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與科技(HPE)執行長Antonio Neri(安東尼‧諾瑞)在2019年會上宣布,2022年包括所有軟硬體服務,都將提供訂用服務(Consumption Model),其中的軟體全面開放訂閱制(Subscription),照用量計費,隨用隨停。
究竟什麼是「訂用服務」?跟今年最熱門的商業模式「訂閱制」及「租賃」有何不同?
「只支付你用到的,」HPE企業事業群技術服務事業處總經理劉士毅解釋,以租車來說,一台車租期五年,企業每年要支付租車費,金額固定,但HPE的訂用服務「Green Lake」就可看成一台Uber,要用才付,用多少支付多少,用完就停了。
訂用服務根據工作負載量決定付多少,而初期的用量是HPE跟客戶一起討論出來,一般而言,若客戶預估業務量用到100%,若最終用量低太多,仍必須保證支付85%費用,但若用量達110%,HPE人員可以馬上派員擴充。
特別的是,HPE硬體訂用服務計算單位是記憶體RAM用量,而非CPU或GPU的數量,HPE維運服務人員將隨時追蹤用量協助追加RAM。
企業救星!一次解決「浪費」、「產能不足」2大痛點
硬體訂用制度上路,解決企業硬體投資的痛點。根據企業傳統的產能擴充計畫,往往造成59%伺服器及48%儲存設備閒置浪費,硬體訂用服務正解決過度資本支出,或訂單大增,但採購流程要費時三個月,來不及擴廠的難題。
「如果產能跟生意需求量等比增加,Green Lake會增加運算能量供應,但當需求下降就關掉。」劉士毅說。
「用多少付多少」成趨勢,訂用服務台灣營收大增300%
訂用服務跟一般自有設備擴充,另一個大差異在於:過去企業投資常是計畫經濟,就跟建工廠一樣,不同單位預估未來三年需求,作為建置研發資源基準,根據「現在」看到的判斷做投資,若遇到貿易戰或零組件價格崩盤等出乎意料的事件,不是產能浪費就是產能不足。
也因此用多少支付多少成為企業趨勢,HPE在美國推Green Lake九年,美國市場已相對成熟,台灣則導入兩年,今年1~3季度Green Lake在台灣接單年成長300%,強勁成長。
HPE台灣董事長王嘉昇預估,Green Lake目前占HPE技術服務事業處20%業績,占整體硬體銷售金額也約20%,「我們提供客戶選擇,由市場驅動。」他說,現在還很難預估未來占比,就跟三、五年前談雲端,現在看起來也跟當時不太一樣。
而今年台灣因台商回流,新應用導入,市場需求整體不錯,「2020年似乎更好。」王嘉昇說,智慧製造、雲端應用熱鬧,台灣成長性不錯。
資本支出變營業費用,觀念大轉彎
順應新採購型態,「企業觀念也要調整,訂用服務會變成營業費用支出,而不是常見的資本支出。」劉士毅說,企業在ROI(投資報酬率;return on investment)的設計也得調整,「用機房投資的角度是資本支出(Capital expenditure),台灣很常做資本支出計畫,但很少長期編列維運費用,所以有時系統需要維護,卻沒有預算。」
「另一方面,當某個部門要做AI專案,做狀況模擬,有時在3~5個月內要大量用公有雲,從研發端來說,現在需求是越來越動態。」劉士毅說。
「當然消費者還是可以選擇買斷設備或軟體,也可以選擇訂用模式的Green Lake。」劉士毅說,這是HPE服務型態的轉變,而且是首創,沒有同業可以跟HPE競爭,因為放眼現在市場,對手都是推租賃服務,租了硬體若一時間用不到,還是得照樣付租金。
新創企業多會將應用放在公有雲,Green Lake用多少付多少的概念,與公有雲類似,那麼消費者要用Green Lake?劉士毅說,企業數位轉型中IT扮演重要角色,公有雲有預算低、簡化、彈性靈活三大優勢,但資安顧慮這一點難以與私有雲比。
IT業下一個章節:訂用
王嘉昇坦言,確定訂用服務後,業務人員也很掙扎,到底面對客戶,要賣斷還是賣訂用服務?集團整體服務要轉向,內部或外部都要時間熟悉,但他坦言,會全面推行訂用服務絕對是看到從客戶端來的需求,即便3年後訂用服務占比難料,但方向是篤定的。
目前HPE還有少數軟體無法搭配訂用服務,在未來三年內,HPE將全面轉向,除自己的軟硬體外,伙伴生態系商用軟體也將同步串連,「終極目標是混合雲上的IT彈性支付」劉士毅說。(Uber推出月費800元有找的訂閱套餐)
HPE執行長Antonio Neri(安東尼‧諾瑞)在年會上說,未來市場需求將有三大類,包括Hybrid IT(混合資訊科技)、智慧邊緣(Intelligence Edge)、人力專家(Expert)而在2015年11月HP分拆為HP跟HPE之後,「我們已經找到IT產業的下一個章節」他說。
責任編輯:林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