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勤族再等等!新北環狀線年底無法通車,這條蓋了10年的捷運特別在哪?
通勤族再等等!新北環狀線年底無法通車,這條蓋了10年的捷運特別在哪?

12月23日更新:新北環狀線第一階段原訂年底通車,不過交通部預計於28日舉行履勘前置會議,因履勘日期未定案,加上相關履勘意見改善、通車籌備作業,確定環狀線無法在年底通車。

睽違 10 年,新北環狀線終於要開通了!這條橫跨新店、中和、板橋及新莊的捷運,都停靠了哪些站?有什麼特別的?

《經理人》為你整理了路線圖、搶先曝光新北環狀線車廂內外部、公共藝術設計,讓你一次瞭解新北環狀線的最新資訊:

新北環狀線第一階段將通車!橫跨 4 大區、行經 14 座車站

從 2009 年開始動工,「新北環狀線」終將開通。原訂今年通車的,是新北市環狀線「第一階段」,長 15.4 公里、行經 14 座車站,橫跨新店、中和、板橋及新莊,是一條全線皆位於新北市境內的捷運路線。

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表示,開通後從新店通勤至新莊,將節省旅行時間 20 分鐘以上;未來從新店、新莊到板橋,不必再搭車到台北市轉乘,可大幅節省交通時間。

新北環狀線第一階段各站圖.jpg
新北環狀線第一階段終將在 12 月底開通,行經 14 座車站,橫跨新店、中和、板橋及新莊 4 大區。
圖/ 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即將通車的新北環狀線第一階段,起點為新店大坪林站,終點至新北產業園區站,串聯了板南線、松山新店線、中和新蘆線、桃園機場線等捷運路網。沿線車站包含大坪林站、十四張站、秀朗橋站、景平站、景安站、中和站(串聯中和新蘆線)、橋和站、中原站、板新站、板橋站(串聯板南線)、新埔民生站、頭前庄站(串聯松山新店線)、幸福站與新北產業園區站(串聯桃園機場線)。

找來法國設計師操刀,新北環狀線車廂設計、公共藝術曝光

不同於以往傳統公共藝術型態,新北環狀線公共藝術分為二部分,一為全線色彩變化,二為以「七彩寶盒」為概念打造的特色車站板橋站,其中超亮眼的黃色車廂更是引人注目,在網路上掀起一番討論。

新北環狀線大坪林站.jpg
新北環狀線大坪林站。
圖/ OPEN!3環6線進度公開專頁
新北環狀線車廂內部
新北環狀線車廂內部,超亮眼的黃色車廂引人注目。
圖/ 新北捷運局粉絲專頁

新北捷運局局長李政安表示,新北環狀線板橋站特別找來國際知名的法國藝術家 Daniel Buren(丹尼爾 ‧ 布罕)操刀。布罕為 60 年代以來極限主義的代表人物,作品曾於龐畢度中心、LV 基金會、古根漢美術館等展出,也曾為 Frank Gehry(法蘭克‧蓋瑞,曾獲普利茲克獎的美國後現代主義及解構主義建築師)設計的 LV 基金會大樓披上彩色外衣,讓整座建築猶如一件巨大的公共藝術。

車站化身「七彩寶盒」!擴大設計空間,有如置身時光流影

新北環狀線板橋站月台閘門.JPG
圖/ 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李政安表示,板橋站以「七彩寶盒」為概念設計。布罕透過 8.7 公分垂直條紋的設計風格,以對稱、鏡射、穿透、對比等方式與 8 種顏色進行配搭組合,創造空間流動感。

新北環狀線丹尼爾布罕藝術作品.JPG
圖/ 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從天花板、樓梯牆面一路延伸至捷運車站大廳,連月台燈光架的車站下方的 12 根墩柱,都以高明度、高彩度之色彩組合編排,加上 LED 燈光的色彩變化,使車站變得動感、富變化。最後融入時間的概念,配合晨昏之變化,使旅客有如置身時光流影當中,讓車站的各個空間都有繽紛的色彩。

新北環狀線板橋站公共藝術.JPG
圖/ 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新北環狀線月台LED燈.JPG
圖/ 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整個車站都是美術館!新北環狀線穿「彩色外衣」,色彩繽紛

除了將四鐵共構(高鐵、台鐵、捷運、客運)的板橋站打造成特色車站,新北環狀線也邀請國際建築大師 Emmanuelle Moureaux(艾曼紐.莫候,旅日法國設計師、建築師,其作品 100 colors 光譜漫遊裝置也於敦南誠品亮相)製定色彩計畫。

新北環狀線月台彩色藝術.JPG
圖/ 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新北環狀線首度將捷運全線高架梁柱、隔音牆與電聯車內外,都納入公共藝術範圍,讓捷運全線的高架梁柱、隔音牆與車廂皆穿上彩色外衣,讓新北環狀線捷運各站車站化身為美術館。

資料來源 / 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OPEN!3環6線進度公開專頁新北捷運局粉絲專頁

本文授權轉載自:經理人;作者:林柏源;原標題:新北環狀線將通車!睽違 10 年,超美車站設計、亮眼黃色車廂、捷運路線圖一次看

延伸閱讀:
新北環狀線明年通車!通勤時間到底省多少?三個冷知識一次看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為何台灣製造業在「智慧製造」卡關?AWS白皮書點出問題,提供實踐最佳解
為何台灣製造業在「智慧製造」卡關?AWS白皮書點出問題,提供實踐最佳解
2025.08.13 |

全球製造業正處於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從勞動力短缺、供應鏈脆弱,到淨零碳排與數位轉型需求的成長,每一項趨勢都正重新定義產業格局。對此,AWS 發布《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台灣產業韌性與轉型關鍵策略》白皮書,深入剖析製造業在全球地緣政治與市場變化下的挑戰與機會,提供台灣製造業適合的落地策略與最佳實踐方法。

《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白皮書限時下載

擔心無法回本、缺乏知識技術,台灣升級「智慧製造」卡關中

台灣製造業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同時面臨地緣政治風險、技術門檻高、人才缺口大等多重挑戰。其中在供應鏈韌性方面,壓力更為顯著。根據英國營運持續協會統計,全球近 8 成企業在過去 12 個月曾遭遇供應鏈中斷事件,凸顯全球供應鏈的脆弱,台灣製造業也難以倖免,特別在國際局勢不確定性與在地原料依賴度高的情況下,會進一步放大成本與交期風險。

生成式 AI 應用快速擴展,預計 2025 年台灣企業導入將進入早期大眾階段,並以半導體產業為先導,逐步擴散至其他領域。DIGITIMES 調查顯示,已有 18.1% 的企業採用生成式 AI,並積極用於改善營運效率與產品良率,然而仍有 31.5% 的企業尚未規劃導入,主因包括成本考量、缺乏知識與技術、產業需求不明確,使企業在大規模部署時保持謹慎態度;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發布的《2023 臺灣企業轉型現況及需求調查》也顯示,37% 的企業擔心智慧製造投資報酬率過低,30% 缺乏導入知識與技術,27% 不清楚如何實踐,導致智慧製造推動困難。在電子製造業迫切需要專業人才之際,許多產業面臨預算與數據分析能力不足的窘境。

AWS
圖/ AWS

此外,勞動力老化也是台灣製造業的問題。以國發會數據估算,2030 年台灣 50 歲以上就業人口將達 23.8%,導致技術傳承與產線穩定性受衝擊;同時 2050 年淨零碳排目標,迫使製造業必須進行碳盤查與能源優化;加上雖然 9 成企業已啟動數位化,但多數仍停留在營運系統,生產端 IoT 與 AI 應用不足,數據價值未被充分釋放。上述都恐將成台灣製造業升級的阻礙。

全球製造業大變局,智慧製造成關鍵突破口

根據媒體《DIGITIMES》研究,全球智慧製造市場規模將從 2024 年的 3,212 億美元,快速成長至 2033 年的 1 兆 1,583 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 13.7%。在社會和全球趨勢的推動下,不只對台灣的製造業帶來新的壓力和挑戰,同時也催生了產業升級需求。

所幸,隨著智慧製造的 4 大技術日益成熟,替台灣製造業帶來更多可能。目前,IoT 透過連接感測器與生產設備,已實現即時監控與資料收集,並支援預測性維護與生產最佳化。世界製造業基金會報告顯示,IoT 已成企業智慧製造的首要投資項目;此外,智慧製造上,AI 現已被廣泛應用於品質檢測、生產流程優化與預測性維護,企業若結合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與生成式 AI,即能以數據驅動決策,提升生產靈活性並降低成本。

同時,隨著「數位雙生」的發展,企業可藉其進行「虛擬試錯」與「情境模擬」,在導入新技術前,先模擬其對現有產線的影響,或預測潛在風險與資源耗損,避免浪費;另外,在 AI 大規模應用下,數據隱私、安全風險成為顧慮。「主權 AI」確保企業在可信的基礎架構中進行數據分析與模型訓練,降低數據外流風險,並支援在地資料中心部署,以滿足低延遲、高安全需求。企業若在產業升級中,將智慧製造的 4 大技術整合,即能在自家領域有效推進。

《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白皮書限時下載

加速轉型關鍵夥伴登場!AWS 台北區域重磅上線

AWS 作為全球雲端運算領導者,深耕台灣市場多年,成為製造業升級「智慧製造」的鑰匙之一,提供全方位資料策略、生成式 AI 創新、敏捷性等多種解決方案,協助製造業突破瓶頸。

過往製造業資料分散在 IoT 裝置、舊設備、資料湖、雲端資料庫與內部系統中,缺乏統一結構與命名規則,也受到組織文化與部門隔閡影響,導致難以擴展或有效利用。藉由「AWS 工業資料經緯」框架,能支援多來源數據關聯與脈絡化,可用於分析、AI 模型訓練與數位應用程式開發,讓資料運用最大化。藉由 AWS 的高性價比基礎設施與豐富合作夥伴網路,企業可大規模部署生成式 AI 應用。

製造業期待透過生成式 AI 來加速產品開發、提升營運效率、優化供應鏈並強化客戶體驗。AWS 提供完整 AI / ML 服務,支援模型建置、訓練、推論與部署全流程,助企業快速、安全落實 AI 應用。企業可將專有資料導入基礎模型,進行微調與最佳化應用。

同時,為協助製造業在全球市場中維持高度韌性與營運敏捷性,AWS 已於 2025 年初在台灣設立全新 AWS 台北區域,涵蓋三個可用區,將使企業能就地處理與儲存必須留存於台灣的資料,確保資料主權與合規性,同時降低延遲、提升應變速度。AWS 預期將在台北投入數十億美元於營運、基礎設施與客戶支持,幫助製造業數位轉型。

立即下載 ➤《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台灣產業韌性與轉型關鍵策略》
掌握產業趨勢、實戰案例與資安關鍵策略,打造下一階段的製造業競爭優勢!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