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忠~創新是持續的安打
蔡明忠~創新是持續的安打
2004.05.01 | 科技

強烈的節奏牽動每一吋不安分的肌腱,十餘人一字排開,大跳熱門的拳擊有氧運動,老老少少組合起來的陣容裡,富邦集團總裁蔡萬才和他的家人赫然在列。田徑跑道上,集團共同執行長蔡明忠與蔡明興更是人氣與目光雙重吸票機,兩人頭頂黃紫相間的假髮,身披著塑膠盔甲,手裡拿著小戰斧,化身卡通版的海盜,忽而變裝折返跑,忽而無敵烽火輪,活躍全場,兩千多名「觀眾」盯著他們兄弟倆圍觀、起鬨,加油聲混雜著歡笑聲愈飆愈高,情緒high到不行。

**形象力、品牌力,都不如創新力

**
每年4月,富邦集團都會舉行「富邦月運動會」,旗下18個關係企業的主管與員工齊聚一堂。
沒有主管領軍跑百米,也沒有長官輪番上陣高談業績目標的精神喊話,今年4月17日,慶祝要過43歲生日的富邦集團(富邦產物保險公司的前身國泰產物保險公司於1961年開業),在饒富創意的運動會中洋溢著年輕與朝氣。
「連運動會都辦得跟別人不一樣」的富邦集團,自1991年由負責人蔡萬才將國泰產物保險更名為富邦,正式揮別國內資產規模最大的國泰集團後,不斷用自己的方法,走一條大別於國內傳統金融業的路。
塑造公正誠信的形象是全世界金融機構的經營基準,而企圖心旺盛的大型金融機構則會同時發展品牌與商品,維持經營績效與市場地位。蔡萬才在富邦集團更名前,開疆闢土40年,早已為富邦奠定良好的形象基礎,「沒有創新能力的金融機構,優良形象或品牌力都是空談,」愛動腦的蔡明忠說。他與弟弟蔡明興是主導富邦集團近兩年迅速擴張的靈魂人物,蔡明忠負責創新的發想與提議,而蔡明興從投資操作上執行,兩人一搭一唱,讓富邦的每一步都讓市場驚豔。

**創新安打第1號
聯手花旗 還不到「近攻」的時刻,何妨「遠交」

**
千禧年是富邦集團的轉捩點,一直以大型化、國際化為目標的富邦集團與花旗集團策略聯盟,富邦發行約新台幣225億元的全球存託憑證(GDR),由花旗在海外認購持有,雙方藉由保險業務的交流合作,找出能創造雙贏的合作模式。
在此之前,花旗一直是國內銀行挑戰或競爭的目標,沒有人想過找它當結盟夥伴,富邦聯手花旗,幾乎讓所有的人都瞪大了眼。
蔡明忠則以「站上巨人的肩膀看天下」來形容當時的合作。
當花旗派駐金髮碧眼的股東代表進入富邦董事會時,富邦集團想要在市場上獨具一格的創新因子便快速點燃。2001年至今,富邦成為台灣第一家掛牌上市的金融控股公司、第一家推動公司治理、實施外部董事的上市公司,第一家發行海外可以轉債的金融機構,第一家以小搏大購併銀行的金控。當別的金控公司還在忙著招親比武時,富邦金控正在用讓市場摸不透的心思與速度,將版圖跨向電信,甚至走出台灣,用創新推進的節奏,一步步跳躍式地成長,積極布局大中華市場。

**創新安打第2號
白金卡免年費 過去以「質」取勝,這一仗以「量」奇襲

**
2002年,富邦銀行推出白金卡免年費的活動,一舉拉抬富邦在信用卡市場上的地位。
「和富邦合作是充滿驚奇的,」與富邦銀行在用卡商品長期合作的萬事達卡國際組織資深業務總監楊雅婷說,「他們向來排斥傳統的行銷策略。」
白金卡客戶消費潛力大、獲利貢獻度高,但是全台灣的白金卡,在富邦丟下這顆強力炸彈之前才十萬多張,而且都集中在中國信託與花旗銀行。富邦看準這塊大餅,利用主動幫客戶升級以及免年費的方式,吸引大量的辦卡人,再加上事前保密功夫到家,一出手便像七級強震,同業在夢中驚醒,卻無法立即回應。當時中國信託與花旗每年的信用卡年費收入至少十幾億元,如果沒有事先謹慎評估,不可能貿然跟進,蔡明忠得意的說,「我們就是賭他們不敢跟。」
台灣的信用卡市場以競爭聞名,必需靠卡量規模持續擴大才能提升收益,富邦的行銷模式向來以「質」取勝,但這一仗卻以「量」來橫掃千軍,楊雅婷就相當佩服蔡明忠在信用卡商品決策上的膽識,「一旦推出絕不手軟,一次就把市場抓回來。」

**創新安打第3號
固定利率房貸 不是先發就是對抗,絕不跟隨!

**
追求獲利的競賽像一場棒球,每一個率先進入市場的創新策略,都像一支足以清光所有壘包的全壘打,不但得分,還能給對方製造壓力、大幅提振己方士氣,創造高得分的「大局」。在國內14家金控中,中國信託、富邦與台新金控的的經營策略,是打擊率最高的前三名隊伍。
研究金融股長達六年的建華證券金融股研究員朱玉君認為,這三家金控的策略各有特色,中信是「要做,就做最大」,台新「跟著先發者,用改良式創新取勝」而富邦則是「不做則已,一做驚人。」
蔡明忠認為,傳統的金融業遊戲規則只有一種,就是跟進,然後陷入價格戰爭中廝殺。但是作風硬頸,又講求效率的蔡明忠,卻篤信「如果無法成為市場的先發者,那也要是對抗者」,而且「創新,就一定要挑戰既有市場的秩序與規定」。
過去三年利率走低,中國信託最早推出指數型房貸,破壞房貸市場固守十幾年的價格與利潤,成功地擠進房貸市場前三名。眼看同業房貸戶相繼失守,蔡明忠卻站在市場的更前端,聞到利率走勢可能持穩甚至走升,便一聲令下,推出固定利率房貸。固定利率房貸的利率不隨景氣波動,利差又比指數型高出許多,因此守住房貸商品的獲利。「我們向來跟市場主流反其道而行。」蔡明忠對自己靈敏的市場嗅覺也頗自豪。
不過大膽創新是否真的讓蔡明忠每次揮棒都可以得分?那可不一定。十年前,蔡明忠的大膽卻差點毀了成立不到三年的富邦銀行。原來,十年前富邦銀行就曾經推出一般信用卡只要刷卡金額與年費相同,就不用繳年費的推卡方案,沒想到申請書一個月內就堆積如山,光是輸入的申請資料就要擠爆當時還很陽春的電腦系統,再加上核卡與製卡的後台人力根本不足,原本要強打三個月的方案,蔡明忠見情況不對,當機立斷一個月便喊停。「整個發卡流程都沒有準備好,就去點了一顆威力強大的炸彈,差點沒把自己炸傷,」這次教訓也讓影響他日後的策略,寧可少分衝動、多分準備。

**創新安打第4號
購併北銀 著眼長線績效,讓外資更看好

**
已經逐漸退居幕後的父親蔡萬才常以「可以賺少一點,但不可以虧錢」做為經營策略的最高指導原則,提醒勇於衝撞市場的蔡明忠要適時踩煞車,而身經市場的百般試煉,蔡明忠說,「我們也從穿草鞋的變成穿皮鞋,很多以前敢做的事情也不敢做了。」
富邦在商品策略上無疑是擅長全壘打的選手,但是在整體布局上,蔡明忠卻採取「持續打出安打,等待可以連續得分」的穩健攻勢。
富邦金控與台北銀行的合併,是國內首宗經過公開招親成功的金融機構合併案,富邦金控當時能夠擊敗元大京華證券、中華開發工業銀行、中國信託以及國泰金控的關鍵因素在於,富邦金控最後出價高於國泰金控,而且還簽下兩年內保證員工工作權益以及維持雙品牌的協定。富邦不但高價迎娶,而且降低身段,逐步贏得北銀80家分行、上千名員工的肯定。
瑞銀證券金融股分析師王嘉樞認為,外資長期看好富邦,是著眼於他的產品線完整,金控下個產業的表現均衡,再加上台北銀行是北區通路密度最高的優勢,雖然目前還要時間去消化整合的問題,但是長期來看,後續的表現值得期待。

**創新安打第5號
經營台灣大哥大 800萬的用戶是比現金收益還棒的資源

**
富邦集團在投資策略上一直以多元化著稱,像是投資台灣高鐵、中華電信甚至去年取得台灣大哥大的經營權,都是金額龐大的投資,引起市場關注。
蔡明忠認為金融跟電信產業都是可長可久的投資,而且市場變化歷程相似,從過去快速成長進入飽和的階段,台灣行動電話的普及率是全世界最高(110%),在面臨市場環境改變時,就需要引進新的經營團隊,以創新策略來打下一階段的戰爭。
外界看富邦投資台灣大,看似只想坐收現金收益,與金融本業無關。事實上不然,蔡明忠認為台灣大、泛亞電信與台灣固網三者相加有多達800萬的用戶,是比現金收益還棒的資源,要如何去活用,就考驗他的創新能力。在蔡明忠的規畫下,五月份台灣大哥大將與富邦合推聯名卡,就是第一步將電信與金融交叉行銷的實現。
建華證券金融股研究員朱玉君認為,金控公司的整併進入第二階段,想要成為其中的佼佼者,規模大小不再是能否勝出的關鍵。但是經營模式愈創新、愈多元化的金控則意味著未來獲利的潛力較佳。富邦金控去年入主台灣大,今年三月又買下好樂迪與錢櫃KTV,雖然投入金額與規模不足與購併銀行相比,但是對於過去客戶群一直局限在集團內的富邦而言,打開非本業的市場,都是可以再壯大本業的好投資。

**創新安打第6號
購併港基 打開進入大中華的大門

**
中信金控總經理辜仲諒今年最大的目標是「有華人的地方,我們就去開分行,」因此中信金控正在著手計畫要在美國與倫敦兩地開設分行。
可別以為這是辜仲諒的青春豪情,比他年長十歲的蔡明忠,早一步就已悄悄落實這個理想;今年2月,富邦金控成功收購港基銀行,成為台灣第一家可以利用CEPA進軍大陸市場的金控公司。
在香港金融圈中,港基的規模不大,但是蔡明忠卻覺得「富邦用便宜的價格買下港基,像是撿到寶。」
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認為,台灣的金融機構規模太小,一定要先走出台灣、壯大自己,才能談成為區域銀行的願景。
台灣金融機構都在覬覦中國大陸的市場,尤其銀行業者,無奈台灣的法令不放行,因此想要做台商生意的銀行就必需繞道而行。「買下港基,利用CEPA就是我們創造出來的選擇,」蔡明忠分析,在CEPA的架構下,只要香港銀行的大陸分行一成立,就可以承作人民幣。同時港基銀行旗下的證券公司,可以在一定的年限中,直接投資大陸的證券公司。
「富邦目前在香港金融圈的知名度是以前的十倍,主動找我們去大陸合作的案子也都紛紛主動上門,」蔡明忠帶著得意的表情,分析「港基效應」將一步步實現他的區域銀行夢想。
「在我有生之年,不奢望富邦會成為國際品牌,」向來自豪甚至有點臭屁的蔡明忠也不忘要「謙虛地」為自己的布局留下想像空間。但是去年開始廣納各路好漢,在亞太地區布局連連擊出安打的蔡明忠,正在蓄積守兼備的能量,一旦時機成熟,富邦金控便有機會連連得分,以傲人的成績,站穩大中華金融圈。

蔡明忠小檔案
出生:1956年‧金年座
學歷:美國喬治城大學法學碩士
職務:富邦金融控股公司副董事長兼共同執行長
富邦建設董事長‧台北銀行副董事長 台灣固網董事長‧泛亞電信董事長

蔡董VS周董
今年3月31日,富邦集團透過旗下子公司陸續買進好樂迪和錢櫃KTV的股票,預計斥資10億元,提高持股分別成為兩大KTV通路的大股東之一,並且主導KTV雙雄進軍大陸市場。
面對外界以懷疑的眼光看富邦將版圖延伸到娛樂事業,蔡明忠開玩笑地說「我是想學周杰倫啦,」不過為了避免人家真的把玩笑當真,他趕緊解釋:投入KTV產業,並不是向媒體報導說,我老弟(蔡明興)很喜歡唱歌,而是為了賺錢去投資。
富邦會注意到錢櫃的投資潛力,完全是無心插柳,因為富邦白金卡今年第一季與錢櫃合作「卡友特級訂位」的專案,也就是在非假日時段,只要在一個小時前預約,富邦白金卡會員便可以優先預定包廂,並且享有消費折扣。
「我們是因為反應熱烈,才注意到這塊市場這麼大,」精於數字的蔡明忠便開始打起錢櫃的長遠算盤,「台灣人愛唱歌,大陸人也很愛唱歌,光是台灣已經有三、四十家的連鎖經營規模,去大陸發展的規模一定更大。」
蔡明忠自嘲歌聲荒腔走板,「我沒辦法去KTV盯著螢幕唱歌,通常是請那卡西配合我的節奏,」不過員工稱為「大董」的蔡明忠,已經計畫在上半年與錢櫃合作發行聯名卡,或許等到聯名卡問世,蔡董可以考慮找KTV點歌排行榜中人氣最旺的周董(周杰倫)當代言人,蔡董與周董聯手出擊,或許可以再度創下聯名卡市場的新紀錄。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TWNIC歡慶25周年加碼挺新創 ,52168免費域名方案!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打造新創數位競爭力、強化數位資產

每年在台灣約有超過8萬家新設公司商號的誕生,然而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內部統計數據顯示,真正完成網站架設、踏上數位轉型起點的新設立公司卻不到一成。這意味著絕大多數的新創團隊或微型企業,雖然正式登記成立,卻仍缺乏最基本的「數位門牌」,也就是企業的專屬域名名稱。

TWNIC 執行長余若凡指出,這看似是台灣新創團隊在數位轉型上的一個缺口,實際上卻是關鍵成長與強化自身數位資產的關鍵。「域名其實是數位轉型的起點,如果沒有自己的域名,基本上就還沒真正開始。」她強調,數位轉型已經不只是上雲端或導入 IT 設備,更進一步的是「建立數位信任」;但眼下許多新創連第一步都還沒跨出。

三大現實痛點突顯,域名是新創跨出數位轉型第一步的關鍵

余若凡觀察,許多新創公司之所以未能及早佈局域名與數位資產,主要來自三個現實因素。首先是資金有限。對於初創立的新創團隊來說,創業初期事務繁雜、資金有限,許多團隊會優先把錢投入營運,對域名或網站架設常抱持「之後再說」的心態。其次,則是缺乏整體數位策略的構想。余若凡表示,許多新設企業或新創團隊少有在成立之初就規劃品牌的數位溝通路徑,更遑論導入數位品牌策略。

最後是對「數位信任」的認知不足。余若凡提到,許多企業直到品牌被仿冒、消費者受詐騙波及時,才意識到域名的重要性。「你等到有名氣後再來搶域名就太晚了。」她特別提醒。一旦品牌名稱被他人搶先註冊,甚至被詐騙集團利用,損失往往難以挽回。

而看在余若凡的眼裏,域名對於新創企業其實有三重意義。第一,它是企業的「數位門牌」。清楚、好記的域名能讓消費者快速找到企業,也代表著品牌在網路上的官方身分。第二,它是品牌行銷的起點。她指出,你必須要有自己的家,然後再去連結各種社群平台與通路。擁有域名,可以將社群經營、搜尋流量與品牌曝光整合在一起,累積成企業的長期數位資產。第三,它也是防禦性的工具。許多企業認為「不架網站就不需要域名」,但實際上,單純註冊域名就能防止他人搶註或利用相似網址詐騙,成本只要幾百元,卻能省下未來更多麻煩。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余若凡執行長
圖/ 數位時代

從「免費申請」到「快速架站」,52168為新創打造快速數位起步

為協助更多新創企業補上這一塊關鍵拼圖,TWNIC 為歡慶25周年,今年特別規劃「52168 Go! 免費域名註冊方案」,更首度針對自112年起的新設公司與商號,加碼免費提供含「com.tw 或 .tw」及「.台灣」等兩筆域名的註冊。這不僅讓新設公司能以0元自選擁有自己的域名,及低成本建置國際品牌識別,中文域名更能讓以在地化為優先的新設公司、新創團隊或是擁有創意諧音名稱的店家,直接使用最具代表性的中文作為數位門牌。

「我們希望透過免費的方式,讓企業更容易跨出第一步,養成擁有自己數位門牌的習慣,無論是用來建品牌、做轉址,或先作為防禦性註冊,都可以開始累積數位資產。」余若凡表示。今年TWNIC方案不僅延長了申請對象的年限,也在免費之餘特別簡化申請流程,讓新創團隊輕鬆完成。余若凡說,企業只要備妥公司或商號設立證明,線上填寫資料、選好想要的域名並上傳文件,最快一個工作天內即可生效。

「我們希望讓這件事情的流程簡化到創業家們用幾分鐘就能完成申請,」余若凡笑說。不僅如此,TWNIC 也希望讓這項服務的效益極大化,不只是積極推動域名的申請,更同步規劃了後續的配套措施。申請完成後,企業可以透過「轉址教學」將域名直接連結至現有的社群媒體等平台,不需額外調整營運模式,就能立即擁有屬於自己的專屬門牌;同時,TWNIC也提供大型雲服務供應商的免費空間作為範例,提供清楚的「架站」教學,協助企業快速打造基本網站。這樣的設計,讓資源有限的新創企業不僅能輕鬆取得域名,還能在最短時間內建立屬於自己的數位家園,為品牌發展打下穩固基礎。

從「數位門牌」出發,為新創奠下品牌與信任的起跑線

對於許多初創企業而言,品牌的第一張名片,可能不是實體名片,而是域名名稱。余若凡強調,數位轉型的時代已經不是「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非做不可」的基本條件。

「我們希望 52168 能成為新創的堅強後盾,從最簡單、最基本的地方,幫助他們在數位化的道路上打好地基。當企業開始累積數位資產,品牌信任也會逐步建立,整體產業生態才能變得更安全、更有韌性。」余若凡說。透過52168方案,TWNIC 不僅提供免費資源,更試圖翻轉企業對「數位門牌」的認知。對於正處於創業起跑線上的新創來說,這或許是一個最簡單,也最值得立即行動的關鍵步驟。

請上「52168 Go! 新設立公司/商號免費域名註冊」活動網站 https://52168.tw/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