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於去年也公布未來將以純網銀以兩家為上限,也因此LINE Bank、以中華電信為首的將來銀行與樂天銀行上演著三搶二的戲碼。正當大家引頸企盼名單,沒想到竟發出震撼彈,三家統統有獎。
此次審查方式金管會也於去年底公布,將邀請外部專家學者與金管會代表共同組成審查會辦理審查,以符合審查的專業性及多元性並,並規定審查委員在加入審查會前、後五年都不得跟純網銀業務相關,以維持中立。而金管會也明示了審查將著重在財務能力、發起人與重要負責人適格、營運模式評估與管理機制妥適。其中營運模式與管理機制加總更高達百分之七十的占比,可見將成為選手們角逐重心。
然而對比三家純網銀的客群,可以發現仍是以樂天的國際銀行與LINE為首的連線銀行更為有優勢,對比三家目標族群及營運模式,樂天國際銀行以樂天客戶、哈日族為拓展範圍,更結合跨境生態圈與樂天打通對接體驗,而連線銀行則本就有LINE社群的龐大母數,甚至LINE早已發展轉帳、分帳、遊戲服務等一站式服務。對比之下國家隊的將來銀行較無生態圈概念的應用場景,如何在三家純網銀百花爭鳴之下脫癮而出,強調自己的spotlight將會是重要關鍵。
串連消費者與市場,形成完整生態圈
早於1990年歐美地區就已出現以傳統銀行或金控公司投資設立的純網銀。而2015年中國也出現首波純網銀,較為著名的是以騰訊為首的集團微眾銀行及以阿里巴巴為首的網商銀行,可以發現到純網銀背後的大佬身分、也透露著成立模式的不同。例如以科技業為首的純網銀具有創新的科技技術,而以集團企業為首的純網銀則已經有企業龐大客戶群,有利業務擴展成完整的生態圈。
事實上就純網銀的經營模式走向,可分為強調金融科技創新與客戶體驗的模式,以及主打營運生態圈與集團共存共榮的模式。亞洲國家近年來純網銀多傾向後者,由電子商務甚至是零售業發展而來,並巧妙結合物流、金流及資訊流建立完整的生態圈,除了能快速拓展業務外,也利於消費者得於整合式平台在同一介面、程式完成一系列交易行為。
深入探究以集團為首的純網銀其經營模式是市場、數據、場景、平台四大結合。
例如連結電商平台就是很成功的例子,除了有大量買賣家為根基的龐大市場外,更有著連結交易與資金往來的龐大數據庫,儼然自成生態。由此可知,純網銀已不再如以往僅僅打著金融的廣告吸引客戶,而是與電子商務等母集團形成策略夥伴的關係,由買賣、交易的必要性連結來形成客戶體驗最佳化,更運用龐大的客戶群不著痕跡的推展金融業務,不再單單只是簡單的存放款或是推展金融商品,而是以支付為根本與客戶生活緊密結合,這也是純網銀快速壯大且獲利的關鍵。
純網銀創造便利,風險也隨之而來
雖然純網銀本質上仍為銀行,業務也大致相同,但也因純網銀因其本質蘊涵高度的金融科技的特殊性質,並以建構完整的生態系為其發展目標,也因此有著許多有別於傳統銀行的風險,未來純網銀的發展必定以「資安」和「法遵風險」控制為核心。
若台灣的純網銀欲與南韓、中國、日本的集團式純網銀為發展目標,勢必將與電子商務、電信、通訊軟體建立夥伴合作關係,以建構結合物流、金流、資訊流完整生態系,也勢必將有大量的第三方廠商或策略夥伴的加入,雖然第三方的合作擴大純網銀的觸及範圍卻也增加了委外的作業風險與資安風險。
純網銀運用了科技及網路加速了業者與金融業的商機及消費者的便利,同樣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也正是這樣的特性,各種風險的擴散效應恐會更為加劇。未來純網銀除了適用傳統銀行的監理外,是否針對於網路、科技、系統、資安以及資訊數據管理等加大比傳統銀行更為高度的控管強度,筆者認為勢必將成為純網銀的監理重心,也唯有以此角度切入始能更加助益純網銀的經營穩健。
責任編輯:陳建鈞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