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燒出清潔能源!為什麼丹麥要花6.7億美元,打造可滑雪、攀岩、小酌的未來發電廠CopenHill?
垃圾燒出清潔能源!為什麼丹麥要花6.7億美元,打造可滑雪、攀岩、小酌的未來發電廠CopenHill?

焚化爐上做運動是什麼魔幻操作?

是的,在哥本哈根一棟新興地標建築CopenHill裡,不僅能夠用垃圾發電,同時,你還可以在它的斜坡滑雪,在它的屋頂遠足、側邊健身、立面攀岩,甚至,它的底部還有一個酒吧……

CopenHill2.gif
圖/ Rasmus Hjortshoj

2013年設計之初,CopenHill就已經受到業界矚目,建成後囊括了多項紀錄,包括「世界上最乾淨的垃圾發電廠」、「世界上最高的人造攀岩牆」、「哥本哈根最大的建築」等等。

現在,這棟多功能建築正式啟用了。

CopenHill3.jpg
圖/ Rasmus Hjortshoj

為綠色地球發電

CopenHill由BIG建築事務所設計,長200公尺,寬70公尺,高124公尺(包括煙囪),佔地4.1萬平凡公尺,在這個海拔不超過172公尺的國家,站在頂層,可以看到整個城市的風景。

CopenHill4.jpg
圖/ Nils Koenning

雖然CopenHill看起來像建築界中的「哆啦A夢」,但它的核心首先是一個發電廠。

世界的垃圾已經越來越多了,根據統計,全球當前每日製造的垃圾總量,就能填滿一座埃及吉薩金字塔。所以CopenHill想到了透過垃圾來發電,而非以往的化石燃料,不僅讓廢物有效利用,還很綠色環保。

在它的內部,有著熔爐、蒸汽機、渦輪機等發電設備,加上最新的廢物處理和能源生產技術的運用,每年可以將44萬噸廢物轉化為清潔能源,為15萬戶家庭提供電力和集中供熱。

CopenHill5.jpg
圖/ Rasmus Hjortshoj

而且,每個遊客都可以直觀地看到這些機器運作。

人們可以透過建築內部的玻璃升降機穿越發電廠,遠觀工廠內部的結構,以及裡面的工人怎樣幹活。

之前,BIG本來還想再為CopenHill打造一個會吐煙圈的煙囪,每當有一噸的二氧化碳釋出時,發電廠的煙囪便會吐出一個由水蒸氣製成的大煙圈,搭配上照明系統,每個煙圈升起時都能被點亮,這樣就能提醒大家注意碳排放對環境帶來的影響。

但因成本太高的關係,這個有意思的想法只好放棄。

CopenHill6.jpg
圖/ Rasmus Hjortshoj

不過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燃燒垃圾其實也會製造二氧化碳。只是比起現在燃燒化石燃料來說,前者仍然排放量少了很多。當地政府也正在計劃安裝新系統來吸收焚燒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並將它們儲存起來,看看後續能否有什麼商業用途。

哥本哈根市長詹森(Frank Jensen)表示:

高效率焚化垃圾能供熱給哥本哈根99%的建築物,幫我們消除煤炭與化石污染,最終讓哥本哈根實現2025年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碳中和城市的目標。

CopenHill7.jpg
圖/ Rasmus Hjortshoj

享樂主義 × 永續發展

在建造這棟建築的過程中,BIG創辦人英格斯(Bjarke Ingels)以此提出了一個新概念:「享樂主義永續發展」。

他說道:

一個永續發展的城市不僅應該對環境友好,而且要讓市民的生活更加豐富和快樂。

所以,那個傾斜的屋頂,就變成了一個佔地410,000平方公尺的滑雪場。

CopenHill8.gif
圖/ Rasmus Hjortshoj

發電廠裡的機器都特地按照高度依次排列,這樣就形成了建築外那個亮眼的傾斜屋頂。

在海拔很低的丹麥,雖然冬天會下雪,但根本沒有適合滑雪的坡地環境。很多居民為了滑雪,只能開好幾小時車跑去瑞典快活。

現在丹麥有了第一個真正的滑雪場了。

CopenHill9.jpg
圖/ Rasmus Hjortshoj

CopenHill上的滑雪坡長達500公尺,從90公尺高的建築頂部一直延伸到底部,整個滑雪道從中間180度旋轉下來。

坡道有四個不同難度的坡道,還使用了一種特殊合成材料來製作,能在任何季節和溫度下游玩,沒雪一樣可以滑。

滑下來後,人們可以透過電梯和滑雪纜車再回到頂部,坡道底部還有餐廳和一個600平方公尺的滑雪酒吧。

CopenHill10.jpg
圖/ Nils Koenning

如果不想滑雪,你還可以去滑雪坡旁邊的公園散步和鍛鍊。

這是由Sla Architects設計的一條490公尺的遠足小徑,山上有大約7,000株灌木,300棵松樹和柳樹以及其他綠化植物,鬱鬱蔥蔥的環境很適合慢跑者,裡面還有健身空間和咖啡廳等等。

CopenHill11.jpg
圖/ Rasmus Hjortshoj

在顯眼的建築立面,就是那個「世界上最高的人造攀岩牆」,總高85公尺,由1.2公尺高和3.3公尺寬的鋁磚連續重疊組成。

CopenHill還有10層的行政空間和一個600平方公尺的教育中心,可以在裡面進行學術參觀、研討會議等,內部一樣很環保,照明都透過鋁磚之間的玻璃窗上自然採光。

CopenHill12.jpg
圖/ Rasmus Hjortshoj

這些都讓一個發電廠變成了一個新的公共空間,也成了說明「享樂主義永續發展」最實際的例子。正如哥本哈根詹森市長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所說:

CopenHill體現了我們在發展現代城市時,如何將創新建築、休閒設施,和永續思維結合在一起。

CopenHill13.jpg
圖/ Rasmus Hjortshoj

它像徵著當下時代的建築

CopenHill的靈感來源,最初可以追溯到2002年。

那時候BIG建築事務所提出,要在哥本哈根最密集的地方置入一個都市空間,可以把城市中的最大百貨商場樓頂設計成滑雪坡道,來應對城市用地緊張的現狀。

這個設計概念並未兌現,但也為如今的CopenHill埋下了一顆萌芽的種子。

CopenHill14.jpg
圖/ 愛范兒

10年後,BIG在與各大知名建築公司的競爭中,最終贏得了哥本哈根新型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國際設計競賽,隨後耗資6.7億建成了這棟丹麥最大的環保計劃項目。

不過這棟建築的整體成本,也讓它成為了哥本哈根歷史上最昂貴的建築項目之一。後續CopenHill還需要制定更好的回收系統來接管所有廢物管理,也透過更多渠道來進行盈利,該廠的負責人預計,該設施每年將吸引超過30萬名遊客。

CopenHill15.jpg
圖/ Rasmus Hjortshoj

當越來越多人進入這個建築,多多少少都會受到影響,提高關於能源消耗的認識,以及重視起這種消耗對地球帶來的破壞性影響。

BIG創辦人英格斯說道:

如果不是透過這個建築,很多事物是不會被看見的。
畢竟氣候危機已經可見地越來越嚴重了。

CopenHill16.jpg
▲ 熱浪正蔓延到整個歐洲
圖/ 愛范兒

上個月是有記錄以來全球最熱的10月。

來自153個國家的1.1萬多名科學家在《Science》上聯名發出氣候災難性的警告,無論是從可再生能源、全球人口成長,還是改善世界經濟等很多部分,未來都急迫地需要每個人的參與。

CopenHill17.jpg
圖/ Unsplash

今天的哥本哈根,已經是一個綠色、智慧的城市,碳足跡幾乎為零。

他們無論在電力生產、城市供熱、塑料廢物分類上都有著嚴苛的標準限制。拿城市的流動性來說,哥本哈根已經實現了75%的出行是騎自行車、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50%的人上班都會騎自行車。

CopenHill18.jpg
圖/ Nils Koenning

這棟建築把永續發展以一種更有趣的形式呈現了出來,它也難得地讓美觀和功能性兼得,讓單純的工廠變成了更豐富內容的載體,而不是僅僅以創新來搏取眼球和焦點,在一定程度上,CopenHill也反映了建築在當今時代環境下的演變。

CopenHill19.jpg
圖/ Rasmus Hjortshoj

而這種演變還會不斷持續下去。BIG創辦人英格斯說道:

對我而言,CopenHill就是建築力量能夠改變世界的典範。我兒子下個月就滿1歲了,他大概不會知道我們曾經有一段時間不能在發電廠的屋頂上滑雪,更別說攀爬上它的外牆。

現在類似這樣的建築,在我們的後代看來,都會成為理所當然的事情,他們的一生也都將這樣認為。

清潔能源和可滑雪發電廠會成為他們想像力的基礎,他們將站在我們過去十年來創造的這座建築的頂峰,對未來提出更創新的、更瘋狂的想法。

這也是建築在人身上的另一種意義所在。

責任編輯:江可萱、蕭閔云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

關鍵字: #綠能環保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打開信任之門,強化品牌韌性! 證交所創新板2.0引領新創以三大支點躍向國際資本市場
打開信任之門,強化品牌韌性! 證交所創新板2.0引領新創以三大支點躍向國際資本市場

長期觀察臺灣新創生態,推動國內Meet創業小聚、AAMA搖籃計畫的巨思文化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她指出新創若要跨越成長瓶頸,必須穩固「品牌、信任、資本」三大支點,並形成動態的正向循環。

特別是今年迎來臺灣證券交易所「創新板」2.0新局,新創更應該善用資源,藉由透明化治理贏得市場信任,同時借助資本平台放大品牌能量,鍛鍊好企業體質後進軍國際市場。上市,從未是終點,而是企業累積第二成長曲線的底蘊,更是企業實踐社會責任、進入永續成長的起點。

從品牌認知到信任資本:新創企業的成長三支點

新創從零到一的過程,通常會經歷哪些關鍵的成長階段?陳素蘭直言,「新創是社會上的新面孔,必須要先被看見有知名度(Awareness),接著才能被市場認可(Acceptance),最終進而累積深厚的品牌信任感(Trust),這是一條每家新創企業的必經之路。」

不論是經營B2C或B2B市場,品牌信任感的建立,不能只依賴短期預算所帶來的瞬間行銷曝光。陳素蘭建議,新創進入市場前先清楚定位自身的獨特價值,持續落實言行合一的經營策略,向消費者與商業夥伴展現長期的價值承諾。換言之,品牌與信任的塑造並非一蹴可幾,背後往往需要資本的挹注支持。

由此觀之,新創要走得踏實、奠基穩固基礎,陳素蘭認為需要三個關鍵支點「品牌力、信任力、資本力」的構成,而且這三個支點環環相扣、彼此影響。陳素蘭解釋:「品牌力帶動信任力,信任力吸引資本力,然後再運用資本的投入,讓企業能持續深化技術研發與強化市場行銷;同時,也能推動組織管理優化,提升整體營運效率與品牌競爭力,三者之間形成正向循環,正是企業穩健成長、立足市場的關鍵。」

創新板2.0升級啟動,為新創點燃成長引擎之火

數位時代X臺灣證券交易所
圖/ 數位時代

相較於國際市場的創業環境,這三個支點之中,臺灣新創過去大多較忽略的,是善用「資本市場」以作為加速成長力道的槓桿資源。因為許多創業者花更多心力在技術打磨、產品開發,但當要拓展更大的營收版圖時,才赫然發現,資本市場的力量不可或缺。

正因如此,臺灣證券交易所推動的「創新板2.0」升級,即是賦能新創,強化品牌信任與營運體質的關鍵轉捩點。陳素蘭指出,觀察創新板2.0做了一系列革新,包含取消合格投資人限制、提供新創多階段上市輔導機制,以及上市後加強品牌曝光、媒合投資人互動等措施,藉此讓更多具潛力的新創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也協助企業在募資、品牌信任與市場能見度更上層樓。

陳素蘭舉兩個登上創新板最有印象的企業,其一是首家進入創新板的錼創科技,一路看著他們透過資本市場的公開透明與品牌強化,不僅打開市場知名度,甚至受惠創新板2.0新制,股票流動性的提升,反映市場對其價值的信心,也進一步吸引更多國際訂單。另一家來自AAMA計畫第二期學員的Gogolook,在創新板的助力下穩健營運體質,近年有更多消費者認識他們的資安解決方案,甚至Gogolook順利進軍歐洲完成策略併購,並進一步擴大全球市場佈局。

從這兩個案例當中,陳素蘭提到:「創新板2.0的存在意義,不是單純協助新創企業掛牌上市而已,更是為企業打開信任之門、提升品牌能見度與資本能量的成長引擎。」加上證交所提供系統化、階段式的支持輔導機制,越來越多新創得以從市場的新面孔,蛻變成有競爭力與市場信任的長青企業。

立足臺灣,邁向全球:上市是新創永續經營的起點

面對全球競爭日益激烈,越來越多臺灣新創在立足本土市場後,下一階段將放眼國際商機。這時候,資本市場的支持,亦是新創邁向國際的重要推手。陳素蘭提到,她觀察創新板效法那斯達克(NASDAQ),是支持創新的首選籌資平台,幫助尚未獲利但有商業模式潛力的企業,獲得進入國際市場的關鍵資金。而且有創新板的背書,臺灣新創在進入海外市場的時候,對品牌信任更是加分元素。

陳素蘭就觀察到,證交所協助新創拓展海外市場時,持續投入資源並展現高度支持。她指出,「近期證交所與KPMG一起成立『東南亞創新資本平台』,就是扮演鏈結臺灣與東南亞創新生態系的橋樑,幫助更多新創在東協市場進行業務拓展、資金媒合與合作交流。」

不過陳素蘭也強調,新創在跨足國際市場時,更需要「負責任地」使用資本市場的資金。「對資本的負責態度,就是願意把自身的經營承諾、財務表現公開在陽光底下,接受各界的檢驗,不僅有助於建立企業的良好形象,更能贏得國際投資者與合作夥伴的信任,」她補充道。

因此,上市進入創新板,對新創企業而言,絕非是成功的終點,更是邁向國際化及永續經營的新起點。借助證交所創新板2.0的支持,相信有更多臺灣新創企業在資本市場穩健成長,持續深化「三大支點」實力,穩健立足在地、勇於挺進國際,展現臺灣新創追求永續發展與國際競爭力的堅實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