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功打造社群行銷?
如何成功打造社群行銷?

若將內容創作再進一步延伸,發布到社群媒體上,也就是在經營社群行銷。那麼對於公司的營運管理方面,發展社群行銷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以下將從企業內部及外部兩個面向剖析。

企業內部:不要把社群經營當作一件小事

1. 任用專才、組織團隊

企業若要成功發展社群行銷,絕對需要好好建構你的團隊,而不是隨意找一個人負責。

對於新創公司來說,可能一開始難以將足夠的人力投注在社群上,但是經營者絕對要有建構團隊的思維——現在或許只有一個人,但未來一定要逐步打造社群行銷的專屬團隊。

同時,選用專業人才也相當重要,必須以公關的高度來看待社群經營這件事。粉絲團就相當於「公司的發言人」,在粉絲團上面發布的訊息等同代表企業; 既然代表企業,又怎麼能隨便請一個不熟悉社群的小職員或外包人員(大預算專業公關團隊例外)來經營社群媒體?

shutterstock_676225636_team.jpg
對新創團隊而言,粉絲團就相當於「公司的發言人」,社群經營團隊必須慎選。
圖/ Roman Samborskyi via shutterstock

如果沒有這樣的觀念,反而會導致社群經營的危機;以現今的社會風氣,如果在社群媒體上面留下許多負評,很可能會造成大量消費者流失。

在選人方面,建議交給年輕同仁負責,他們能夠更快速地掌握社群媒體的脈動;此外更重要的是,也必須了解公司經營方針、熟悉產品的大小事,才能正確傳達公司的理念。

2. 由上到下、快速應變

如同第一點所說的,社群媒體即代表企業,因此社群經營應該是「由上到下」,而非「由下到上」。

社群團隊負責人一定要有跨部門的決策能力。

例如消費者在社群媒體上反應「請問今天貨到了沒」、或者「為什麼產品裡面有怪東西」,如果今天只是一個小小的職員,他可能就沒有這個權限立即回應客戶,也沒辦法快速與客服或商品部門溝通。

當應變速度不夠快,消費者的需求無法及時得到回應,很快就會轉移尋求其他企業。

customer shopping.jpg
若無法即時回應需求,客戶很快就會轉往其他企業,因此跨部門處理問題的應對能力十分重要。
圖/ shutterstock

所以企業要做好社群行銷,一定要有一個人具有跨部門的權限,或者組一個小團隊,團隊內包含各部門的成員,才能快速應對社群上的種種問題和突發事件;這絕對不是隨便找一個外包或工讀生就可以做好的事情。

3. 監控數據、勿陷迷思

許多人對數據仍抱持著錯誤觀念,比方說單純看粉絲數、或是廣告的點閱率等等,但其實真正要看的是「 粉絲的活動率 」和「 實際的購買轉換率 」。

你可能找了一個非常有名氣的人宣傳,文章點閱率相當高,也累積許多的粉絲,但新增的粉絲若不是你的客群,最後還是不會下單購買你的產品。

另外,看待數據也不要流於傳統的想法,千萬要破除「量大就好」的迷思;粉絲數並不一定愈多愈好,重點在於擁有多少「活躍」的粉絲。用心寫一篇文章、好好推廣,或者辦一個互動率高的活動,效果也絕對遠超過隨便發布30篇文章。

看待數據不要流於傳統的想法,千萬要破除「量大就好」的迷思。

現今的社群行銷已經不能單純只注重「量」,質和量一定要並重,如果一直發布沒有內容的廣告,沒多久消費者就會膩,當然也無法獲得良好的成效。

4. 重視無形、尊重創作

重視無形指的是重視「無形的價值」,例如社群經營的內容、口碑等等。相信大家在看許多Facebook或Instagram上的商品圖片時,都能理解用專業的攝影機和用手機拍出來的成果,帶給消費者的感受絕對不同。

當消費者能夠體會你的用心和商品質感,才感覺得到你是重視他的,他也才會開始信任你、願意跟你購買產品;所以看不見的、無形的東西往往才是商品致勝的關鍵。

而尊重創作的基本,就是不要盜取別人的圖文。內容創作需要花費許多心力,相反地,盜用只要存檔上傳非常輕鬆,但這樣做不只是不尊重別人創作的心血,也把自己置於非常大的法律風險中;而法律風險必須負擔的錢,一定遠超過當初為了節省創作費用所省下的錢。

希望大家都要尊重智慧財產權,社群媒體的內容,不是別人放了就可以隨意取用。

shutterstock_558127417_no.jpg
尊重創作心血,杜絕抄襲。
圖/ thansak253700 via shutterstock

企業外部:注重消費者與供應商

另一方面,對於企業外部而言,要成功發展社群經營則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 專注於核心主題

社群電商很重要的一個成功關鍵就是「專注」 。必須針對一個點去深入了解、經營,千萬不要想做瘦身、又同時想做美白保溼等等。

什麼主題都想做,就很容易失焦,反而往往兩邊的消費者都得不到、各主題也容易做得不夠到位,沒辦法打動客戶們的心。

2. 持續雙向溝通

回歸到社群的本質,也就是人與人的互動。要經營好社群,就需要不斷傾聽消費者的意見,並且持續改善,良好的雙向溝通才能促使品牌更加進步。

3. 與供應商緊密合作

台灣社群電商的特性大多「小而美」,所以產品力一定要非常好 。這時候就一定要和供應商維持緊密的合作關係, 雙劍合璧勝過單打獨鬥 ,唯有雙方互信,才能與市場上的產品創造出區隔。

4. 快速推陳出新

現今消費者容易喜新厭舊,產品週期相對縮短許多,因此廠商需要具備快速改變的能力,因應時令與趨勢推出符合客戶需求的產品,消費者才會更願意追隨社群。

社群行銷的經營重點.jpg
社群行銷的經營重點。
圖/ 吐納商業評論

本文由謝銘元授權轉載自《善敗:iFit新零售實戰》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關鍵字: #社群行銷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