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又有大麻煩了。近日,美國NBC廣播公司獲取了Facebook公司近7,000頁的報告,並將其公之於眾。
據悉,這一報告記錄了2011年到2015年的內容,其中4,000頁是Facebook內部的通信文件,包括電郵、聊天記錄、筆記、演示文件和電子表格等,其中大約有1,200頁被標記為「高度機密」。
概括來說,這些文件展示了Facebook CEO祖克柏和他的董事會和管理團隊如何想方設法利用Facebook用戶的數據——包括朋友、關係和照片等信息——作為對合作公司的談判籌碼,最終目的是為了鞏固這家社交巨頭的統治地位。
由此,Facebook陷入壟斷醜聞之中。
事實上,今年以來,Facebook屢遭「水逆」,多次涉及到隱私數據的危機,導致Facebook股價大跌。
今年10月,紐約州檢察總長樂蒂莎.詹姆斯(Letitia James)宣布,來自各州的47名檢察總長計劃參與一項由紐約牽頭的針對Facebook的反壟斷調查,這令後者如坐針氈。
此次,Facebook再遭「暴擊」,幾乎坐實了壟斷的傳聞,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Facebook以用戶數據為籌碼撈取利益,不擇手段扼殺對手
據悉,這些洩密文件與英國議會在2018年調查Facebook時獲得的部分文件相同,源自一家名為Six4Three的公司與Facebook的長時間訴訟所掌握到的敏感信息。
Six4Three的應用程式Pikinis(現已停用)發佈於2013年,它依靠訪問Facebook的數據,讓用戶能夠尋找到穿著泳衣的朋友的照片,並將泳衣照整理在一起。
不過,2015年Facebook宣布計劃切斷某些類型用戶數據的訪問,直接導致Six4Three瀕臨倒閉,後者以損害其商業模式為由,起訴了Facebook。
在這些文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Facebook將用戶數據作為籌碼,以從應用程序開發商那裡,榨取資金或共享數據。
2014年,祖克柏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用戶之間的私人交流已變得越來越重要,為用戶著想就是要做任何能讓用戶感到更加舒適的事情。
然而,文件裡的內容卻與祖克柏的說法相反,Facebook在幕後提出了一種方法,要求第三方應用程序為從Facebook獲取用戶數據後需提供補償。補償方式包括直接支付、廣告投入和數據共享。
如此一來,Facebook拿到許多其他公司沒有的敏感數據,並將這些數據分發給被認為是祖克柏的「朋友」的應用程式開發人員,或是在Facebook上花錢並分享自己寶貴數據的開發人員。
其次,文件也顯示,Facebook不擇手段防止競爭對手變得過於強大。
祖克柏在2013年的一封電子郵件中,表達了這一擔憂:「我認為我們應該關閉微信、kakao和LINE廣告;這些公司正在打造社交網絡並取代我們。與任何風險相比,廣告收入對我們來說並不重要。我同意我們應該使用廣告來推廣我們自己的產品,但我仍然會阻止那些與我們的核心業務有競爭的公司從我們這裡獲得任何優勢。」
一份Facebook高管2013年的電子郵件也顯示,該公司計劃將自己未擁有的應用程式和服務分為三類:當前的競爭、潛在的未來競爭,以及「我們在商業模式上與之結盟的開發者」。
據了解,Facebook使用多種方案,來阻擊競爭對手。比如在MessageMe誕生之初,就不允許其訪問Facebook的數據、斥資190億美元(約新台幣5,771億元)收購WhatsApp等。
同時,Facebook對部分應用開了「綠燈」,比如亞馬遜被允許介入,因為它在Facebook上投放大量廣告,還有部分Facebook可能認為並不會對其造成威脅的應用。
Facebook的兩面派做法,遭到部分員工質疑,但文件也顯示,時任Facebook產品總監的珀迪(Doug Purdy)稱祖克柏為「籌碼談判大師(或翻「槓桿大師」,master of leverage)」。
如今看來,這一稱呼顯得格外諷刺。
多次深陷漩渦的Facebook
Facebook成立於2004年,如今已經有15年了。從此前的默默無聞到如今的市值千億美元的巨頭,Facebook可謂是風光無限。
不過近兩年,祖克柏和他的Facebook一直深陷輿論的漩渦。
2018年3月,據《紐約時報》披露,有8,000多萬個Facebook用戶的個人信息被賣給了劍橋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而劍橋分析公司利用這些資料構建了一個強大的軟體程序,來預測和影響選民的投票。這也是Facebook 有史以來最大的數據洩露事件之一。
消息一出,便引起全球震動。據了解,這家數據分析公司與川普贏得大選、英國成功脫歐的競選團隊均有合作。
為了應對輿論,祖克柏不得不親自出面來解決危機。從2018年4月,祖克柏出席美國參議院商務、科學和交通委員會舉行的聽證會。5月23日,祖克柏又前往布魯塞爾參加歐洲議會召開的聽證會,試圖拯救公司於水火之中。
「劍橋事情」給Facebook造成極大的重創,尤其是在資本市場上,Facebook曾在一天內市值暴跌超過1,000億美元(約新台幣30兆元),這也創下美股史上最大單日跌幅。
一直到今年7月,這個事件才得以結束。
2019年7月12日,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共有五名委員進行了投票,以3:2的投票結果通過了與Facebook達成的和解協議。FTC同意以罰款50億美元(約新台幣1,519億元)和其他附加限制條款結束對Facebook的調查,這也創造下了最高罰單記錄。
在與FTC和解期間,大家覺得Facebook會冷靜處理一段時間,然而Facebook又在另一個領域掀起一場輿論風波。
2019年6月18日,經過幾個月的預熱,Facebook加密貨幣項目Libra白皮書正式公佈。祖克柏宣稱,Libra的目標是建立一套簡單的、無國界的貨幣和為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
然而Libra一經發布,立即遭到了美國國會議員和監管機構的強烈反對,他們擔心Facebook已經過於龐大,對用戶隱私保護不足。一部分人認為,Facebook依托龐大的用戶基數殺入到加密貨幣支付和交易領域,將重塑整個商業格局,對國家主權貨幣的地位產生威脅,尤其是那些信用極其脆弱的法幣。
Libra的發布也讓Facebook再次陷入爭議之中,祖克柏多次被國會傳召參加聽證。美聯儲主席傑洛姆.鮑爾向美國國會委員會表示,如果Facebook不能打消人們對其數字加密貨幣Libra的顧慮,該項目就不能繼續進行。
隨著監管壓力加大,越多越多的合作夥伴退出,包括Visa、eBay 等。祖克柏也不得不宣布推遲Libra 的發布,直到能完全解決其中的問題。
壟斷醜聞、數據洩露、加密貨幣均引發一系列的爭議,如今15歲的Facebook不斷地深陷漩渦之中,而祖克柏要如何應對未來潛在的隱患呢?
責任編輯:江可萱、蕭閔云
本文授權轉載自:鈦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