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與移民迷思
人才與移民迷思

從台灣推動「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可看出招攬國際人才是國內的熱門議題。法案一推出,不但從技術專業到藝術人士通通開放,連「找工作」都可以核發6個月的簽證。基本上,外國人只要想來台灣就可以來,

當然,前提是你來自於一個台灣人主觀認定的「先進國家」。

但是至今,在台灣國內合法工作的外國「專業人士」(意思就是扣除藍領外勞和外籍看護)僅有3萬多人,反觀台灣現在超過百萬人在國外工作生活。而這些其實都只是透過合法「專業人士」聘僱管道進來台灣的外國人,其實台灣還有更多非法在台灣工作的外籍語文老師,實際數字很難去估計。

客觀而言,剃除了外語教師和獵人頭這類「為了聘僱外國人而聘僱」的職業以外,在台灣的外籍商務和技術人才真的很少。而相信對於外籍人士社交圈很了解的台灣人而言,目前是完全看不到有甚麼國際高階人才為了工作來到台灣。

敝人以為,移民政策不能獨立推動,一定要有務實的產業和公共政策作為基底。

而以台灣為例,在產業和公共政策混亂無章法的情況下開放外國人就業和移民,最後只會招攬到一堆國際三流人才來台度假而已,對於經濟和社會發展一點幫助也沒有。

各類移民政策

台灣人最喜歡移民到英語系國家,有一大部分原因是英語系國家因為歷史背景,都是相對產業發達、經濟富庶的國家。但是,其實世界上有很多國家開放不同的移民政策,也分別有天壤之別的結果。

來台灣不遠的泰國為例,泰國境內有超過180萬名外籍人士,扣除其他東南亞國家的移民(寮國、柬埔寨、緬甸等),還是約有50多萬的外籍人士,光是英國籍和日本籍就各有8萬多人,遠遠超過外國人在台的人數。而撇除部分投資泰國的外商,泰國其實是國際上擁有最多外國人滯留的地方,原因就是在於只要每年按時間繳費(最低一年十萬),就可以在泰國合法居留。這也是為什麼在泰國各地路上會有許多看似無所事事的外國人在蹓躂。

同時,加勒比海一些島國如聖露西亞、多明尼卡(附:不是多明尼加,兩者是不同的國家)等,只要約3百萬新台幣就可以成為公民。而西班牙、希臘、拉脫維亞等南歐與東歐國家,只要投資數百萬到一千萬新台幣(而且有些國家還允許用這錢買房置產),就可以取得永久居留權。

然而,世界上有這麼多輕易可以取得居留權和公民的國家,台灣人(和世界其他國人)還是一直往特定國家擠。 這告訴我們,

「經濟」 還是移民──尤其是高階人才移民,最重要的因素。

讓我們來看看歐盟內的人口移動趨勢。歐盟國的公民可以自由在歐盟區任何一個國家工作,而即使如此,歐盟內最多外籍人口的國家依然是德國、英國和法國,而從比例上來看,這些國家有4%至7%的人口來自國外,高於歐盟內其他國家。而同時,歐盟內向其他國輸出最多人口的是波蘭人,超過8%的波蘭人選擇離開波蘭去其他歐盟國工作;第二多的羅馬尼亞,其13%的人口選擇離開。

而這一切都不意外,波蘭在歐洲算是軟體工程人才的人口大國,但是其經濟卻不如西歐富裕,因此其高階人才會選擇往西歐移動,尤其是到德、英、法這種工業大國。即使這些國家同處於歐盟統一的移民政策下,其工作人口的移動很明顯都是經濟和產業導向的。

其實在台灣推動外籍人才延攬法案之前,台灣的外籍人士工作簽證和移民政策是比美國還要更刁難許多。而美國的簽證和公民難拿,原因不是因為條件嚴謹,而是因為人數太多,一年的名額常常開辦第一個禮拜就爆滿了。反觀台灣就算現在放寬了條件,外國人還是可以隨時走入移民署和領事處申請居留證和簽證。

而美國在北美其實還有一些關於移民的趣聞,那就是美國、加拿大與墨西哥簽署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現改為USMCA)。

僅供刊物用途_shutterstock_1285184050_usmca
圖/ Stuart Miles via shutterstock

雖然美國保守派常常在媒體上酸墨西哥,但事實上,只要符合NAFTA高階人才的定義(主要以科技業、醫療人才為主),墨西哥和加拿大的高階人才只要被美國公司錄取,可以馬上向美國政府索取TN工作簽證,完全不需要排隊。透過TN簽證在美國工作的墨西哥公民一年就超過兩萬人,而且這些幾乎都是科技業和醫療產業人才。同樣地,加拿大人也可以利用同樣的TN簽證進入美國工作,以理工科為主,許多加拿大理工畢業生都會南下至西雅圖、舊金山、紐約工作。原因很簡單:因為美國科技業的薪水遠高於加拿大。

而這點其實在美國很容易觀察到,在美國科技業重鎮常常會碰到墨西哥和加拿大公民。由此可見,三方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美國因為經濟和產業的優勢,只要開放簽證很容易地就可以從鄰國吸取大量的高階人才移民。

我們也可以參考新加坡,其超過40%的人口是外籍人士,而其中有許多是來自其他東南亞、東亞和南亞國家的高階人才。新加坡也是同樣利用相對的經濟和產業優勢,去把周邊國家的頂尖人才吸引過去。

而最後一個值得提起的就是瑞士,其雖不在歐盟,但是其各城市都吸引了不少歐盟國(德、法、奧、義等)以及其他國家(如俄國)的人至其定居和工作。而這可分為兩個面向:第一是對於工作人口,瑞士因為購買力和物價差距,比鄰國的薪水還要高出至少五成到一倍;對於富人而言,瑞士政局、經濟和對美元匯率穩定,稅率又低,很適合資本家「藏錢」。因此西方各國和俄國的富人都喜歡去瑞士。以瑞士東南部的聖莫里茨市(St Moritz)為例,幾乎滿街都是有錢的俄國人。而當然完全不能忽略的一點,就是瑞士的生活品質非常好,收入很高、社會福利好、房價合理、低汙染空氣清新而且治安好到沒話說。

台灣移民政策的盲點與解法

其實說到台灣現在移民政策的鬧劇,完全得回歸台灣官場文化的陋習:完全呼嚨了事,做作表面工夫而已。

任何政策仍需回歸基本面、用點同理心去審視問題。 全世界的人我相信都想住在一個收入高、物價合理、低汙染、生活品質好、治安好、市容整潔的地方。台灣人很喜歡出國旅行,然而大家是否有想過,大家出國去玩的時候,看到的城市面貌其實對當地人而言是稀鬆平常的。

為什麼別人一般的生活,在我們眼裡卻變成了奢求?

以國際上熱門的移民都會倫敦、紐約、柏林、新加坡為對照組,台灣除了治安和廉價醫療服務稍微可以拿出來說嘴(事實上優勢不大),其他不管在產業發展、政局穩定、可支配收入、房價負擔、都市建設、市容、文化活動、居住空間上,台北市和台灣所有城市都是輸得徹底。

而移民整體而言,對一個人是個非常單純的決策問題:就是選擇風險低、期望值高的選擇。從行為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如果今天這些城市通通攤在一個人面前任其選擇,誰會去選擇移民來台北?

故此,在不針對經濟、環境和產業進行深度改革,以我們現在的實力能夠吸引到甚麼樣的外國人,可想而知。

要討論如果招攬外國人才,該關注的其實不是簽證問題,而是該檢討我們政府已經推動兩三年的「5+2」產業,為什麼可以在浪費這麼多時間、這麼多公帑之後,連業界都看不出有甚麼明顯的建樹。

都已經政黨輪替了,這麼單純的產業政策都搞成這樣。這樣的國家,請問有甚麼一流人才會想要來?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關鍵字: #人才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