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化爐上做運動是什麼魔幻操作?
是的,在哥本哈根一棟新興地標建築CopenHill裡,不僅能夠用垃圾發電,同時,你還可以在它的斜坡滑雪,在它的屋頂遠足、側邊健身、立面攀岩,甚至,它的底部還有一個酒吧……
2013年設計之初,CopenHill就已經受到業界矚目,建成後囊括了多項紀錄,包括「世界上最乾淨的垃圾發電廠」、「世界上最高的人造攀岩牆」、「哥本哈根最大的建築」等等。
現在,這棟多功能建築正式啟用了。
為綠色地球發電
CopenHill由BIG建築事務所設計,長200公尺,寬70公尺,高124公尺(包括煙囪),佔地4.1萬平凡公尺,在這個海拔不超過172公尺的國家,站在頂層,可以看到整個城市的風景。
雖然CopenHill看起來像建築界中的「哆啦A夢」,但它的核心首先是一個發電廠。
世界的垃圾已經越來越多了,根據統計,全球當前每日製造的垃圾總量,就能填滿一座埃及吉薩金字塔。所以CopenHill想到了透過垃圾來發電,而非以往的化石燃料,不僅讓廢物有效利用,還很綠色環保。
在它的內部,有著熔爐、蒸汽機、渦輪機等發電設備,加上最新的廢物處理和能源生產技術的運用,每年可以將44萬噸廢物轉化為清潔能源,為15萬戶家庭提供電力和集中供熱。
而且,每個遊客都可以直觀地看到這些機器運作。
人們可以透過建築內部的玻璃升降機穿越發電廠,遠觀工廠內部的結構,以及裡面的工人怎樣幹活。
之前,BIG本來還想再為CopenHill打造一個會吐煙圈的煙囪,每當有一噸的二氧化碳釋出時,發電廠的煙囪便會吐出一個由水蒸氣製成的大煙圈,搭配上照明系統,每個煙圈升起時都能被點亮,這樣就能提醒大家注意碳排放對環境帶來的影響。
但因成本太高的關係,這個有意思的想法只好放棄。
不過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燃燒垃圾其實也會製造二氧化碳。只是比起現在燃燒化石燃料來說,前者仍然排放量少了很多。當地政府也正在計劃安裝新系統來吸收焚燒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並將它們儲存起來,看看後續能否有什麼商業用途。
哥本哈根市長詹森(Frank Jensen)表示:
高效率焚化垃圾能供熱給哥本哈根99%的建築物,幫我們消除煤炭與化石污染,最終讓哥本哈根實現2025年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碳中和城市的目標。
享樂主義 × 永續發展
在建造這棟建築的過程中,BIG創辦人英格斯(Bjarke Ingels)以此提出了一個新概念:「享樂主義永續發展」。
他說道:
一個永續發展的城市不僅應該對環境友好,而且要讓市民的生活更加豐富和快樂。
所以,那個傾斜的屋頂,就變成了一個佔地410,000平方公尺的滑雪場。
發電廠裡的機器都特地按照高度依次排列,這樣就形成了建築外那個亮眼的傾斜屋頂。
在海拔很低的丹麥,雖然冬天會下雪,但根本沒有適合滑雪的坡地環境。很多居民為了滑雪,只能開好幾小時車跑去瑞典快活。
現在丹麥有了第一個真正的滑雪場了。
CopenHill上的滑雪坡長達500公尺,從90公尺高的建築頂部一直延伸到底部,整個滑雪道從中間180度旋轉下來。
坡道有四個不同難度的坡道,還使用了一種特殊合成材料來製作,能在任何季節和溫度下游玩,沒雪一樣可以滑。
滑下來後,人們可以透過電梯和滑雪纜車再回到頂部,坡道底部還有餐廳和一個600平方公尺的滑雪酒吧。
如果不想滑雪,你還可以去滑雪坡旁邊的公園散步和鍛鍊。
這是由Sla Architects設計的一條490公尺的遠足小徑,山上有大約7,000株灌木,300棵松樹和柳樹以及其他綠化植物,鬱鬱蔥蔥的環境很適合慢跑者,裡面還有健身空間和咖啡廳等等。
在顯眼的建築立面,就是那個「世界上最高的人造攀岩牆」,總高85公尺,由1.2公尺高和3.3公尺寬的鋁磚連續重疊組成。
CopenHill還有10層的行政空間和一個600平方公尺的教育中心,可以在裡面進行學術參觀、研討會議等,內部一樣很環保,照明都透過鋁磚之間的玻璃窗上自然採光。
這些都讓一個發電廠變成了一個新的公共空間,也成了說明「享樂主義永續發展」最實際的例子。正如哥本哈根詹森市長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所說:
CopenHill體現了我們在發展現代城市時,如何將創新建築、休閒設施,和永續思維結合在一起。
它像徵著當下時代的建築
CopenHill的靈感來源,最初可以追溯到2002年。
那時候BIG建築事務所提出,要在哥本哈根最密集的地方置入一個都市空間,可以把城市中的最大百貨商場樓頂設計成滑雪坡道,來應對城市用地緊張的現狀。
這個設計概念並未兌現,但也為如今的CopenHill埋下了一顆萌芽的種子。
10年後,BIG在與各大知名建築公司的競爭中,最終贏得了哥本哈根新型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國際設計競賽,隨後耗資6.7億建成了這棟丹麥最大的環保計劃項目。
不過這棟建築的整體成本,也讓它成為了哥本哈根歷史上最昂貴的建築項目之一。後續CopenHill還需要制定更好的回收系統來接管所有廢物管理,也透過更多渠道來進行盈利,該廠的負責人預計,該設施每年將吸引超過30萬名遊客。
當越來越多人進入這個建築,多多少少都會受到影響,提高關於能源消耗的認識,以及重視起這種消耗對地球帶來的破壞性影響。
BIG創辦人英格斯說道:
如果不是透過這個建築,很多事物是不會被看見的。
畢竟氣候危機已經可見地越來越嚴重了。
上個月是有記錄以來全球最熱的10月。
來自153個國家的1.1萬多名科學家在《Science》上聯名發出氣候災難性的警告,無論是從可再生能源、全球人口成長,還是改善世界經濟等很多部分,未來都急迫地需要每個人的參與。
而今天的哥本哈根,已經是一個綠色、智慧的城市,碳足跡幾乎為零。
他們無論在電力生產、城市供熱、塑料廢物分類上都有著嚴苛的標準限制。拿城市的流動性來說,哥本哈根已經實現了75%的出行是騎自行車、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50%的人上班都會騎自行車。
這棟建築把永續發展以一種更有趣的形式呈現了出來,它也難得地讓美觀和功能性兼得,讓單純的工廠變成了更豐富內容的載體,而不是僅僅以創新來搏取眼球和焦點,在一定程度上,CopenHill也反映了建築在當今時代環境下的演變。
而這種演變還會不斷持續下去。BIG創辦人英格斯說道:
對我而言,CopenHill就是建築力量能夠改變世界的典範。我兒子下個月就滿1歲了,他大概不會知道我們曾經有一段時間不能在發電廠的屋頂上滑雪,更別說攀爬上它的外牆。
現在類似這樣的建築,在我們的後代看來,都會成為理所當然的事情,他們的一生也都將這樣認為。
清潔能源和可滑雪發電廠會成為他們想像力的基礎,他們將站在我們過去十年來創造的這座建築的頂峰,對未來提出更創新的、更瘋狂的想法。
這也是建築在人身上的另一種意義所在。
責任編輯:江可萱、蕭閔云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