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做寵物用品界的「無印良品」,貓砂盆、飲水機裡的品牌機會
爭做寵物用品界的「無印良品」,貓砂盆、飲水機裡的品牌機會

年紀輕輕,貓狗雙全。能被這8個字形容的年輕人已經走上人生幸福的巔峰。

對於養寵新一代來說,決定養隻小動物不再是需要反覆思考的決策,怎樣養得更科學和體面,是他們更為關心的話題——當一個現代都市青年決定和一隻動物生活在一起時,面臨的問題不再是讓牠有糧吃,更複雜的是,如何讓它有地方睡覺、玩耍、磨爪子,甚至於優雅地上個廁所。

寵物的生活方式正在和人類越來越接近,這催生了諸多寵物用品中的爆款,也給了覆蓋寵物生活全場景的新品牌誕生的可能。

2016年前後,憑藉獲得紅點獎(註1)的雪屋貓砂盆走紅的PIDAN成為寵物用品界的風向標;而可以讓寵物喝到更新鮮的水的智慧飲水機的研發團隊PETKIT,成為寵物智慧硬體領域中的一枝獨秀。

註1:紅點設計大獎(Red dot design award)是由德國著名設計協會Design Zentrum Nordrhein Westfalen於1955年創立,藉由對產品設計(product design),傳達設計(communication design)以及設計概念(design concept)的競賽,每年吸引了超過60個國家,1萬件作品投稿參賽,得獎的作品可以獲得在德國埃森的紅點博物館展出作品以及參加頒獎典禮的機會。

pets2.jpeg
以因紐特(Inuit)雪屋為設計靈感的PIDAN貓砂盆
圖/ 鈦媒體

這些新品牌「爆款」頻出,背後的趨勢變化是,在一個養寵新時代,當一家公司能夠拿出為人類做設計的規格標準去設計一款寵物用品,往往能夠快速獲得消費者的青睞。不可否認的一點是,PIDAN和PETKIT贏在搶占先機,但與普通的淘寶爆款不同是,他們無法靠一款單品安身立命,而是必須成為一個真正有價值的品牌。

產品先要能「取悅」主人

12隻貓2隻狗。

作為這14隻小動物們的家長,淘寶店白豬商店的老闆李書並不願稱她的貓貓狗狗為「寵物」,更多時候她會叫他們小朋友或者毛孩子。她說,如果自己以後生了小孩,「他會是一個有著14個毛小孩哥哥姐姐的酷酷的小朋友了。」

在她為新家構想的設計圖中,有一個區域是專門留給貓狗的,「貓一定要有一個通道」,可以奔跑釋放野性,每一隻還要有自己的專屬隱匿休憩場所。

「我在人間得到的幸福感受,希望你也都要有。」李書這樣形容她和寵物之間的情感,她認為主人和寵物是互助的關係,主人幫助貓狗去適應一個人類的家庭生活,也是在這個過程中,貓狗幫助越來越孤獨的主人們學會去愛。

在家裡為寵物設計一個空間,李書不是個例,在家居社區好好住上,「寵物」已經是熱門話題,在「#我家主子會『站立』」、「#寵物用品推薦大會」等標籤下,數萬用戶分享她們是如何與主子們一起愉快生活的。

pets3.jpg
圖/ 鈦媒體

PIDAN創辦人暨CEO馬文飛在採訪中提到某份調查報告結果,稱大部分年輕人不願養寵的主要原因是:「養寵」很麻煩,不夠體面。

這個結論讓馬文飛深受觸動,他認為,「如果是一個消費減法的人,他就不會養寵物。我們已經為了自己的孤獨焦慮跟一個小貓生活在一起了,就證明我不是個理智的消費者,無法用邏輯去分析他的消費行為。」

當一個人想要過得體面,它會從局部的體面開始,那要怎麼實現「局部的體面」,他養的寵物剛好就是一個代表。

這樣的消費洞察支撐著PIDAN的定位邏輯。馬文飛表示,本質上,PIDAN想創造的是一個美好寵物生活的感受,「你可以去一個無印良品那樣的地方給你的寵物買東西。」

說到底,寵物用品反射著人類的審美訴求。PETKIT聯合創辦人郭維科談到,寵物用品的設計有兩個重要原則,一是考慮寵物的使用體驗,二是考慮主人的審美需求。大眾審美週期在淡雅和多彩做震盪切換,目前則回歸自然極簡。PIDAN、PETKIT之後,未卡(Vetreska)、尾巴生活等品牌迅速成長,寵物用品的家居化、擬人化,也成為這個領域的大勢所趨。

從紐約從事時裝行業的唐納(Donald)是從2016年開始注意到中國的寵物市場的,與傳統化、穩定化的美國市場相比,中國市場還有很大增值空間,同時在零食和用品等細分領域,還存在著空白。通過前期代理美國的貓酒、狗冰淇淋等新奇產品,唐納積累了線下渠道資源,2017年,他認為中國市場已經可以接受大膽創新的寵物產品了,「我們就換個調性,出一些中國消費者一看就有共鳴的東西。」未卡狗火鍋,貓辣條,相繼面世。

在未卡眾多的單品中,貓草和仙人掌貓爬架是全網爆款,唐納稱貓爬架的設計靈感來自大數據,「年輕一代喜歡養多肉植物,其中仙人掌最有代表性。」因此,無需行銷和購買流量,仙人掌貓爬架的成功源自產品本身,「年輕人一看到他們就自嗨了。」唐納說。

單品:獲取用戶的「流量入口」

一個爆款單品,往往是新品牌切入市場的立足點,在寵物用品行業,養貓必買、廉價的貓砂也成為品牌的必選項,在品牌方的眼中,高消耗高複購的貓砂就像是獲取第一批用戶和流量的「入口」。

在養貓人士中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判斷你家貓是窮養還是富養的標準是,你用膨潤土貓砂還是豆腐貓砂。再詳細點說,二者的差異,除了價格,還可以體現在吸水性、結團性、氣味、是否可以沖馬桶等多個方面。

在歐美市場,由於寵物通常養在院子裡,礦土貓砂帶來的粉塵不是問題,而中國市場的情況與日本近似,新興的養寵人士住在公寓,處理貓砂成了麻煩事。伴隨著寵物經濟的爆發,沒有粉塵、可以沖馬桶的豆腐貓砂就在2017年成了爆款。

PETKIT創辦人郭維學稱豆腐貓砂是他們的福利產品,意思是,幾塊錢一公斤的貓砂幾乎沒有利潤空間,它卻可以依靠微創新成為一家公司在早期吸引更多用戶的拉新方式,郭維學表示,「因為我們的加入,豆腐貓砂都在降價。」

那麼問題也來了,貓砂真的不賺錢嗎,PIDAN創辦人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表示,PIDAN人民幣39元(約新台幣176元)一包的貓砂,年銷量50萬包,「我們是中國唯一一家賣貓砂還賺錢的公司。」有趣的是,PIDAN貓砂的成功原因並不在於貓砂本身,而是從獲紅點獎的雪屋貓砂盆開始,PIDAN成功驗證了品牌溢價。

據唐納觀察,寵物市場的消費人群以經濟獨立的85後女性為主,她們工作繁忙,沒時間戀愛,習慣在下班後攤在沙發上,一邊刷iPad,一邊擼貓的生活。一個來自貓爬架的數據顯示,購買它的主流人群是月入5000上下的女性,這也讓唐納更加看好一個的機會,即通過寵物用品切入年輕一代中國消費者的家庭,進而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生活方式品牌。

「爆款」背後的品牌救贖

「把品牌調性拉到一個人類的品牌這個高度去做,這個事其實是以前寵物用品裡面沒有人嘗試過的。」復盤PIDAN的商業邏輯時,清流資本(Crystal Stream)合夥人劉博表示。

從一個爆款單品,到一個覆蓋全品類的品牌,PIDAN需要跨越什麼?在一個尚未建立對於設計和品牌認知的寵物消費市場,它會不會被價格更低的後來者逆襲?

在採訪中,馬文飛堅持走品牌調性這條更為艱難的路,設計感和品牌區格在初期為PIDAN迅速吸粉,在淘寶流量紅利期結束時,PIDAN必須要打造能夠傳遞品牌精神的線下門市了。

比預想地早了一年,PIDAN計劃杭州來福士廣場開第一家線下實體店,「每月虧10萬,一年120萬,120萬拿到線上能做什麼?在線下我拿到了優質客流。」同時PIDAN今年會推出主糧產品,在籌備期,乾糧的包裝都花了10萬,濕糧包裝花了15萬,「這個價格說出去我朋友都崩潰了。」馬文飛說。

做寵物用品,拼性價比還拼調性?

回答了這個問題也就在一開始決定了這家公司的走向,馬文飛把具有工廠和政策優勢的公司稱為生產資源型公司,規模化地生產讓他們可以在早期就實現價格貼著地皮飛,但對於PIDAN這家上海的公司來說,核心能力在於產品設計和行銷。

通過研發能力去倒逼工廠,擁有100多套模具的PIDAN是一個典型代表,這意味著,當一家工廠的生產狀況不理想,PIDAN可以迅速尋找下一個備選。劉博認為,「品牌向來只有高打低,低打高是打不上去的,在生產上成本下降,渠道拓寬了以後,單品管理(SKU)的銷量也能長起來,那個時候比較適合把(產品的)價格往下壓一壓。」

也只有到了那個時候,PIDAN才會成為像無印良品和優衣庫(UNIQLO)那樣具有品牌信徒,兼具產品性價比的公司。

責任編輯:江可萱

本文授權轉載自:鈦媒體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讓AI真正聽懂世界 ─ 律芯科技為機器插上「耳朵」
讓AI真正聽懂世界 ─ 律芯科技為機器插上「耳朵」

「不是我不理你,是有個頻段我真的聽不到。」律芯科技董事長薛宗智這麼說著,也就這樣一腳踏進了半導體產業的創業戰場。在創辦律芯之前,薛宗智早年在半導體大廠擔任工程師,長時間待在無塵室中機台操作,那些看似無害的低頻噪音,卻在這那幾年間悄然無息的侵蝕了他的聽覺神經,這種慢性且不可逆的損害,也成日後創業的契機。

2019年,Apple 首度發表 AirPods Pro,掀起降噪耳機熱潮,同年薛宗智也接獲一家聲學技術團隊的邀約,洽談抗噪耳機技術的投資合作。對市場極具敏銳的薛宗智卻反其道而行思考,從自身戴不住耳機的痛點出發,提出了「有沒有可能不塞入耳朵也能享受安靜?」的想法。也就是這個念頭引領律芯開展了新的研發賽道:聚焦開放式降噪晶片的開發。

瞄準開放式降噪,用「後發制人」技術創造靜音世界

薛宗智觀察到,目前市面上許多採用數位IC的抗噪系統,雖能有效降低環境音量,卻無法辨識聲音的「危險性」與「必要性」。他指出,像是火警警報、煞車聲、鳴笛等重要高頻警示聲音都可能被一併消除,造成潛在風險,「很多人戴著抗噪耳機走在路上以為很安靜,其實他們聽不到後面來車。」薛宗智強調。

因此,律芯決定聚焦難以處理、卻影響生活品質的「低頻噪音」,開闢不同於主流市場的創業賽道。該晶片採用硬體架構技術處理類比訊號,結合主動式降噪(ANC)原理,讓晶片接收到聲音時,能即時產出反向聲波,達到「以聲制聲」的抗噪效果。薛宗智認為,硬體架構在聲音處理方面具有即時反應與獨特優勢,律芯的第一代晶片便已能達到驚人的32微秒處理速度。

然而,空氣中的濕度、風向、溫度等環境因子皆可能影響聲波傳遞,這也成為團隊在開發晶片時的挑戰。薛宗智形容這就像武學邏輯中的「後發制人」,「我不是搶先出手,而是等你出招後,用最適合的方式接住再反擊回去。」這相當仰賴晶片所具備的高反應速度與精準度,才能在噪音抵達人耳前,完成複雜的偵測、分析、運算與反向波的發送。

薛宗智深知,這僅是律芯創業的開始。雖然第一代晶片已成功驗證技術可行性,但仍需透過人工進行被動式校正,才能達到預期效果。他觀察到,若要讓降噪需求朝更精細化場景邁進,晶片就必須能「自主適應」並理解環境。這也促使他決定開發第二代晶片,不僅強化性能,更是系統架構的重塑,所需資源遠超第一代的開發,也讓律芯的產品從抗噪,走向理解環境。

從降噪到理解環境,第二代晶片的 AI 進化

律芯聲學晶片再進化,提升邊緣智慧判斷力。
律芯聲學晶片再進化,提升邊緣智慧判斷力。
圖/ 數位時代

第二代晶片可說是律芯邁向智能聲學的關鍵躍進。它不僅整合了 AI 演算法,更以邊緣運算(Edge AI)為核心設計,能即時學習與感知聲源方向、反射環境與空間條件,主動判斷「哪些聲音該消除、哪些該保留」,使降噪從純物理抵銷進化為環境理解層級的智能判斷。

薛宗智以車內應用的場景舉例,這顆晶片不僅能與原有喇叭系統結合,產生針對駕駛與乘客座位區域的個人化降噪效果,更能與頭枕內建的聲學模組搭配,營造出安靜、舒適的座艙體驗。即使車輛行駛在嘈雜的高速道路上,晶片也能動態感知車內外噪音來源,並迅速調整反向波輸出策略,有效濾除不必要的聲音干擾。目前律芯也已與美、日多家車廠展開密切洽談,不久的將來更要往車用前裝市場邁進,並與整車系統商展開產品落地合作對接。

然而,技術升級的背後,往往也伴隨更高的開發門檻與沉重的資金壓力。「光是一輪投片,就可能讓新創公司資金鏈斷裂,」律芯科技執行長薛宗智直言。從晶片架構設計、模擬驗證、光罩製作到晶圓製造,每一個環節都需要高度專業與大量資源投入,對新創團隊而言是極大挑戰。

也因此,律芯決定在關鍵時刻申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推動的「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晶創IC補助計畫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座聚寶盆,」薛宗智強調。在這個以硬科技為本的時代,政府選擇將資源投入在IC設計這一環,不僅協助律芯跨越資金與人才的雙重門檻,更讓半導體產業鏈得以在台灣本地持續推動與深化。

從第一代靠自籌完成,到第二代獲得政府計畫支持,對律芯而言,這不只是產品的迭代,更是整體結構的轉捩點。薛宗智相信,透過政府資源的精準投入,將有效帶動半導體供應鏈上下游鏈結與倍增產業價值,協助本土IC設計業者站穩全球市場,同時強化整體產業生態系的韌性與競爭力。

從車用晶片到無人載具,讓聲音的應用無限延伸

律芯團隊從晶片到應用,每一步都走在讓聲音發光的路上。
律芯團隊從晶片到應用,每一步都走在讓聲音發光的路上。
圖/ 數位時代

對聲音的想像,不應止於消除噪音。薛宗智指出,聲音是機器理解世界的重要感知管道之一,相較於仰賴攝影機或雷達的視覺導向技術,聲學晶片在黑暗、遮蔽或空間複雜等條件不利的環境中,反而能展現獨特優勢。隨著律芯技術站穩腳步後,也吸引海外多家重量級組織主動洽談合作。展望未來,薛宗智透露,無論是在無人載具、機器人,或其他智慧系統領域,都有許多令人期待的聲音應用場景即將展開。

「我們站在一座聲音的金山銀山前,而我們手中握著鏟子。」薛宗智說。在他眼中,聲音不再只是背景,而是驅動未來機器感知與人機互動的起點。透過晶片,律芯要做的不只是消除噪音,更是讓世界聽懂聲音的價值。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律芯科技
- 創辦人:薛宗智
- 核心技術:主動抗噪IC晶片設計
- 資本額:新台幣9,993萬元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