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部會溝通不再卡卡,業界疾呼:政府需成立數位轉型辦公室
跨部會溝通不再卡卡,業界疾呼:政府需成立數位轉型辦公室
2019.10.04 | 合作

「政府現在需要的是數位轉型、成立具跨部門溝通的數位辦公室,並建立一個科研沙盒的機制讓科研結果可以有效落地。」作為上週(9月26日)科技閉門會議的主持人,中華開發新創加速器總經理郭大經,將與會的產業專家所討論的內容,歸納出兩個大家都認可的一個大方向建議。

跨部門溝通無效,是推動計畫根本阻力

面對瞬息萬變的全球產業現況,科技部即將在明(2020)年舉辦每四年一度的全國科技會議,不僅提前在今年8月邀請了產業界大老如張忠謀、童子賢等人與會,先進行一場閉門圓桌會議,更於會議後規劃舉辦多達12次的科技閉門會議。

這次以「提升國際競爭」為主題,邀請具有國際視野的業界先進一同集思廣益,希望能為明年科技部在制定未來發展的政策時有些著力的方向。與會來賓包括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台衫投資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翁嘉盛、Taiwan Starup Stadium台灣新創競技場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邱啟華、PIXNEXT執行董事陳正然、波士頓顧問公司台北辦公室負責人、合夥人暨董事總經理徐瑞廷、Mesh Ventures董事總經理喬國筌、喜門史塔雷克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丁彥允及HTC Vive亞太區負責人吉慶,由中華開發新創加速器總經理郭大經主持。

掌握最新AI、半導體、數位趨勢!訂閱《數位時代》日報及社群活動訊息

2019全國科技發展策略規劃意見徵集 簡立峰
簡立峰點出現在政府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跨部門合作溝通的機制。
圖/ 賀大新攝影

期間,吉慶以過去征戰國際推廣AR/VR的經驗,認為建立IP或是內容對於產業的重要性,能使企業跳脫一直以設備為主的代工,改以販售IP或內容來做更長久的生意;又或是如丁彥允、陳正然等人都認為,政府在選擇發展的領域需要更聚焦,在有限且不多的經費裡面,不該是以大鍋飯的概念去均分,應視研發或應用層面的分類,來選擇重點產業發展。

2019全國科技發展策略規劃意見徵集 吉慶
HTC Vive亞太區負責人吉慶以過去征戰國際的經驗,認為應該要發展IP跟內容,跳過只有產品的困境,才能創造更多商機。
圖/ 賀大新攝影

成立數位轉型辦公室,年輕人也不能缺席

然而,簡立峰很快地就發現到這些建議很多都不是科技部單獨可以決定的,像是若發展IP可能是文化部的工作,但文化部能了解多少科技產業的語言?而產學合作有某些部分其實是經濟部的工作範疇,都需要跨部門的溝通。

翻開科技部的官網可以發現,這是一個肩負全國整體科技發展、支援學術研究,以及發展科學園區等三大任務的部門,而這次執行的全國科技會議能運用的預算也僅有388億元,說要有什麼鴻圖願景,可能也還是投注在學界的人才培育及張忠謀所強調的基礎研發上為優先。

pexels-office_man.jpeg
專家們建議政府要成立數位轉型辦公室,而且一定要邀請年輕人加入。
圖/ pexels

所以就長遠看來,簡立峰提出了一個「數位轉型辦公室」的概念,他認爲這個年代連公部門自己都要數位轉型。辦公室需要一位具有高度的主管來進行跨部會的溝通,或許可以是行政院副院長的角色,由他來領導整個政府跨部門的溝通,讓產業的發展可以更全面,而不再是東一塊、西一塊像是狗皮藥膏似的政策。

簡立峰更再三強調,這個辦公室要有年輕人保障名額,因為數位轉型需要的是年輕的活力,而現在執行的人平均年齡都太高了、急需活化!

科研結果難商轉,問題出在哪?

除了長遠的數位轉型辦公室作為目標,近程的規劃各界先進也有想法。

為了使科技部能夠在其領域上能有實質的推動,又能突破過往在學術與產業難以連結上的詬病,大家一致認為需要有「科研沙盒」的機制出現。所謂沙盒(Sandbox),是沿用過去指在電腦安全領域的一種安全機制,為執行中的程式提供一個隔離的環境,目前常聽見的監理沙盒,即是為了推廣金融科技,在相關法律制度尚未完備之前,讓金融相關業務、新創業者能在主管機關的監理下,進行產品測試的一個實驗場所,稱之為沙盒。

在與會的專家眼裡,目前科技部雖有許多產學計畫正在執行,包括萌芽計劃、價創計畫等,但是說穿了就像是個研究生養成的計畫,有許多研究無法實際跟產業接軌;另一方面,大學校內對於教授升等、KPI壓力跟與產業合作的相關規範,也是限制了產學能真正結合的機會,喬國筌認為這是很不符合國際趨勢潮流的作法。

礙於我國法規的限制,現行制度下學校的教授是需要跟產業界有利益迴避,教授不能拿政府的經費去做研發,把研究成果進行創業,或是利用自身的專業去產業界兼職。

但也導致研究計畫落入教授升等的工具,與產業的需求形成代溝;而有實力的教授也無法真正協助產業在執行新技術的研發與創新,這就是喬國筌、陳正然等人點出目前科研技術發展落後、且窒礙難行的問題所在。

訂定科研沙盒制度,協助產學雙贏

專家們雖然對於科研沙盒的細節法規尚未有定調,但期盼透過這樣的沙盒機制,提供給學界跟產業界一個可以合作的平台,教授不會因為法規未鬆綁而無法大展身手。

業界能利用學界的資源共同推動新技術的研發,不僅更能與產業所需接軌,研究學生也能從中習得寶貴經驗,若研究結果成功也不排除可以創業或是進行販售。讓教授獲得升等的KPI、學生獲得真正的學習經驗、業界能取得新的技術,達成3贏的局面。

sandbox
面對科研結果難以商轉的問題,與會的專家認為建立科研沙盒的制度或許是一個可行的解套方式。
圖/ shutterstock

數位轉型辦公室跟沙盒的概念或許都還只是與會專家的初步概念,但可以見得業界其實很期待政府的轉型,就等政府是否準備好真正改變。

責任編輯:陳映璇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創業到成功,資誠創業成長加速器化身台灣新創最強後援、搶進全球科技商機
從創業到成功,資誠創業成長加速器化身台灣新創最強後援、搶進全球科技商機

資誠(PwC Taiwan)在台成立55年,除協助企業成長與走向國際市場,也十分重視新創生態圈,為更好協助新創成長卓越,2018年,資誠創業成長加速器Scale Programme因應而生,以「厚創新、後加速」為主軸,整合財務、稅務、法律、管理顧問等服務、以一站式平台協助智慧生活、智慧交通、ESG、金融科技、數位轉型、生技醫療、材料科技、智慧製造8大領域新創成長,以及促成新創、投資人與產業夥伴之間的鏈結,時至今日,不僅累計培育67個新創企業,更協助新創累積完成超過10億元的募資金額。

在日前圓滿落幕的資誠創業成長加速器第六屆Demo Day中,有14家來自人工智慧、生技醫療、資安等領域的新創展示研發能量,吸引超過200位新創生態圈夥伴與會,共同尋找投資與媒合的新機會。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服務營運長徐聖忠於會中表示:「Demo Day不僅是展示創新能力的關鍵時刻,更是跟投資人互動的好時機,建議『以終為始』的構思展示內容,例如,從商業模式、產品服務影響力與永續成長等角度切入,讓投資人與新創夥伴更了解自己;同時,也藉著一次又一次的梳理,讓產品服務更聚焦,團隊與業務持續成長。」

PwC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服務營運長徐聖忠
圖/ 數位時代

第六屆資誠創業成長加速器培育近20個新創,Demo Day展現豐沛AI與生技能量

有別於其他加速器,資誠創業成長加速器的定位是「厚創新 X 後加速」,透過六大機制協助新創完成規模成長的目標:6個月的客製化輔導計畫、專屬業師定期陪跑,創新創業學院與專業課程,更串聯龐大的企業、投資人與國際網絡,協助新創持續壯大、穩健出海。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創新創業服務主持會計師顏裕芳進一步指出:「本屆加速器培育的新創為歷屆最多,橫跨六大產業領域,不僅一對一深度輔導,更成功促成30家以上企業與投資人對接,平均每月舉辦一場媒合活動,此外,更透過橫跨20個國家的加速器網絡,更好協助新創在海外市場落地發展。」

PwC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創新創業服務 主持會計師 顏裕芳
圖/ 數位時代

在日前登場的Demo Day上,這股蓄積已久的能量全面爆發,在人工智慧、智慧生技醫療與智慧科技等領域展現令人驚艷的成果:

在人工智慧與智慧生技醫療這個領域,不僅有「台灣牙易通」透過牙科資訊整合平台協助牙醫診所轉型,「鎂迪生醫」以奈米科學跟先進細胞追蹤技術進行創新癌症治療,「采風智匯」運用AI技術開發骨骼與心臟疾病輔助診斷系統以優化慢性病治療品質,還有「睿谷科技」展現以專利生醫陶瓷表面技術開發出的可吸收注射型人工骨、「久方生技」開發出的全球第二款無線手術刀等高階微創醫材,「益康生醫」以便捷的牙醫到府服務打破傳統就診模式,「唯寵」也展現新意,針對毛孩個體差異,開發出高品質、可靠的營養方案。在人工智慧與智慧科技方面,同樣可圈可點。

例如,「迪威智能」展現以聲學AI技術打造的高效會議紀錄管理服務,「十論科技」協助企業將流程、知識與數據整合進AI系統打造新世代人機協作模式,「樂易創」透過AI加速音樂創作流程與靈感實現,「繁晶科技」專注於提供兼具低功耗與成本效益的基地台晶片解決方案以搶佔市場商機,「互宇向量」專注於國產光纖陀螺儀技術,「奇妙水」將廢輪胎橡膠轉換為全球首個符合GB/T15904-2020標準的再生橡膠粉,以及「艾斯冰殼」打造台灣自主研發的APP防護產品。

為延續這一波豐沛且蓄勢待發的創新創業能量,資誠創業成長加速器宣布第七屆招募正式啟動,未來將持續以財、稅、法為基礎,陪伴更多新創朝規模化發展,同時,鼓勵創投、中大型企業加入新創生態夥伴圈,以持續完善的企業、新創與創投交流平台極大化創新創業的綜效。

新創規模化發展的另一選擇:以創櫃板躍向大未來

根據《2024台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僅32.7%台灣新創已完成對外募資,若進一步細看募資階段,超過八成處於早期募資(天使輪與種子輪)階段,其次,因應政府的友善資本市場機制,新創團隊在國內IPO的意願隨之提升,較2023年高出6個百分點。

證券櫃檯買賣中心新創發展部研究員曹國榮表示,為協助企業在不同階段募集所需資源,櫃買中心建置上櫃、興櫃與創櫃等多層次市場,響應政府協助「中小微企業多元振興發展計畫」政策目標,將2014年設立的創櫃板蛻變為「創櫃板Plus」,透過增加推薦單位、簡化申請程序、廣納輔導公司、逐步優化登板公司體質以銜接資本市場等機制,扶植更多新創、創新與青年創業,以及挖掘更多隱形冠軍企業加入櫃買家族、進入資本市場,實現規模化發展。

「對新創團隊來說,加入創櫃板不僅可以免費享有公設聯合輔導、免辦公開發行(籌資成本低)、提升知名度、吸引人才與凝聚員工向心力、逐步擴大經營規模,更重要的是,不用公開發行股票即可創櫃,不會影響股權結構、決策下達等。」曹國榮表示,登錄創櫃板後,將享有豐富資源與友善措施,如擇優參加「創櫃菁英選拔會」、擇優補助「創櫃菁英課程」,以及協助強化公司財務業務體質等。「從2014年至今,已有30家創櫃板公司成功上櫃掛牌,接下來,將與資誠等輔導夥伴合作,期望協助創新企業在發展階段獲取關鍵資源,加速成長,進而促進經濟發展,創造企業成長之動能,激發企業交流合作的火花。」

PwC
圖/ 數位時代

資誠創業成長加速器第七屆新創徵案中,期待全方位協助新創企業創造高峰,歡迎各界新創潛力新秀踴躍參與。更多有關資誠創業成長加速器 Scale Programme,請至:https://www.pwc.tw/zh/services/start-up/scale-up.html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