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狀線確定將開放試乘!通勤時間、捷運票價到底省多少?3個冷知識一次看
環狀線確定將開放試乘!通勤時間、捷運票價到底省多少?3個冷知識一次看

1月16日更新:新北環狀線完成履勘後,今天可望拿到交通部營運核准函,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拿到核准函後,需要兩天準備,預計最快19日開放民眾試乘,試乘時間是早上10點到下午4點,正式通車日期會由台北市政府與新北市政府會商決定,預計是農曆年後。試乘一個月內民眾皆可免費搭乘。

這條蓋了10年的捷運,終於將在2020年農曆新年前夕通車,來看看究竟可以為通勤族省下多少時間?

新北環狀線第一階段開通倒數計時!總花費699億元興建,14個站橫跨新店、中和、板橋、三重、新莊,大幅縮減百萬市民車資跟時間。而南環北環何時開通?號稱第一座台灣鋼軌鋼輪的中運量捷運系統,哪些設計比文湖線更強大呢?

新北環狀線
新北環狀線分兩階段,年底要開通的第一階段以地上軌道為主,集中新北市,而第二階段包括南北環
圖/ 新北捷運局
新北環狀線
新北環狀線現在開通路段多在地面上
圖/ 新北捷運局

百萬新北住戶搭車更省時

新北捷運環狀線總計分兩段建設,第一階段即將開通,起於新店大坪林站,終點在新莊新北產業園區站,中間有六站是其他線的轉接點,百萬新北住戶未來搭車時間將大幅節省,晚點出門也不怕。

過去中和景安站居民到板橋站參加歡樂耶誕城活動,要搭橘線、綠線、藍線,或是橘線紅線再轉藍線,不管哪一條路徑都要轉乘兩次,費時26分鐘,票價35元(電子票證28元)。但在第一階段環狀線開通後,景安站到板橋站總計6站,只要15分鐘,票價25元,電子票證價預計20元,大省28%。

掌握最新AI、半導體、數位趨勢!訂閱《數位時代》日報及社群活動訊息

新北環狀線
根據環狀線車資表,未來居民不必先進北市轉乘兩次,就能抵達內湖竹科或板橋市,快速又省錢
圖/ 零號出口 Exit No.0粉專

北環若通車,內湖科技園區工作的新貴們可能會更開心!根據捷運局統計,串連新北產業園區到內科劍南站,現在旅客得搭文湖線、板南線及機場捷運線3段轉乘,預計花49分鐘抵達,但北環開通後,將縮短為26分鐘,省錢省時。

比文湖線裝更多人!新北環狀線進化中運量

新北環狀線設計為「中運量捷運」,民眾關心到底能載多少人?答案是每小時單向1~2萬人次,若班次密集度高,可以最高塞入3萬人,雖說是中運量,但比文湖線強大許多。

新北環狀線雖是中運量捷運設計,但跟同樣是中運量的文湖線有三大不同,比如文湖線使用膠輪系統,而新北環狀線用鋼軌跟鋼輪胎,據說維修上較為便宜。

其次,新北環狀線每列車連結四個車廂,數量雖與文湖線每列捷運車廂相同,不過由於車廂內25個座位採縱向設計,加大了通道寬度,通道至少1.1公尺寬,自然可以容納更多人,車廂內也設計行李擺放位置增大空間。

第三個不同是「四個車廂連通」,設計類似高運量捷運有連通走道,旅客可以走來走去;這規劃類似板南線與新蘆線設計,所以比文湖線可容納人數多,設計每列車廂可容納680人,車距可90秒發車一次。

新北環狀線將是臺灣第一條中運量鋼軌鋼輪系統車輛(高運量的板南線也是鋼軌鋼輪),此次捷運局規劃採購17列電聯車,每列4節車廂,所以總計會有68節車廂服務。

新北環狀線
環狀線車廂一列四個,互相連通,座位縱列,空間比文湖線大
圖/ 新北捷運局
新北環狀線
是第一條鋼軌鋼輪的中運量捷運系統,輪子跟文湖線不同
圖/ 新北捷運局

環狀線一階段完工,南北環得再等10年

環狀線路線全長約34.8公里,跨越臺北市與新北市,設31個車站及2個機廠用地,分二階段興建,剛開通的第一階段全都在新北市,即將完工,而第二階段則是分為北環跟南環,預計年底啟動,2021年動工,工程期要10年。

環狀線第一階段自新店大坪林站以地下軌道,沿新店民權路過中正路後出土,隨後以高架軌道方式沿中和景平路、中山路、板南路、板橋板新路、縣民大道連到板橋火車站、文化路、民生路、新莊思源路,最後抵達五股五工路新北產業園區站,路長15.4公里,有14車站(只有1站位於地下,高架13站),機廠位於新店十四張農業區。

臺北捷運環狀線第一階段,機電系統整合測試及穩定度測試前10月25日完成初勘作業,機電系統由義商ANSALDO負責,土建設計包括中興工程、世曦工程、亞新/泰興工程共同營造。

而串連北環跟南環的最終階段環狀線,預計2019年完成細部設計,進行發包,預定2021年動工,南、北環已獲國發會審議通過,納入前瞻基礎建設,預估10年内將可完工通車。

新北環狀線
南環跟北環路線預計還要10年才通車喔~
圖/ 新北捷運局

南環從動物園站為起點,串連木新、木柵路、辛亥路口到新店、中間會穿過政大校園地下,橫跨文山與新店區;北環是從新北產業園區站地下穿過疏洪道經過徐匯中學站,經過重陽橋頭地下、士林站、故宮路下方到劍南路站,橫跨新莊、五股、蘆洲、三重、士林及中山區,南北環都是地下車站總計18座。

參考資料:台北市捷運工程局、新北捷運粉專、零號出口 Exit No.0粉專

延伸閱讀:
等待10年新北環狀線將通車!路線圖、車廂曝光,捷運族搭車更省時了?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迎接AI代理時代,中國信託3大策略重點加速金融轉型
迎接AI代理時代,中國信託3大策略重點加速金融轉型

台灣年度AI盛會「2025 AI TAIWAN未來商務展」日前圓滿落幕,展會期間同步登場的「2025 AI TAIWAN國際趨勢高峰論壇」也吸引來自產官學界的高度關注。副總統蕭美琴親臨現場致詞時指出,人工智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全球產業版圖,台灣正站在這場關鍵變革的十字路口,必須積極布局。

「我們已在硬體供應鏈上打造出一座堅固的山頭,接下來,台灣更要以AI與軟體應用為核心,開創下一座新高峰,讓台灣持續站穩世界舞台。」蕭美琴強調。

AI應用邁入「代理時代」,大量數位員工走進職場

目前,AI應用的發展已從單純的聊天問答與內容生成,邁入全新的「代理時代」。Google前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說明,所謂AI代理(AI Agent),不僅能理解與回答問題,更具備推理、規劃甚至執行任務的能力。像是特斯拉的無人計程車服務,或Amazon的倉儲與送貨機器人,都意味著AI不再只是螢幕中的語言模型,而是直接參與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甚至取代部分白領工作,成為職場上的虛擬同事,舉凡代理撰寫軟體程式碼、產出研究報告等任務,AI都能勝任。

受邀擔任主題演講嘉賓的中國信託金控資訊最高主管賈景光,對此趨勢也有相同見解。他預期,未來金融職場將迎來大量數位員工,AI角色亦將從過去的助理定位,躍升為具備博士班水準的專業夥伴,全面協助企業提升營運效率與生產力。

事實上,為了迎接這股變革浪潮,中國信託早在2018年便前瞻性地成立AI實驗室,積極借鏡國際金融業的成功經驗,推動各項AI專案。這項超前部署的策略,也讓中國信託成為台灣首家連續四年榮獲《Global Finance》雜誌「全球傑出金融創新實驗室」殊榮的金融機構,展現其在AI創新應用領域的領導地位。

中國信託金控
首家連續四年榮獲《Global Finance》雜誌「全球傑出金融創新實驗室」殊榮的金融機構_中國信託金控,受邀分享AI創新應用領域的經驗與策略。
圖/ 數位時代

中信AI發展策略的3大核心重點

進一步探究中國信託金控的AI應用發展策略,可以歸納出3大核心重點。

第一是採取「導入通用工具+自建AI模型並行」的雙軌推動模式。目前市面上由科技大廠或新創企業提供的AI工具已相當成熟,如:語意搜索、摘要總結、內容生成等工具,只要確保符合資安與內控標準,即可快速導入與應用。此外,針對中信獨有的經營Know-how、產品知識、關鍵決策能力等核心競爭優勢,則透過自建AI模型的方式內化至系統中,藉此強化差異化競爭力,與通用工具形成有效互補。
第二為打造AI賦能的企業文化。賈景光強調,推動AI賦能,絕非單純的技術導入專案,而是一場全方位的企業文化變革,必須由高階主管帶頭學習與使用AI,再結合員工教育訓練、不定期內部應用成果與外部趨勢分享、建置學習資源庫、以及Prompt Engineering的技巧養成與實戰演練等方式,循序漸進,逐步型塑出AI賦能的企業文化。

尤其考量到「如何下正確指令」(Prompt Engineering)是AI效益最大化的關鍵,中國信託也將內部累積的指令設計技巧與應用實例,整理為知識庫,讓全體員工得以共同學習、快速上手,加速落實AI於日常工作中。目前,中國信託金控已經盤點出超過200個AI應用情境,協助員工有效提升40%至70%生產力。

第三則是鎖定關鍵應用場景、最大化AI導入成效。每個產業都有自己的關鍵議題,企業在導入AI時應回歸業務本質,從產業策略與關鍵流程出發,找出痛點並對症下藥,才能創造出AI應用的最大價值。

中國信託金控
中國信託金控資訊最高主管賈景光,開場時提到,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很大的比例都與AI有關。
圖/ 數位時代

像中國信託便聚焦於優化客戶體驗、提昇內部效率與風險管理3大金融業核心議題,發展相關的AI應用,例如:智能客服已實現70%的客戶詢問可於1秒內快速回應、自主研發的AI模型能主動偵測並攔截可疑交易,2024年累計成功阻擋的詐騙金額已達8.4億元新台幣,為客戶資產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隨著內部AI應用已小有所成,如今,中國信託正積極邁向產業共創階段,並響應金管會倡議成立的「金融科技產業聯盟」,擔任「金融科技應用研發工作圈」的首屆召集人。透過聯合學習、金流履歷、資料整合等方式,研發可以解決金融業共通性問題的AI相關應用,如 : 目前的首要任務是建構全國性金融同業防詐平台,以科技精準阻詐、達到守護民眾財產安全的目的。賈景光強調,唯有打破單打獨鬥,串聯產業力量,才能加速AI在金融業的落地與深化,進一步提升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的AI應用實力,真正讓台灣的金融科技在全球發光發熱。

中國信託金控
賈景光強調,唯有共同合作,串聯產業力量,才能加速AI在金融業的落地與深化。
圖/ 數位時代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