礎,陳素蘭認為需要三個關鍵支點「品牌力、信任力、資本力」的構成,而且這三個支點環環相扣、彼此影響。陳素蘭解釋:「品牌力帶動信任力,信任力吸引資本力,然後再運用資本的投入,讓企業能持續深化技術研發與強化市場行銷;同時,也能推動組織管理優化,提升整體營運效率與品牌競爭力,三者之間形成正向循環,正是企業穩健成長、立足市場的關鍵。」

創新板2.0升級啟動,為新創點燃成長引擎之火

數位時代X臺灣證券交易所
圖/ 數位時代

相較於國際市場的創業環境,這三個支點之中,臺灣新創過去大多較忽略的,是善用「資本市場」以作為加速成長力道的槓桿資源。因為許多創業者花更多心力在技術打磨、產品開發,但當要拓展更大的營收版圖時,才赫然發現,資本市場的力量不可或缺。

正因如此,臺灣證券交易所推動的「創新板2.0」升級,即是賦能新創,強化品牌信任與營運體質的關鍵轉捩點。陳素蘭指出,觀察創新板2.0做了一系列革新,包含取消合格投資人限制、提供新創多階段上市輔導機制,以及上市後加強品牌曝光、媒合投資人互動等措施,藉此讓更多具潛力的新創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也協助企業在募資、品牌信任與市場能見度更上層樓。

陳素蘭舉兩個登上創新板最有印象的企業,其一是首家進入創新板的錼創科技,一路看著他們透過資本市場的公開透明與品牌強化,不僅打開市場知名度,甚至受惠創新板2.0新制,股票流動性的提升,反映市場對其價值的信心,也進一步吸引更多國際訂單。另一家來自AAMA計畫第二期學員的Gogolook,在創新板的助力下穩健營運體質,近年有更多消費者認識他們的資安解決方案,甚至Gogolook順利進軍歐洲完成策略併購,並進一步擴大全球市場佈局。

從這兩個案例當中,陳素蘭提到:「創新板2.0的存在意義,不是單純協助新創企業掛牌上市而已,更是為企業打開信任之門、提升品牌能見度與資本能量的成長引擎。」加上證交所提供系統化、階段式的支持輔導機制,越來越多新創得以從市場的新面孔,蛻變成有競爭力與市場信任的長青企業。

立足臺灣,邁向全球:上市是新創永續經營的起點

面對全球競爭日益激烈,越來越多臺灣新創在立足本土市場後,下一階段將放眼國際商機。這時候,資本市場的支持,亦是新創邁向國際的重要推手。陳素蘭提到,她觀察創新板效法那斯達克(NASDAQ),是支持創新的首選籌資平台,幫助尚未獲利但有商業模式潛力的企業,獲得進入國際市場的關鍵資金。而且有創新板的背書,臺灣新創在進入海外市場的時候,對品牌信任更是加分元素。

陳素蘭就觀察到,證交所協助新創拓展海外市場時,持續投入資源並展現高度支持。她指出,「近期證交所與KPMG一起成立『東南亞創新資本平台』,就是扮演鏈結臺灣與東南亞創新生態系的橋樑,幫助更多新創在東協市場進行業務拓展、資金媒合與合作交流。」

不過陳素蘭也強調,新創在跨足國際市場時,更需要「負責任地」使用資本市場的資金。「對資本的負責態度,就是願意把自身的經營承諾、財務表現公開在陽光底下,接受各界的檢驗,不僅有助於建立企業的良好形象,更能贏得國際投資者與合作夥伴的信任,」她補充道。

因此,上市進入創新板,對新創企業而言,絕非是成功的終點,更是邁向國際化及永續經營的新起點。借助證交所創新板2.0的支持,相信有更多臺灣新創企業在資本市場穩健成長,持續深化「三大支點」實力,穩健立足在地、勇於挺進國際,展現臺灣新創追求永續發展與國際競爭力的堅實動能。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