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要為公司選擇一種代表顏色,顯眼的亮青色也許是個好決定。隱身在台北縣新莊市的巷弄中,國內軟板龍頭廠嘉聯益的員工各個身著亮青色背心,讓訪客一眼就對這家英文名為「Career」的公司,留下深刻印象。
拜折疊、照相手機與面板風潮之賜,去年下半年起,嘉聯益成為媒體寵兒;在今年《數位時代雙週》台灣科技100強排行榜中,更是首次進榜就奪下第21名的好成績。
**突破技術、看準手機潛力, 布局消費性電子產品
**
想當媒體寵兒當然要有本錢。嘉聯益原以筆記型電腦軟板為主力產品,但「手機一年市場有五、六億支,筆記型電腦才5000萬部,你要往那邊走?」於是嘉聯益經營團隊3年前開始布局通訊、進軍手機軟板領域。
軟板具有可撓性,拿起來跟紙差不多薄,近來廣泛應用在需要開合的折疊式手機與筆記型電腦、面板產品上以連接面板及硬板。只要手機每多一種新功能,就需要多加一層軟板連接;譬如一支具有「照相」、「手寫」功能的「彩色」「雙螢幕」手機就需要五層軟板,數量幾乎與一部筆記型電腦需求相當。
雖然抓對趨勢,但軟板在通訊領域的發展沒有前例可循訊,曾讓嘉聯益研發團隊吃到苦頭,只能咬牙重新定義設計規範、選取適當材料。「例如客戶希望手機能重複開關十萬次,我們就要不斷測試軟板彎曲的角度到對為止,」嘉聯益財務部經理兼發言人王吉輝回憶,此技術門檻的學習曲線相當高,但嘉聯益已有軟板技術基礎,故能領先同業突破。
**合併百稼、掌握關鍵技術, 成長動能更上一層樓
**
去年4月,嘉聯益合併百稼科技的新聞曾轟動一時,嘉聯益因此成為台灣軟板廠第一大、世界十大軟板廠之一。以經濟規模而言,順利合併讓嘉聯益面對客戶及上游材料廠商時有更大議價空間;與百稼客戶重複性不高,也能減少客戶過度集中的問題。
其實,出身業務的嘉聯益董事長蔡長穎、技術背景的嘉聯益總經理吳永輝,與多名副總級等創業團隊皆出身百稼科技,所以雙方洽談合併案約半年就有共識。嘉聯益內部還驚訝地發現,許多企業文化與規章原本就與百稼大同小異,譬如兩家公司對產品的「編碼規則」就幾乎都相同。
即使合併百稼、接收原有團隊之後,嘉聯益在一年內又新募了兩百名員工,多半是研發人員。「通訊變化太快,R&D一定要強!」王吉輝笑說,嘉聯益在技術上一向要求掌握關鍵技術與穩定品質,並且「做多說少」 ,是標準「惦惦吃三碗公」的類型。
軟板廠雖前景看好,但上游材料吃緊的狀況,則是業界與嘉聯益普遍要面對的問題。相較業界其他成立不久的新進入者,嘉聯益已與上游廠商如美商杜邦(Dupont)、日商Kaneka維持十幾二十年的友好關係,加上經濟規模,一旦真的缺貨緊急,嘉聯益受到的衝擊也應在預期之內。
剛參加完日本電路板協會展(JPCA Show)回國後,董事長蔡長穎等高層又匆匆轉往大陸視察,軟板市場前景熱絡的狀況可見一斑。蔡長穎曾為嘉聯益英文名字「Career」的每個單字都取了代表意義,譬如「C」是「Creativity」、「A」則是「Activity」 ;未來,嘉聯益也將持續以創新及活力,為軟板市場再添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