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日本新創專門「抹掉Logo」,為什麼吸引了超過200家品牌服飾跟它合作?
這家日本新創專門「抹掉Logo」,為什麼吸引了超過200家品牌服飾跟它合作?

每個行業幾乎都存在滯銷、過季的商品,如何處理它們也成了一件的令人煩惱的事情。

前段時間,超市銷毀臨期食品的事情就曾引發網友熱議,可在從業者看來,這其實是一種最安全且穩妥的解決方式。

服裝業也有著同樣的情況。雖然衣服不像食品有使用期限,就算是真的賣不出去或是過季了,還可以下放到二三級市場,或是拿到OUTLETS這類店鋪降價處理,並非只有銷毀這一種結果。

我們之前也曾報導過一些專門做「以租代售」和衣物捐贈生意的公司,同樣可以避免服裝資源的浪費。H&M、GAP都做起「租衣」生意!快時尚品牌走下坡,靠訂閱服務救得了嗎?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性價比」,尤其是對一些快時尚或是獨立設計品牌來說,它們往往會拒絕用較大的折扣來處理自己的服裝商品。

即便這些衣服從未上架過,但如果被賤賣,損害的其實是品牌價值;而如果一直放在倉庫,也會持續產生運營費用。

鑑於這樣的原因,部分品牌依舊會選擇直接銷毀那些滯銷和過季的衣服,這和食品業是一樣的。

2018年,知名時尚品牌Burberry便對外宣布,它們一整年共銷毀了價值達2,860萬英鎊(約新台幣11.5億元)的庫存服飾和香水,根本原因還是為了保護品牌資產和設計師們的價值,避免商品被低價處理。

這麼做的也不止Burberry一家,像H&M和Zara,甚至是LV和Nike,也同樣會對那些「賣不掉」的商品採取類似的措施,從而維持產品的稀缺性,並延續品牌價值。

問題是,我們能否能找到一個兩全其美的做法,既可以讓那些滯銷、過季的衣服獲得低價銷售的機會,同時也不影響品牌方的利益?

Rename2.jpg
圖/ Rename

一家名為Rename的日本新創公司便希望改變現狀。正如它的公司命名含義,它們回收商品後,就會抹掉衣服原本的品牌logo,再掛上「Rename」的標籤進行打折銷售。

該公司的創辦人名叫加藤由香(Yukari Kato),她在2008年和朋友創辦了一家名為Fine的公司,主要從事和CD、DVD租賃相關的生意,但由於營運失誤,某次Fine不小心將一張盜版光碟租借給客戶,對公司信譽造成了毀滅性打擊,銷售額更是大降了三分之二。

主營業務受到挫折,加上串流媒體趨勢的到來,加藤希望在服裝業尋求新的發展機會。

2013年,加藤在大阪批發、採購舊衣服時發現了很多她所熟知的時尚品牌,這些衣服被成堆包紮堆放在貨架上,而且基本都在以成本價進行促銷。

「衣服能被打折賣出去,或是捐贈送出,那自然最好,至少它發揮出衣服應有的價值,而不是直接丟進火爐裡被燒掉。」

據日本KFM公司對服裝行業的調查數據顯示,2018全年日本共生產出約29億件服裝商品,但真正被消費的只有14億件,等於說有半數以上的衣服都沒人買。

如果它們連打折都賣不出去,大部分只能被運往焚燒廠銷毀。

但在和服裝批發商商討二手定價時,一些品牌公司的代表告訴加藤,如果她能「抹掉」衣服上的品牌,公司可以考慮將庫存商品低價賣給她。

Rename3.jpg
圖/ Rename

畢竟只有這樣,消費者才不會因產品定價差異,而對品牌本身的價值產生質疑;而服裝廠也能從折扣、低價領域脫身而出,繼續在一手市場維持自己的定價體系。

按照官網的說法,去掉品牌logo後,Rename往往能以30%-80%左右的折扣來銷售這些原本沒人買的衣服。

可這又涉及到另一個新問題——消費者是否會購買一件沒有品牌logo的衣服?

Rename4.jpg
圖/ Rename

最開始,加藤嘗試在雅虎拍賣上用「109」的品牌來銷售這些衣服,主要是為了借日本澀谷的「109百貨」名義來吸引年輕人,後者被視為是澀谷的潮流象徵地。

但考慮到這樣的命名可能無法獲得年齡較大的老用戶認可,她最後選擇直接把品牌隱去,反而把衣服賣出去了。

「人們不願意購買某件衣服,很可能不是因為它的外觀和質地不合適,而僅僅是因為對某些品牌抱有偏見,這反而讓我們忽視了衣服本身的價值。」

2016年,加藤決定以「Rename」的名義來銷售這些來自不同品牌方的商品,她說這並不代表品牌的變更,僅僅是告知消費者「這個產品來自另一個品牌」的事實,並讓他們可以將關注點放在衣服本身的設計和款式上。

目前,Rename累計售出的服裝已經超過30萬件,與加藤合作的服裝品牌也超過了200家。

Rename並非是業內唯一一個採用「抹掉原品牌」的方式來銷售庫存服裝的公司。在日本大阪,同樣有一家專職幫廠商淨空庫存的公司「Shoichi」。根據朝日新聞的報導,它們會以定價1成左右的價位從原品牌手中收購服裝,取下商標後重新在自家網站或一些折扣活動場地進行二次銷售,這些衣服最終會以原定價17%-18%左右的價位賣出。

「你可以選擇按需求生產,自然不會有庫存積壓,也不會浪費,但那樣的話,消費者也要承擔成本上升的代價。」Shoichi公司的總裁山本正一(Shoichi Yamamoto)說道,他認為短期內,服裝行業仍很難解決庫存過剩的問題,但這也意味著它的業務能持續開展下去。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

關鍵字: #綠能環保 #新創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跨場景、跨平台、跨境|中國信託以全方位服務滿足超維金融時代下的支付需求
跨場景、跨平台、跨境|中國信託以全方位服務滿足超維金融時代下的支付需求

科技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型態及對支付工具的使用需求,間接促使金融支付服務在近年來出現許多重大變革,從主動融入生活場景、串連數位實體通路,讓服務無所不在、再到如今因應超維金融時代到來,支付服務走向「超越維度、微至個人」,已成未來必然趨勢。

根據《2023數位金融大調查》報告,所謂超維金融意指,金融服務不只要跨越客群、通路和場景等各個面向,更要確保服務維度可以細緻到滿足每一位消費者的不同需求,而在超維金融時代下,如何讓每一個人都能隨時隨地使用自己喜好的支付工具進行交易,成為金融業者發展支付服務的重點。

一直致力提供完善金融商品與服務的中國信託商業銀行(以下簡稱中信銀),從跨場景、跨境與跨平台三個面向出發,發展出多元、便利及優惠的支付服務,不只符合民眾希望金融服務可以跨維度與個人化的期待,領先趨勢的佈局策略,亦讓中國信託成為支付產業裡的領導品牌。

跨場景|打造超優惠的支付生態圈

從跨場景的角度出發,中信銀的佈局策略是,積極與不同場景的領導品牌合作,包括航空、交通、電信、百貨、電商、外送、社群與公益等,提供符合消費者需求且最優惠的支付生態圈。

在跨場景支付生態圈,中信銀除了提供包含辦卡、刷卡、累點、折抵、查詢資訊等無斷點支付服務,更整合合作夥伴力量創新刷卡回饋機制,讓民眾在消費的同時也能享有超值優惠。中信銀與LINE Pay合作發行聯名卡,並推出刷LINE Pay卡便可獲得LINE POINTS點數回饋的創新機制,不只突破傳統聯名卡只能回饋紅利點數或現金的框架,LINE POINTS可以折抵消費、購買LINE貼圖或是電子票券、捐款、轉換成其它點數或航空哩程的使用彈性,也讓LINE Pay卡成為台灣民眾最愛用的信用卡之一。

此外,中信銀除了與台灣中油合作發行中油聯名卡,更進一步協助台灣中油推出台灣第一個行車交通電子錢包「中油Pay」,並創新推出中油 Pay綁定中油卡先儲值再加油最高可獲得6.8%回饋,及加油時自動優先折抵紅利金的服務模式,成功獲得廣大開車族的肯定,創下發卡量近130萬的佳績。

跨平台|整合最多元的商戶金流服務

就跨平台的角度來看,中信銀則推出整合多元支付工具的商戶金流服務。根據《2023數位金融大調查》,近五成消費者認為,在不同通路使用不同支付工具是一件相當不方便的事情,此外,不同年齡階層消費者偏好使用的支付工具亦不一樣,由這兩點調查結果來看,商家必須提供多元化支付工具,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並帶來好的交易體驗。

為協助商戶跟上多元支付趨勢,中信銀事先串起刷卡機、行動錢包等不同支付工具,讓收單金流服務可以跨越不同平台,不僅為商家省下自行整合的時間與成本,也提供消費者自由選擇付款方式的彈性。目前中信銀的收單金流服務共有手機刷卡機、多元支付刷卡機及雲端收款三種,商戶可以根據自身的營運型態及應用場域做選擇,輕鬆跟上多元支付趨勢。

手機刷卡機則是透過「中信行動刷卡APP」將手機或平板化身為刷卡機,消費者可以使用實體信用卡、Apple Pay、Google Pay、Samsung Pay、智慧手錶等支付工具感應付款,適合移動收款商戶,也適合沒有實體門市或門市空間有限的商戶。多元支付刷卡機整合20種以上支付工具,且同時具備刷卡、感應及掃碼等各種功能,商戶只需要一台設備就能滿足不同消費者的支付需求。雲端收款則讓商家可以發送付款連結給消費者,消費者點選網址後輸入信用卡相關資訊,就能完成付款。

DSC04898-2.jpg
透過中信行動刷卡APP,可將手機或平板輕鬆化身為刷卡機, 無論消費者使用的是實體信用卡、Apple Pay、Google Pay、 Samsung Pay、智慧手錶等,都可以透過支付工具感應付款、快速結帳,適合移動收款商戶。
圖/ 中國信託

跨境|發展更便利的跨境支付工具

站在跨境的角度,中信銀看準跨境電商網購趨勢,且觀察現行主流跨境支付工具的種種不方便,例如:使用ATM/Web ATM轉帳必需重覆輸入資訊、使用超商繳費要特地走一趟便利商店等,中信銀近年積極與跨境業者合作推出更便利的台幣存款帳戶支付(ACL)服務,為民眾提供跨境支付新選擇。

目前,中信銀已經於淘寶APP上推出ACL服務,淘寶會員只要綁定中國信託台幣存款帳戶,日後購物結帳時,便能直接從銀行帳戶扣款,無需重覆輸入轉帳帳號等資訊,也不必特別出門,既安全又便利,而且手續費只有1%,亦沒有其他額外費用,交易成本比起傳統支付工具還要低。

面對超維金融時代的到來,中信銀除持續擴展跨場景支付生態圈、與更多境外業者合作,以及協助更多商戶建構便捷且安全的收款服務,還會依照消費者對金融服務的期待–超越維度、微至個人–與時俱進的完善支付體驗,實踐「客戶在哪裡,我們的服務就在哪裡」的承諾。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Be Young and Beyond  引領台灣破浪的創業家們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