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片《聖人大盜》看區塊鏈的美麗與哀愁
從國片《聖人大盜》看區塊鏈的美麗與哀愁

主打「全球首部區塊鏈商戰電影」的《聖人大盜》,經歷數年拍攝時間、10月中成功在戲院上映;拍攝網劇「Mr. Bartender」、「私室」起家,首次涉足電影界的28歲導演徐嘉凱,也以此片入圍金馬獎最佳新導演提名。自網劇到電影,徐嘉凱以群眾募資作為作品的重要資金來源,在理解網路集資的威力之下,也不意外其對區塊鏈的可能性深有所感、甚至以其作為電影主題了。

區塊鏈_聖人大盜
從網劇到電影,導演徐嘉凱以「群眾募資」做為其作品的重要資金來源,爾後也以此為靈感,創作出全球首部以「區塊鏈」為主題的電影《聖人大盜》。

區塊鏈魔力已大不如前

網路帶來了許多機會,區塊鏈的猛烈發展更讓集資的廣度、速度與金額進入了傳統金融無法想像的境界,去中心化、共識機制、金融自由、非對稱加密,各種名詞走出愛好者的小圈圈,經濟、金融、分散式系統與密碼學得到了無比的重視,搭配著不斷創新高的價格作為佐證,一個嶄新的世界既充滿想像、又似乎已經唾手可得。「這樣下去很快就可以到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了。」「什麼納斯達克上市?我們是納斯達克的競爭對手好嗎。」

區塊鏈跨國界與無需許可的特性,讓資本的力量在低度、甚或無法監管的狀況下,獲得了從未得到過的自由與廣度,也帶來無數財富神話與新一波創業浪潮。然而再華美的宴席一樣有散場的時候,經歷高點以來的暴跌與長時間的價格來回震盪,「區塊鏈」這三個字的魔力已大不如前,各種區塊鏈技術進展、新變化,每兩三個月就有新議題引領話題的現象也已不再,隨著時間過去、曾經蘊含著無數可能與想像的新世界,看似與現實漸行漸遠了。

倒掉髒水,連臉盆中的嬰兒都一起被倒掉了

區塊鏈的技術帶來的資本自由,是以使用者清楚了解投資可能帶來的風險,並負擔責任為出發點,但能有足夠了解的參與者只是絕對少數,多不勝數的惡質、詐騙項目成為圈子內的常態,讓民眾的負面觀感不斷加深;而當市況不佳,諸多主流交易所為刺激交易量,接連推出各類高槓桿商品,更加深了產業的投機色彩,當「為了倒掉髒水,連臉盆中的嬰兒都一起被倒掉」時,不進行金融炒作、著重於技術開發的團隊反而受創更深。

第五屆DevCon(以太坊技術開發大會)在大阪順利閉幕,但關鍵的以太坊2.0開發長路仍漫,臉書幣Libra如預期遭無數監管阻力,多位創始成員開始宣布退出;隨著影響程度日廣,區塊鏈遭遇的阻力也更加明顯;在發展慢下來的同時,也促使「因為價格而產生信仰」的參與者們靜下心思考,產業與社群也都開始投入長期的計畫、探索更加踏實的可能性。

考驗區塊鏈真實價值的階段

《聖人大盜》上映後,與Self Token將結合區塊鏈技術,進一步拓展「沉浸式娛樂」新的疆界;充分利用了區塊鏈的特性,無需許可與互操作性的DeFi(去中心化金融)吸引了諸多開發者投入;近期更將有區塊鏈社群舉辦「鏈上生活節」的活動,將區塊鏈與生活場景連結,營造讓民眾接觸加密貨幣、「第一次」去中心化應用(DAPP)的場域;當財富神話開始褪色,考驗真實價值的階段方隨之到來,區塊鏈是否真能告別詐騙與吸金的階段而「重塑信任」?這一切才剛開始,這一切也已經開始。

(本文由陳保羅授權轉載自其Medium

責任編輯:陳建鈞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關鍵字: #密碼貨幣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