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國教108課綱於日前正式上路,其中最為人注目的,莫過於強調演算法、程式設計學習的「科技課綱」。除了程式語言的學習之外,課綱中也強調「資訊技術與媒體素養」為重要的學習重點。
「科技已經在影響他們(學生)的生活、以及他們對未來的想像,因此,我們希望學生不只要會新的工具,」教育部政務次長劉孟奇說,除了程式語言的掌握之外,善用科技的「素養」也是很重要的能力。
其中,「資訊技術與媒體素養」強調兩大重點:第一,在網路世界裡如何保護自己;第二,如何在網路世界中「不為惡(Don't be evil)」。
數位公民成為終身教育,目標要觸及亞太區200萬人
當然,這樣的「數位公民」養成,不該僅限於學校課程的一部分,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常識」。
而在台灣,有89%的人口每天都會使用社群媒體,是全亞洲最高的比例。同時,在台灣有1,500萬人每天都會打開Facebook查看各種資訊,可以想見無論是真實資訊或是負面資訊,Facebook都會成為非常有力的宣傳管道。
正因如此,Facebook便在近日宣布正式在台灣啟動「數位公民(We Think Digital)」培育計畫,將提供線上資源教材,協助提升台灣民眾在使用網路社群時應具備的批判性思辨能力與同理心。
Facebook數位公民培育計畫是一項全球性的計畫,Facebook與亞太區多位專家合作,並將教學資源翻譯成10種語言,協助所有年齡層的網路使用者,發展使用網路時應具備的技巧與能力,包含批判性思辨能力與同理心,安全的享受數位科技。目標在2020年前於亞太區10個國家觸及200萬人,建立更安心與安全的數位世界。
不是只有老人會被騙!熟悉數位工具的年輕人更容易相信假訊息
根據Facebook委託英國調查機構YouGov針對台灣民眾的數位技能進行之調查,指出10人之中有7人在網路社群中曾看過負面內容,又以假新聞、仇恨言論與詐騙訊息為大宗。此外,50%以上的受訪者表示,希望能有更多提供協助和諮詢的網絡或社群(例如網路群組等),且僅57%的受訪者認為自己能分辨假新聞。
值得注意的是,YouGov提供的數據中也指出,儘管年紀較長的使用者比起年輕使用者在數位技能上仍有學習空間,但更能辨別假新聞。台北市電腦公會法務長黃益豐進一步說明,「我們都會認為,假訊息只有老人跟小孩容易被騙,但後來發現,由於老人小孩對於訊息的內容以及數位管道不了解,因此會容易放棄(了解與傳播);但是年輕族群反而容易成為受騙者。」
因此,在未來,Facebook將攜手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台灣展翅協會(ECPAT Taiwan)等不同類型的公私機構夥伴,透過舉辦多場教學工作坊,培訓數位素養種子教師,種子教師亦將前往台灣各縣市進行公益宣導,協助民眾培養思辨能力,了解數位素養的重要性,進而提升辨識訊息可信性的技巧。
責任編輯:蕭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