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東南亞的數位商機,盡在彈指之間
我們與東南亞的數位商機,盡在彈指之間

台灣企業現在遇到不少挑戰,像是少子化、人口結構老化、民間消費力道不足、內需市場成長動能不足等,儘管以出口導向為主的大型企業,仍支撐著台灣主要經濟動能,但仰賴內需市場甚深的中小企業,出口占銷售額比重僅約1成,尤其中小企業吸納了7成以上的就業人口,轉型速度的快慢就會深深影響大部分台灣人的生計。

台灣企業的下一站:東南亞

圖一:台灣企業出口額占銷售額之比重.png
圖/ 陳俊廷提供

對台灣企業而言,下一個值得期待的潛力市場就是東南亞。東南亞地區本身是快速茁壯的新興市場,2016年人口已達6.34億,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未來平均經濟成長率可達5.2%,遠高於全球平均的3.7%;且人口結構是以青壯年為主的金字塔型,中產階級崛起後,消費力更是水漲船高。

圖二:東南亞經濟成長率.png
圖/ 陳俊廷提供
圖三:東南亞中產階級占比的變化.png
圖/ 陳俊廷提供

另一方面,東南亞的數位市場成長驚人,直接跳過電腦網路進入行動網路世代,近九成使用者都是使用手機上網,現階段網路使用者已達3.5億之多,整體網路經濟產值更達720億美元,不管對大企業、中小企業、新創公司來說,東南亞市場都變得愈來愈重要。

數位產業的競爭是不等人的。不僅台灣在高喊新南向,全球早就將眼光瞄準東南亞,包括Google、亞馬遜、Facebook等各大國際企業,都在東南亞擴大投資,而東南亞地區自己也培養出不少獨角獸公司。根據經濟部國貿局統計,2007年東南亞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台灣第二大出口地區,台灣與東南亞地區因為地緣鄰近,經貿往來向來很密切,加上不少企業在當地已有市場拓展與營銷經驗,未來應該在此基礎上加速佈局,爭取這塊新興數位市場的大餅,其中又以科技、電商、旅遊與遊戲這四大產業,是最值得投入的主戰場。

圖四:台灣主要出口市場及出口到東南亞占比變化.png
圖/ 陳俊廷提供

對台灣企業而言,佈局東南亞市場首重速度、在地化與差異化。

台灣過去20年來擅長大量製造與成本導向的代工模式,習慣做出產品再拿來賣,但新興市場的發展速度飛快,不能等到劍磨好了才出鞘,一定要加速改變、大膽走出去,才能掌握先機;其次,要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真正了解當地的需求與喜好,才能因地制宜發展出更具市場競爭力的產品或服務。

舉例來說,台灣新創公司EZTABLE初期到印尼發展,原本想將台灣成功的餐廳訂位服務引進當地市場,但後來才發現當地餐廳其實不怎麼需要訂位,反倒是餐廳需要一套好的客戶關係管理(CRM)系統。

在電商方面,許多人誤以為東南亞使用者的考量就只有價格,其實消費者也很重視使用體驗與支付方式,而電商不僅是拼產品廣度,深耕產品深度的垂直電商也有不錯成績;在遊戲方面,不是每個使用者都擁有很高規格的手機或高資費方案,當手機遊戲PubG推出精簡(Lite)版之後,就會發現搜尋量與討論度同步提升。

善用數位工具,搶佔市場先機

圖五:PUBG精簡版搜尋趨勢.png
圖/ 陳俊廷提供

總而言之,企業必須善用強大的數位工具,先行掌握當地消費者的行為,做出最有利的商業策略,並且在品牌與產品之間做出差異化調整,透過數位管道銷售產品與優化服務,擴大對東南亞市場的出口效益。

面對企業數位轉型的趨勢,我們也呼籲政府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從經濟(Economy)產業生態(Ecosystem)人才培育(Education) 這3E來著手。

  • 首先,政府可協助調整法規,獎勵數位新創並減少跨境貿易障礙,讓中小企業更容易走出去,活絡數位出口經濟。
  • 其次,鼓勵中小企業與大型數位平台合作、傳統產業與新創公司攜手、台灣企業與跨國企業結盟,健全數位產業生態系統。
  • 第三,建立完善的數位人才培育計畫,主動延攬海外人才,並培養在台就學的東南亞學生,強化跨領域數位學習、跨境產學合作的機制。

參考資料:2019台灣企業跨境關鍵報告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關鍵字: #電子商務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