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Dcard上看到一篇找工作不順的抒發文,忍不住想起以前我也是這樣過來的,那時確定工作、放鬆後回想,發覺有個心態很重要,今天想分享當時歸納出來的重要心得,希望能給苦悶的求職者們一點強心劑。
「設定找工作的時間」 有助於減緩焦慮並聚焦,為什麼呢?
原因一、不會在一堆履歷石沉大海時心慌慌
找工作本來就需要時間,但人在緊張的狀態下心情根本度日如年,很容易因為履歷沒被即時回覆而感到挫敗,這時讓自己對於時間的感知回歸正常有助於減緩焦慮,一旦設定好找工作的時間,時間軸會變得明確,你會知道你處在求職的哪個階段,還有多少時間可以繼續努力,也會提醒自己面試本就曠日費時,不需要浪費情緒在無謂的等待,這麼一想,就可以繼續振作了!
原因二、避免在拿到一個offer就欣喜若狂地答應,錯失其他機會
因為找工作實在太累了,多數人很想逃避這個過程,拿到offer時會說服自己接受,趕快結束求職這種難捱的日子。
但你想換工作不就是「想去更好的地方」嗎!一定要想想這個offer是否有比較好、是否是期待的工作!
所以當你設定了找工作的時間,你可能會發現「咦?好像很快就結束了?是不是要再多看看?」
拿到的offer不用急著簽回去,可以與人資回覆需要時間考慮,1至2個禮拜的時間都是可以接受的,說不定在你考慮的這段期間,你會拿到夢幻公司的面試邀請,所以記得適時拖延是好事!
那麼,花多久時間找工作是合理的呢?
這沒有標準答案,一個月、三個月、一年都有可能,但你可以透過以下三個面向預設想要或需要花多久的時間找工作:
一、應徵職缺的面試流程
越來越多公司會在官網上公布自己的招募流程,列出面試會經過的關卡,這些資訊非常具體而寶貴,可以約略的知道會遇到哪些考驗、估計全部關卡走完會花費多長的時間。
如果應徵公司沒有官方資訊,當然直接網路搜尋前人的面試經驗,除了了解面試內容之外,也需要評估自己需要花多久時間準備,舉例來說:想應徵Google的工程師準備期長達好幾個月,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刷Leetcode練習解題,練習的快慢會因個人程度而異,因此在確認考題方向後,就可以預設大概的準備時間。
每個工作需要準備的面向不同,收集越多資訊、準備越充足,當然越有利於面試,這塊是求職者自己必須下的苦工,為了找到一個好工作,不要在這個階段偷懶!
二、經濟狀況
計算一下自己每個月所需的基本開銷,包含食衣住行、各項貸款等,再算一下,沒有收入的情況下,現有存款可以讓你活幾個月?對自己收支的掌握幫助你評估自己是否需要在職找工作,畢竟非在職找工作的話,缺少薪資收入肯定有壓力,壓力當頭可能又倉促地選了間薪資高的公司,而有時候這可能不是最好的選項。
三、個人安排
開始工作後要有長假好難啊!想要再有如寒暑假般的假期就只能等轉職的時候了,因此不妨想想是否要讓自己休息一陣子,趁這段期間不論是出國旅遊、進修學習或是陪伴家人都很值得考慮。工作空窗三個月甚至到半年,都是可以接受的範圍,只要好好解釋原因即可,不用過度擔心。
以上就是小小的心得分享,雖然不起眼,但在安定心情上有非常的關鍵作用,讀者們試試看就知道了!
(本文由Afra Hung授權轉載自其Medium)
責任編輯:陳建鈞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