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互動頻繁的現在,金融支付的「共通性」非常重要,外出商旅很多人會多張信用卡備用,其中令人訝異的是,在中國特殊的市場環境下,除中國銀聯(UnionPay)的信用卡,幾乎其他卡片都是無法使用的。
如Visa亞太區總裁柯如龍(Chris Clark)所述:「中國的支付環境非常特殊。」除了創造紙鈔始祖,中國更發展出獨特的行動支付體系。
本週銀聯從中國人民銀行取得銀行卡清算業務許可證,外界解讀,此舉是為了向外資機構發放牌照而鋪路。面對中國獨樹一格的市場,以及瞬息萬變的新科技,61歲的Visa該如何突圍?
支付生態與眾不同,Visa亞太區總裁:還有很多要向中國學習的地方
第15屆Visa亞太資安高峰會本周在上海登場,有趣的是,中國目前的信用卡支付被中國銀聯(China UnionPay)所壟斷,也是中國唯一的銀行卡轉接清算機構;Visa、萬事達卡(Mastercard)這類的境外卡組織已爭取十年之久,卻始終不得其門而入。
Visa亞太區總裁柯如龍(Chris Clark)認為,中國行動支付盛行,「我們做為支付專家,還有許多地方需要學習,中國在支付上有許多創新,才在這邊舉辦。」
峰會舉行期間剛好中方政府也傳出好消息,銀聯正式從中國人民銀行手中,取得信用卡清算業務許可證。清算服務(Clearinghouse Service)是收單機構跟發卡機構之間交換交易紀錄,讓收單機構可以有依據向發卡機構請款的服務,像是Visa、Master Card、JCB都是提供這項服務的組織,台灣則有聯合信用卡交易中心與財金資訊。
然而過去在中國市場,只有銀聯一家壟斷市場,美國政府因為不滿中國當局對外資支付商的作法,在2010年時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告,這項判決在2012年出爐,WTO裁定中國對待外國支付供應商不公,認為北京當局要求中國發行的支付卡,都必須與聯銀的網路相容,且所有商家、ATM都只收銀聯卡,已經違反WTO規定。
判決結果出爐後,中國不得不在2016年頒布信用卡清算業者的管理法規,申請程序在2017年6月公布。雖然銀聯在中國早就在做人民幣清算業務,不過一直沒有讓其他機構申請的管道,因為這項法規,銀聯形式上也必須提出申請,申請的遊戲規則清楚訂出來後,銀聯循此管道正式取得信用卡清算業務許可證,也被視為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重要進展,向外資機構發放牌照的日子應該不遠了。
目前Visa、萬事達和這類的境外卡組織,都以雙標卡(例如:銀聯+Visa)形式進入人民幣轉接清算市場。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動作最快,去年(2018)11月成功突破層層障礙,取得人民銀行同意,與中國的連連支付,合資成立的「連通公司」設立人民幣銀行卡清算公司,成為第一家獲准進入中國的美國信用卡公司。
此外,萬事達卡在今年三月,與網聯清算有限公司合作,在北京成立萬事網聯資訊技術(北京)有限公司送件申請,網聯科技有限公司持股49%、萬事達卡合計持股51%,不過目前還沒有得到人行批准。
Visa早已申請銀行卡清算機構,人行持續裝傻
事實上,Visa早在2017年就送件申請,不過中國當局卻裝傻不承認,持續將外商擋在大門外,至今仍沒有任何下文。
接受亞太媒體團訪時,柯如龍表示,公司確實已經向人行提交信用卡清算機構的申請。對於中國市場,早在1980年代就跟中國銀行合作發行Visa信用卡,「中國行動支付發展迅速,有很大的市場機會。」言談中透露出對於中國業務龐大潛力的興趣。
美國運通順利透過合資進入中國市場,但事實上,中國法令是允許外資不需要透過合資,就能在中國設立全資擁有的企業。外媒報導指出,Visa、萬事達卡過去曾遭受中方施壓,被要求以成立合資公司的方式進入市場,美國運通之所以能創下外商首例,推測也是因為在一開始,就與中國企業成立合資公司才得以過關。
柯如龍並沒有回應Visa會以獨資或是合資的形式提出申請,但他強調,只要獲得當局批准,Visa肯定能替中國的清算市場提供更多價值,「我們會很積極地繼續做,很多國際組織都有提出申請,這些都需要時間。」
中國行動支付市場飽和,Visa的藍海從何而尋?
雖說如此,目前中國的支付市場已經發展出獨樹一格的模式,支付寶、微信支付多以QR Code掃碼為主,跟Visa的感應式支付(contactless payments)、晶片刷卡的型態非常不同,Visa進入中國市場情勢看來不利,機會究竟在哪裡?
柯如龍先從數字談起,「現在亞太區現金使用量都還有55%。」認為市場融存在龐大成長空間,不過他也不諱言的說:「中國跟其他國家相比,確實擁有非常特殊的支付環境,Visa會因應市場發展出特別的策略。」
這個策略究竟有多特別?他半開玩笑的告訴記者:「這個我可不能告訴你。」以大方向來說,行動優先的環境絕對會是Visa要努力的方向,「因為我們要去適應中國的環境。」
此外,柯如龍也觀察到中國每年有高達3億的旅客到海外旅遊,微信、支付寶再怎麼普及,也都沒有Visa來的共通性高,這就是未來可以挖掘的商機,因此柯如龍並不認為中國特有的行動支付生態,會阻礙VISA在中國的發展。
無卡支付或步出中國?Visa:開放是關鍵
進攻中國市場是一回事,那麼在支付邁向無卡化、行動化的現在,成立超過60年的Visa怎麼看支付的趨勢發展?
柯如龍認為,他很難給與中國的支付服務個人評價,他分析,中國的支付服務,大多都是封閉系統(close loop),「這些電子錢包非常有限,因為他們只能在當地市場使用。」
從這個角度看,某種程度上也限制了支付工具的發展性,一個支付工具如過要出海,就必須有更多的國際合作,需要一個足夠開放的體系,「最常見、最流行的支付是在任何國家都可以用,全球擁有共通的標準,我們是互通的,不是只針對一個國家的體系。」
過去五年,行動支付出現指數型的成長,實體信用卡已經越來越少被拿出來使用了,但柯如龍說:「我不能說 20年後誰能成為支付贏家,手機支付會是贏家嗎?或是卡片?現在真的很難判定。」
他認為,過去60年Visa都是一個開放體系(open loop),關鍵是不應該把自己單純定位成一個卡片公司,因為支付這件事,是可以透過各種不同的形式、管道呈現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