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DevOps?(二)從工廠生産流程看IT作業流程
什麽是DevOps?(二)從工廠生産流程看IT作業流程

編按:本文為系列第二篇,第一篇〈什麽是DevOps?(一)從管理與商業思維角度切入〉。

看到標題,可能很多IT技術人會跳腳地說,寫程式是需要靈感的,是一種藝術,怎麽可以跟制式化的工廠流水線相比呢!「寫程式」這個行爲確實是藝術沒錯,同一個需求,每個人寫出來的程式都會不一樣,效能也會不一樣,不過生産線每個製程其實也需要技術,否則熟練的工匠不會那麽珍貴;但最重要的是,如果將視野拉大到整個IT的作業流程與工廠生産流程,其實是有很多相同點的,這篇文章就來談這個,而這最核心的概念就是 「限制理論」(TOC, Theory of Constraints)

鳳凰專案,DevOps的實際應用小説

這幾年在談DevOps的圈子,有本書非常有名,叫做《鳳凰專案》(The Phoenix Project),内容以小説體的型式,描述IT部門如何讓一家製造公司從谷底翻身,裏面就包含了DevOps的概念與實際應用,強力推薦所有IT人都去看這本書,會發現網路時代的IT概念跟十幾年前怎麽差那麽多!最主要的原因如我系列文章第一篇講的,因爲網路技術突破了空間的限制,使得很多做法都重新調整了。 而鳳凰專案這本書,最核心的精神,就是限制理論(TOC),作者也在書最後面提到,他們花了近十年的時間在研究TOC,最後才寫出這本書,而鳳凰專案裡的許多内容,也是向限制理論作者所寫的第一本書《目標》致敬,同樣用小説體,情節安排也很類似。

淺談限制理論(TOC, Theory of Constraints)

那究竟限制理論在講什麽?這個理論是由以色列的「物理學家」(你沒看錯,物理學家),Eliyahu M. Goldratt(臺灣翻:高德拉特),在1984年藉由《目標》這本小説提出,在管理學界造成非常大的震撼,到現在超過30年了,世界各國仍然持續再版,許多MBA學校也都將限制理論納入正式課程,一開始最主要是在製造業引起很大的回響,改變了很多生産流程。簡單來説,就像沙漏一樣,工廠的生産流程,每個機台的處理時間都不同,因此最慢的那個機台,就是整個生産流程的瓶頸點,也就是「限制因素」,它的產出速度決定了整個流程出貨的速度,所以要提高生産力,最重要是要改善瓶頸點的產能,否則在其他非瓶頸點的改善做再多也沒用。

這個概念除了工廠,在其他非製造產業也適用嗎?答案:是的。爲什麽呢?因爲一切都跟流程(Process) 有關。任何產業、任何公司,都是透過各式的流程來產生商業價值,不管是銷售流程、研發流程、製造流程、出貨流程、行政流程等,

除非所有工作都是由同一個人完成,否則只要分工就一定會有所謂的「流程」,而流程裡的「瓶頸點」,就決定了完成整個流程的速度,只有找到它、改善它,才有可能提高效率,產生更多價值。

但當舊的瓶頸改善了,整個流程裡可能又會產生新的瓶頸,所以必須反覆的去看整個系統,因此限制理論提倡的觀念,簡單可以分成五個步驟:

  1. 找出系統的瓶頸(限制因素,整體效能的上限)
  2. 決定如何利用瓶頸(充分利用瓶頸資源)
  3. 根據上面的決定,讓其他流程來配合瓶頸(一切以瓶頸為出發)
  4. 提高瓶頸的能力(整體效能提高)
  5. 回到步驟一,重新檢視新的瓶頸

限制理論雖然一開始是在製造業造成轟動,但不管是軟體業、服務業、醫療,甚至教育,都可以利用這 5 個步驟提高效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高德拉特的四本書,分別應用在不同的情境:

《目標》(生産的應用)
《絕不是靠運氣》(銷售的應用)
《關鍵鏈》(專案管理的應用)
《仍然不足夠》(資訊科技的應用)

都是以小説形式書寫,所以看起來不會死板。

TOC在DevOps的應用

回到DevOps,一個軟體產品同樣是有流程的,從開發、測試、部署、上線、營運等,每一個步驟,都需要不同的人協力合作,也就一定會產生瓶頸點,而現在軟體的開發方式是講究敏捷精神,快速開發、快速回饋、快速修正、快速循環,但想要做到這步,前提要先知道,究竟整個流程的「瓶頸點」在哪裏,才有可能去改善它,否則永遠都快不起來。

假如瓶頸是在開發速度,那就要考慮開發手法或工具是否需要調整,或是增加資源,不管是對外招聘或培養内部人員多工;假如是部署速度跟不上,可以考慮是否使用雲端PaaS服務,尤其是新創公司在高速成長期,不可能什麽都自己來,等什麽都準備好,商機早就被別人搶走了,因此聚焦在核心競爭價值,將其他非關鍵的事情外包,才有可能實現快速成長;假如是系統營運不穩定,那就先找出整個系統是哪裡最脆弱,最容易出事情,優先處理這些瓶頸脆弱點,才能讓整體系統效能提高。

當整個IT部門的效率提升到某個程度後,其實會發現,限制整體效率提升的瓶頸,可能轉移到別的部門了,或許是行銷單位、業務單位、物流單位等,最後甚至是牽扯到整個公司的管理流程、公司政策等「組織政治」的問題,事情就不是那麽單純了,不但要處理「事」,也要處理「人」,這是實際執行上,最困難的地方。

DevOps的實際案例

剛好有個非常好的DevOps案例,完全突顯出開發、部署、營運的重要性;這幾年的11月11日,都是電商的大日子,而今年(2018)的這次大日,臺灣的電商們也卯住了勁,做了相當多的行銷推廣策略,結果證明相當成功,瀏覽人數大幅增加,但也因爲行銷太成功,PChome、MoMo的平臺都承受不了瞬間的壓力,而導致系統停止服務,游舒帆Gipi的這篇文章就討論了這件事(雙11準備不足,PChome和momo網站皆進入系統維護狀態),這個案例完全突顯出DevOps思維的重要性,在開發階段要是沒考慮到實際營運的需求,就算功能寫的再好,也會出現不得不停止服務的情形,就像Gipi文章講的,這其實是非常好的經驗,也是IT技術人員更可以向公司證明技術架構重要性的大好機會,不要抱著「我早就說過了」這種態度,每個人都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用商業思維的角度去跟公司報告IT技術在網路時代的重要性,我相信大部分的公司藉由這次的案例能更有體悟。

本文由李正霖授權轉載自其blog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每年在台灣約有超過8萬家新設公司商號的誕生,然而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內部統計數據顯示,真正完成網站架設、踏上數位轉型起點的新設立公司卻不到一成。這意味著絕大多數的新創團隊或微型企業,雖然正式登記成立,卻仍缺乏最基本的「數位門牌」,也就是企業的專屬域名名稱。

TWNIC 執行長余若凡指出,這看似是台灣新創團隊在數位轉型上的一個缺口,實際上卻是關鍵成長與強化自身數位資產的關鍵。「域名其實是數位轉型的起點,如果沒有自己的域名,基本上就還沒真正開始。」她強調,數位轉型已經不只是上雲端或導入 IT 設備,更進一步的是「建立數位信任」;但眼下許多新創連第一步都還沒跨出。

三大現實痛點突顯,域名是新創跨出數位轉型第一步的關鍵

余若凡觀察,許多新創公司之所以未能及早佈局域名與數位資產,主要來自三個現實因素。首先是資金有限。對於初創立的新創團隊來說,創業初期事務繁雜、資金有限,許多團隊會優先把錢投入營運,對域名或網站架設常抱持「之後再說」的心態。其次,則是缺乏整體數位策略的構想。余若凡表示,許多新設企業或新創團隊少有在成立之初就規劃品牌的數位溝通路徑,更遑論導入數位品牌策略。

最後是對「數位信任」的認知不足。余若凡提到,許多企業直到品牌被仿冒、消費者受詐騙波及時,才意識到域名的重要性。「你等到有名氣後再來搶域名就太晚了。」她特別提醒。一旦品牌名稱被他人搶先註冊,甚至被詐騙集團利用,損失往往難以挽回。

而看在余若凡的眼裏,域名對於新創企業其實有三重意義。第一,它是企業的「數位門牌」。清楚、好記的域名能讓消費者快速找到企業,也代表著品牌在網路上的官方身分。第二,它是品牌行銷的起點。她指出,你必須要有自己的家,然後再去連結各種社群平台與通路。擁有域名,可以將社群經營、搜尋流量與品牌曝光整合在一起,累積成企業的長期數位資產。第三,它也是防禦性的工具。許多企業認為「不架網站就不需要域名」,但實際上,單純註冊域名就能防止他人搶註或利用相似網址詐騙,成本只要幾百元,卻能省下未來更多麻煩。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余若凡執行長
圖/ 數位時代

從「免費申請」到「快速架站」,52168為新創打造快速數位起步

為協助更多新創企業補上這一塊關鍵拼圖,TWNIC 為歡慶25周年,今年特別規劃「52168 Go! 免費域名註冊方案」,更首度針對自112年起的新設公司與商號,加碼免費提供含「com.tw 或 .tw」及「.台灣」等兩筆域名的註冊。這不僅讓新設公司能以0元自選擁有自己的域名,及低成本建置國際品牌識別,中文域名更能讓以在地化為優先的新設公司、新創團隊或是擁有創意諧音名稱的店家,直接使用最具代表性的中文作為數位門牌。

「我們希望透過免費的方式,讓企業更容易跨出第一步,養成擁有自己數位門牌的習慣,無論是用來建品牌、做轉址,或先作為防禦性註冊,都可以開始累積數位資產。」余若凡表示。今年TWNIC方案不僅延長了申請對象的年限,也在免費之餘特別簡化申請流程,讓新創團隊輕鬆完成。余若凡說,企業只要備妥公司或商號設立證明,線上填寫資料、選好想要的域名並上傳文件,最快一個工作天內即可生效。

「我們希望讓這件事情的流程簡化到創業家們用幾分鐘就能完成申請,」余若凡笑說。不僅如此,TWNIC 也希望讓這項服務的效益極大化,不只是積極推動域名的申請,更同步規劃了後續的配套措施。申請完成後,企業可以透過「轉址教學」將域名直接連結至現有的社群媒體等平台,不需額外調整營運模式,就能立即擁有屬於自己的專屬門牌;同時,TWNIC也提供大型雲服務供應商的免費空間作為範例,提供清楚的「架站」教學,協助企業快速打造基本網站。這樣的設計,讓資源有限的新創企業不僅能輕鬆取得域名,還能在最短時間內建立屬於自己的數位家園,為品牌發展打下穩固基礎。

從「數位門牌」出發,為新創奠下品牌與信任的起跑線

對於許多初創企業而言,品牌的第一張名片,可能不是實體名片,而是域名名稱。余若凡強調,數位轉型的時代已經不是「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非做不可」的基本條件。

「我們希望 52168 能成為新創的堅強後盾,從最簡單、最基本的地方,幫助他們在數位化的道路上打好地基。當企業開始累積數位資產,品牌信任也會逐步建立,整體產業生態才能變得更安全、更有韌性。」余若凡說。透過52168方案,TWNIC 不僅提供免費資源,更試圖翻轉企業對「數位門牌」的認知。對於正處於創業起跑線上的新創來說,這或許是一個最簡單,也最值得立即行動的關鍵步驟。

請上「52168 Go! 新設立公司/商號免費域名註冊」活動網站 https://52168.tw/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