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共享辦公室大混戰,來自新加坡的JustCo靠什麼對戰WeWork?
台北共享辦公室大混戰,來自新加坡的JustCo靠什麼對戰WeWork?

2018年8月,荷蘭共享辦公室品牌Spaces進駐南京復興站商辦;2019年1月,香港共享辦公室品牌The Hive租下重慶南路開了34年的金石堂城中店舊址;2019年7月,WeWork宣布在信義區群益金融大樓開設據點。

國際共享辦公室品牌陸續登台。

共享辦公室的大混戰,正在台北上演。

新加坡的共享辦公室品牌JustCo則是在9月初宣布,台北第一個據點宏泰金融中心正式開幕。雖然國際品牌相繼登陸台北,JustCo是其中較晚開幕的業者,但拓展相當快速。《數位時代》在10月前進JustCo第二家開幕的國泰民生建國大樓採訪總經理陳兆慶時,JustCo已經在台北設有三處據點,第三間市政府附近的點石大樓預計在明年2月開幕。

「今年三間,明年預計再開三間,我一定要有足夠的規模。」陳兆慶說,在快速發展的背後,其實有著商業模式的壓力。在深入理解JustCo的商業模式之前,要先從他們為什麼進入台灣開始談起。

瞄準大公司,企業客戶占營收7成以上

根據研調機構Statista的統計資料顯示,2019年全球的共享辦公室數量已經到達18,700間,在2020年有望達26,300間,相較於2013年將成長7倍以上。

同樣的趨勢也發生在亞洲地區,源自於新加坡的JustCo在新加坡、印尼、泰國、中國、韓國以及澳洲擁有據點,每個點都擁有許多巨型企業進駐,「通用電氣(GE)在泰國拿了一層、新加坡淡馬錫拿了三層、韓國產險公司KB Insurance也拿了一層。」陳兆慶細數進駐JustCo的大企業名單,「除非台北是很奇怪的地區,不然一定同樣有相同的需求。」也有許多外商公司在詢問JustCo,台灣是否有據點能夠讓企業進駐。

對於許多人來說,對共享辦公室的印象容易與新創公司、SOHO族與自由工作者聯繫在一起。但對JustCo來說,更重要的商業模式是企業端客戶的經營與收入,「我們60-65%的客戶都是企業端。」陳兆慶說,企業端更貢獻了JustCo 7成以上的營收。

在需求提升之時,台灣卻沒有足夠的供給,「 所以我們進入台灣的原因很簡單,需求沒有被滿足 。」陳兆慶說,「商辦被登記為共享辦公室的比率不到1%。」在JustCo國泰民生建國大樓的據點,製藥集團台灣諾華(Novartis)租下了一整層,由JustCo協助客製化辦公室,讓整間公司600人直接進駐。

比起自行設立辦公室,為什麼企業端會選擇共享辦公空間?

為什麼企業不自己弄辦公室?

「企業找上我們,就是因為彈性跟成本兩個原因。」陳兆慶說。

不管是10人的公司或是500人的公司,在經營順利的的情況下進行人員擴張,都會遇到辦公室座位不夠的問題。「新的人進來了怎麼辦?先擠一下啊,擠不下了怎麼辦?旁邊再租一個辦公室。」陳兆慶說,「問題來了,如果多了15個人,旁邊只有一個35人的辦公室,你租不租?或是旁邊只有一間5人的辦公室跟一間10人的辦公室,你要不要一次租下來?」

租下比自己需求更大的辦公室,等於浪費成本;租下能剛好滿足15人需求的辦公室,卻有可能散落在大樓不同之處。

更何況再過一段時間,可能又會再次遇到擴張問題。「但這時候房東跟你說沒位置了,你就只能在隔壁棟租一間辦公室,三、四年後來一次大型的辦公室整併, 這樣子的循環會一直持續下去,所有人都認為理所當然。 」陳兆慶說。

JustCo試圖解決企業客戶人員擴張的辦公室問題。每一個據點,JustCo的標準就是1,000坪(淨坪)以上,所以能夠滿足企業的擴張需求,「因為我夠大,所以彈性也大,你員工不用亂跑,要找50人還是5個人的空間我都能找給你,臨時的專案需要外部人員進駐也沒有問題。」陳兆慶說。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成本,一個辦公室除了辦公空間之外,還需要租下更大的坪數來做茶水間、休息室、公共空間、會議室等等。進駐JustCo,則只需要租下辦公空間,其他的空間則都由JustCo來提供,不用花錢租下辦公空間之外的坪數,也免去了設計、裝潢、施工的費用。

陳兆慶_Just co台灣總經理_2019_10_17_蔡仁譯攝-7.jpg
左側為JustCo民生建國據點的會議室,使用會議室需另外付費。
圖/ 蔡仁譯攝

「像是諾華,一定有很多經銷商會議、全員大會,公司裡面一定要常備有大空間的會議室,但來JustCo就不用,因為我有,他們就不用花錢在大坪數,一個月卻只用2次的閒置空間。」陳兆慶說。(註:會議室需另外收費。)

今年三間、明年三間,商業模式帶來的拓展壓力

不過,對JustCo來說,要在盡量把空間都租出去的同時,滿足企業們隨時提出的擴張需求,兩者的平衡是最大的難題。

「今年開了三間,預計明年再開三間,我們一定要夠大,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陳兆慶說。據了解,JustCo選擇的據點都是核心商業區的A辦,且與房東所簽署的都是10年以上的租約。為了滿足企業客戶的需求,租金壓力將是JustCo的重擔,陳兆慶也表明短期內不會損益兩平。

另外一個保持平衡的方式,則是靠大量的公共空間。每一個JustCo的據點,不只總座位數都超過700個,還會拿35-40%的空間作為公共空間,設立移動辦公桌,不只能招募個人工作者,也能讓企業一下子滿足不了的需求,可以先擺到彈性工作區域中。

總結來看,JustCo對企業來說,更像是一個「辦公室解決方案」,只要出得起錢,就能夠滿足企業的各種辦公室需求。不管是為了內控問題要拉自己的網路,甚至在空間內設立機房,JustCo都能夠量身定制。而「共享」,則是服務的加值內容之一。

共享辦公室是一種房地產生意?

JustCo與WeWork一樣,都試圖打造「空間即服務(Space as a Service,SaaS)」的概念。

「JustCo是一個平台,空間是載體,裡面有我們的科技、服務、設計與社群。」陳兆慶說,「如果只有空間,附近一定有比我們便宜的商辦。」成為JustCo的會員(Member)後,能夠參與各式各樣JustCo的活動。

JustCo App(1).jpg
JustCo App中有一項「Just Connect」功能,提供會員搜尋全球進駐JustCo的企業,以供聯繫。
圖/ JustCo

甚至也能在JustCo的App中,使用「Just Connect」功能與其他的會員連結。透過App搜尋,能夠一覽全球的JustCo會員,提出互動、認識的需求,JustCo便會協助聯繫。

也正是這樣的連結與加值服務,讓共享辦公室有機會稍稍撕掉單純二房東的標籤。

但是上述的功能,WeWork幾乎都有,JustCo也主打高級的辦公空間,跟WeWork做出差異性的關鍵,陳兆慶認為在於經營的細緻程度,「我們是亞洲公司,知道亞洲人的需求,知道亞洲人對於『奇摩子』的重視。」

在泰國、台灣等地區,JustCo一定聘請當地人作為總經理,也會在當地培養支援團隊。如果客戶的帳單、冷氣、網路出了問題,在地團隊能夠直接解決,不用再一層一層地回報,滿足亞洲人的急性子。

陳兆慶_Just co台灣總經理_2019_10_17_蔡仁譯攝-14.jpg
JustCo共享辦公室內的吧台提供咖啡、零食與茶包,並不像WeWork會在下午三點後提供啤酒。
圖/ 蔡仁譯攝

另外的例子更直觀,就是 JustCo並不提供啤酒 。「我們不是不能提供,但我們知道亞洲老闆不喜歡員工上班喝酒,與其給你啤酒,我們給你好一點的咖啡、零食、茶包。」陳兆慶說。

責任編輯:蕭閔云

關鍵字: #共享經濟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從AI基礎建設到先進應用服務,中華電信以AI產品服務助台灣企業創新茁壯
從AI基礎建設到先進應用服務,中華電信以AI產品服務助台灣企業創新茁壯

看好人工智慧技術對產業與世界帶來的改變,中華電信早在2016年即展開相關研究,鎖定客服、聲控、分析、安防、助理與新興應用領域探討人機協作的各種可能性,隨著生成式人工智慧與代理人工智慧技術的出現與逐漸成熟,中華電信不僅與時俱進的以AI優化產品服務能量,更因應產業客戶的不同需求提供可信可控且支援在地客製的智慧服務。

以AI綠能機房滿足客戶的多元運算需求

研究機構IDC預測,全球人工智慧基礎設施(AI Infrastructure)市場規模自2019年以來一直呈現雙位數的成長趨勢,預估將在2028年創下超過2,000億美元的規模,看好該市場,中華電信整合AI綠能機房專業顧問團隊以及20餘年的機房營運經驗,以單一窗口提供涵蓋規劃、設計、施工與專案管理的一站式客製AI綠能機房服務,讓企業客戶可以無後顧之憂地聚焦於核心業務,同時,以高效能、低碳排與永續的機房營運發揮企業AI應用的最大成效。

AI技術的推陳出新不僅改變了運算架構,如AI伺服器與機櫃功耗從3kW、10kW到150kW,冷卻系統、電源管理與備援機制也大不相同,為滿足不同類型的企業客戶需求,中華電信除攜手百餘家產業鏈夥伴,以模組化產品服務滿足客戶需求,如浸沒液冷、直接液冷、水冷背板與風牆等AI綠能機房高電力密度解決方案,更提供資訊科技與通訊科技整合服務,以及在地客製化服務,確保企業客戶可以因應業務彈性需求、敏捷擴展AI綠能機房。

除協助企業客戶打造接軌國際的AI綠能機房,中華電信也很重視產業需求,除推出有助於提升企業營運效率的AI服務,更透過AI賦能的安全防護機制提升營運韌性。

中華電信
因應AI伺服器功耗遽增的散熱挑戰,中華電信攜手百家夥伴,以客製化、模組化的AI綠能機房,助企業彈性擴展運算力 。
圖/ 數位時代

以AI賦能的智慧客服協助超過30家企業優化營運效率並持續擴展應用場域

中華電信的智能客服方案發展得十分成熟,不僅與時俱進的以辨別式AI、生成式AI與代理AI優化與推出新產品功能,如智慧客服機器人(文字/語音/外撥)、機器人後台管理系統、值機應答助理、訂位助理、掛號助理與客戶心聲分析等,協助來自餐飲、旅宿、電商、製造、媒體、金融、物流等超過30家企業客戶優化營運績效,更連續多年獲得國家級大獎殊榮,如第十九屆國家品牌玉山獎最佳產品獎、TCCDA-CSEA最佳智慧客服系統應用獎以及台灣創新技術展覽會專利金/銀獎等。

有別於其他AI智能客服,中華電信不僅掌握核心技術、重視平台開放性與提供客製化服務,更積極深化對數位虛擬人物與多國語言的支持,如提升台語跟越南語的精準度等,藉此擴大智能客服的應用場域,更好協助企業提升客服中心的員工生產力與營運績效。

中華電信
榮獲多項國家大獎肯定 ,中華電信以可客製化、支援多國語言的AI智能客服方案 ,成功協助超過30家企業優化營運績效。
圖/ 數位時代

透過AI技術優化「放心接」隱碼平台與資安防詐,助企業有效控管安全與詐欺風險

面對層出不窮的電話騷擾與冒名詐欺事件,中華電信推出AI賦能的「放心接」隱碼平台服務,運作方式是由系統將雙方實際號碼隱藏、轉以「代表號碼+訂單/識別號碼」的方式讓雙方進行溝通,通話或活動結束後代表號碼即失效,不僅能杜絕個人資料外洩或遭第三方竊取,還可以有效避免事後聯繫、濫用與詐欺風險,十分適合需要密切與消費者聯繫的應用場景,如物流配送、外送平台、線上叫車、房仲與人力派遣等,有利於強化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度。

中華電信
中華電信「放心接」隱碼平台透過臨時代表號碼隱藏雙方真實電話,有效杜絕個資外洩、詐欺與騷擾風險 。
圖/ 數位時代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除透過「放心接」隱碼平台協助企業降低個資外洩與詐欺風險,中華電信更進一步透過系統工具協助企業從源頭降低安全風險,以及透過群策群力的方式偵測與防範釣魚或詐騙網站對企業品牌的影響:

首先是為政府機關與企業打造的,以零信任架構為核心的「xTrust零信任網路系統」,透過連通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驗證的方式,以身分識別(生物識別)、設備鑑別與信任推斷的方式,如從使用者登入時間、設備、情境與網路等多元因素相互推斷,強化使用者與設備的認證與授權,並透過AI 行為剖析與異常登入模型即時計算風險分數,在後端系統建立「資訊系統分級表」,落實差異化授權,全面提升企業存取環境的安全性與韌性。目前已有逾20個政府機關導入,接下來,將透過與企業環境跟雲端服務整合等方式強化遠距管理能力,協助更多企業提升安防能力。

其次是透過生成式AI提供個人版與企業版防詐守衛服務,個人版服務的運作方式是中華電信的用戶將可疑網頁的網址輸入,AI Agent會透過白名單、黑名單、短網址偵測還原、網域WHOIS資訊、網站文字OCR、詐欺語意分析、網站SSL憑證可靠度分析、偽冒域名偵測模組、本土化域名偵測等十多項技術來辨識該網頁是否為詐欺或釣魚網站,並回饋給使用者,藉此保護使用者帳戶與資產安全。

中華電信
中華電信以「零信任」架構打造xTrust系統,透過多重因素智慧推斷強化認證,有效為政府與企業阻擋網路攻擊。
圖/ 數位時代

隨著個人版防詐守衛與中華電信的技術與經驗累積,中華電信計畫在2025下半年推出企業版防詐守衛服務,可支援企業品牌與Logo監測及即時警示,協助電信、電商、物流與OTA業者即時管理釣魚與詐欺網站風險、提升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讓企業可以更安全且高效的方式推行各項業務。

在AI應用日趨普及的今日,企業需要的不僅僅是專業技術,而是可以一同成長的長期夥伴,而中華電信正是企業AI轉型的首選夥伴:以十餘年的AI研發經驗串聯客服、助理、資安與綠能機房等服務,彈性敏捷地提供在地化、客製化、模組化與整合式等多元服務,與客戶、夥伴一起在AI新世代走得更穩且更遠。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