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聽越上癮,Spotify是如何推薦新歌的?
越聽越上癮,Spotify是如何推薦新歌的?

當你邀請一幫朋友來家裡做客,打算親手為他們做一桌菜時,可以提前詢問每個人喜歡吃的菜,然後投其所好只做他們喜歡吃的。這是一個非常「保險」的方案,但朋友們也會喪失一些新鮮感。

如果把音樂比作菜肴,那音樂流媒體平台Spotify絕對是一個非常精明的廚師,他會關注你最喜歡吃的那些菜,但更願意仔細琢磨你的個人口味,在熟悉的味道基礎之上,循序漸進地帶你嘗試新花樣。

發現音樂,或者說是音樂推薦是Spotify的一個王牌功能,也是它在全球範圍內被追捧的重要原因。目前幾乎所有流媒體音樂平台都會加入類似的功能Spotify究竟有何特別呢?

spotify
圖/ 極客公園

音樂推薦背後肯定不能忽略演算法的功勞,理論上你聽得越多演算法就越瞭解你,這點想必沒有什麼爭議。

本文主要想和大家分享Spotify如何透過產品層面的「內容設置」來幫助大家發現新音樂。如果你是Spotify的新用戶,相信這篇文章也可以幫你更好地理解Spotify的產品邏輯。

音樂推薦在Spotify中並不是一個具象的功能,它被融入到了很多更細微的模組中。首先我們可以從時間緯度出發。Made For You是Spotify推薦歌單的一個集合,每個人的都不一樣,它會以每日、每週甚至是每年的頻率為你推薦音樂,下面我們就具體來看看:

每日

spotify
圖/ 極客公園
Daily Mix:每日更新,根據你的喜好「無窮盡」推薦音樂。

Daily Mix功能最早於2016年上線,現在已經成為Spotify的王牌功能之一。這個功能類似於大家所熟知的「私人FM」,包含聽過和未聽過的歌曲。略微不同的地方在於Spotify會同時推薦多個歌單(最多時6個),單個歌單內的曲風會趨於一致,只要你願意可以一直聽下去。

每週

spotify
圖/ 極客公園
Discover Weekly:每週一更新,推薦30首符合使用者口味的音樂(通常是你音樂庫裡沒有的)。
Release Radar:每週五更新,推薦30首使用者所關注音樂人的最新音樂。

雖然推薦的都是新音樂,但這兩個每週更新的歌單側重點不同,Discover Weekly基於你的聽歌口味推薦,Release Radar基於你熟悉的音樂人推薦,相比之下前者要更激進一些。

長期

spotify
圖/ 極客公園
Even More:不定期更新,內容多樣。

這一部分是一些特色的歌單,作為每日/每週推薦的補充,例如新上線的每日駕車歌單(Your Daily Drive),Spotify開始嘗試在歌單中加入當日的新聞播報。

這部分歌單也會包含年度的總結,每年年底Spotify會選出100首過去一年你最喜歡的歌曲,這份歌單也是一個推薦機制很好的總結。

除了上面提到的Made For You歌單 ,如果你的「主觀能動性」很強,依然可以透過DISCOVER功能去自己尋找更多的音樂,不過這方面就和其他音樂平台沒有本質的區別了。

spotify
圖/ 極客公園

透過上面的盤點可以看到,Spotify在推薦新的音樂時還是非常小心謹慎的,每次在推薦新東西時依舊會把原有的習慣作為錨點。例如Daily Mix之所以要分成6個歌單,就是為了避免「大雜燴」時曲風跳躍太過明顯;Release Radar推薦使用者已關注音樂人的新歌,無疑也能降低大家的接受門檻。

包括推薦方式最為激進的Discover Weekly,也只在每週更新,收錄的音樂數量限制在30首(作為對比,Daily Mix歌單可以無限延長),實際上也是在降低新歌帶來的衝擊感。Spotify產品副總裁戴夫羅傑(Dave Rodger)曾在一次採訪中說:「音樂探索服務需要依賴一些你已經知道的東西,這樣你才會比較放心。」

正是在這樣「潤物細無聲」的推薦中,你會發現慢慢接觸到了很多新的音樂,長久累積下來的使用體驗是其他音樂串流媒體平台無法替代的。儘管目前Spotify擁有一定的使用門檻(包括Premium版的購買問題),但如果你喜歡聽音樂的話至少要親自試試。

spotify
圖/ 極客公園

最後,如果你剛剛接觸Spotify,歌單/音樂庫應該還不夠豐富,這裡分享一個快速填充的方法:首先找到一首你最喜歡的音樂,右鍵選擇進入Song Radio,Spotify會基於這首歌推薦一個包含50首音樂的歌單,你可以選擇將這份歌單保存到自己的音樂庫中;對這份歌單進行篩選,將喜歡的音樂保存到音樂庫(紅心),同時繼續右鍵進入Song Radio,重複多次你的歌單/音樂庫就會豐富很多,Spotify也會更加瞭解你的音樂口味。

本文授權轉載自:極客公園

關鍵字: #Spotify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2025台灣設計展將開展!本次由彰化縣政府建設處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共同聊聊「圓未來之行」展覽與其背後的城市發展與公共建設,時代帶來了哪些蛻變與機會,彰化的未來,會是什麼模樣?陳昌茂處長談到:「先輕鬆聊聊彰化最為人知的印象吧,許多外地人提到彰化,就是控肉飯與肉圓,美食旅遊確實是大家的共同嗜好,但是否有其他的深度內容,能給大眾重新認識彰化的機會?『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就是一個好契機。

圓未來之行,與城市一起成長:你所知道的彰化,它是什麼?

300年來的發展,彰化的農業與工業在國內甚至國際都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半工又半農的發展成了城市獨有特色,在行政區劃及地方制度的調整下,縣市間的城鄉差距造成了資源上的落差,因此,政府近年於交通、城市規劃與建設上積極推動許多計畫,此次的展覽為的就是讓民眾看見設計中與蛻變進行中的彰化,包含:彰化交流道的農業區解編、國民運動中心興建、規劃與建設八大生活圈轉運站及全國首創的長照衛福大樓等等,從交通、建設面改善實質生活,正是此次展覽核心,透過時代回顧轉譯為當代及未來發展能量,讓彰化充滿地方鮮活的發展魅力。」

策展人何來香說起,『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時間、轉譯、共創為展出主軸,將時間梳理成「過去─現在─未來」,包含:源(回顧記憶與成長記號)、緣(轉譯與生活)、圓(圓未來城市之貌)、合(共創未來),一如處長所說,將300年的背景梳理轉譯,在「交通、建設、生活」呈現,將其佈局為:三個室內展區X一個戶外展區,透過線上互動與實體呈現,讓彰化時代(過去─現在─未來)逐漸活起來,從低調走向鮮活光亮,「現在」,正是未來的縮影與定錨力量。

圖二.jpg
「圓未來之行」兩大重要推手:策展人何來香、彰化縣政府建設處陳昌茂處長。
圖/ 彰化縣政府

四大展區表述「三源一合」:未來可以被共創,一同設計理想的生活模樣

『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共有四大展區,規劃為:源(記憶之源)、緣(轉譯之間)、圓(未來城市)、合(共創未來),同時串接著「時間:過去─現在─未來」的脈絡線,一覽城市的成長姿態。走進展區,開始從「過去」中逐漸甦醒,壓艙石、鐵道枕木等建材文物彷若時光倒流,將觀展者帶回記憶之源,透過佈局中的架構語言,從最微觀的建築元素開始見證曾經,呈現彰化的移居風光;來到「現在」,城市逐漸有了治理與變化,交通疏通了生活與流動,當下的建設創造了更多的「宜居」,像是:「共生共享」,表述著近年的建設成果,如:交通樞紐轉運站、伸港青年住宅、鹿江綠建築,以及老屋改造返鄉青年創業案例等,透過不同形式的交通、城市建設的延伸,以延續更多的綠化、永續、教育與建築示範及全齡照顧與幸福範例城市、共融場域等,舒展著彰化的此刻宜居。
而「未來」正在萌發的可能性,則以情境式劇場呈現城市建設藍圖,置身體驗充滿希望的願景,陪伴居民一起邁向未來。

圖三.jpg
員林市衛生所暨長照社福大樓新建工程拿下第23屆公共工程建築工程類金質獎,建築採全齡化無障礙、節能減碳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提到,「未來城市」象徵著:綻放、圓滿、快捷與新鮮,展區整體風格呈現現代、乾淨、溫暖的未來感,此區域特別設計一個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市,透過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由 AI 即時生成建築並影響城市發展指數,進而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計畫之一。而代表「合」的「戶外串聯區」,則是由在地師生以自然素材共創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延伸探索永續、自然、未來想像及綠色療癒,令「圓未來之行」參與民眾跨域孩童到成人,擁抱接納多齡意見,讓想像活躍充滿新鮮生命力。

彰化的蛻變,是成長留下的獨特印記──未來,由我們共創

有趣的是,『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本次展出地點為:彰化縣立鹿江國際中小學,它不僅是彰化首間公辦的雙語學校,也確定籌設高中部,以接軌國際的教育為目標。當展區中的時間(過去─現在─未來)與交通、建設、生活相互交融與牽連,讓每個時代的彰化,蛻變都因成長而留下獨特印記。從海洋(船運、通商)而生的彰化,在展覽中扣回海洋生態的共創溯源反思。

圖四.jpg
鹿江國際中小學新設高中部,預計117年學年度正式招生。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認為,彰化的發展不必然要同於其他城市,當然也不會是其他城市的翻版,因為彰化有自己的專屬發展模式。期待透過此次展覽與共創,讓民眾與我們一起共同體驗最宜人與舒服的生活輪廓與幸福感受以及發掘彰化未來的無限發展可能;策展人何來香笑著分享,彰化是全球百大幸福城市的銀牌級城市,很期待各地民眾來參觀,重新感受彰化,並與群眾一同共創彰化。延續這樣的願景,彰化縣長王惠美也分享:「縣府其實一直在思考,如何擘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讓民眾的生活變得更好,外移的人口逐漸回流。這些交通、城市建設的規劃、執行與聆聽大眾意見,都是為了一同探索未來、共同創造大家真正嚮往的生活」。

圖五.jpg
彰化縣長王惠美與縣府團隊積極規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打造最宜居 幸福的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 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