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進維修廠遠端監控車輛問題!喜德科技以車聯網裝置改善德國修車困境
免進維修廠遠端監控車輛問題!喜德科技以車聯網裝置改善德國修車困境
2020.04.17 | 物聯網

「2016年,住在德國的我開車前往大約 170 公里外的城市見重要客戶。駕駛途中,儀錶板上引擎警示燈亮了,我打電話詢問身為專業汽車維修技師的哥哥 Mehmet。」身處遠端的 Mehmet 也無能為力,最後只能和我說:「回家吧,看到車子才能知道什麼東西壞了。」最後,我只能冒著失去一個客戶的風險取消會議打道回府。當車回到維修廠接上了診斷電腦,哥哥判斷只是一個小問題:「按一個按鍵就可以解決了!」來自德國的新創公司喜德科技(S.I.T. TECHNOLOGIES)常務長 Servet 和我們分享親身經驗。

在德國,當汽車需要維修時,如果車主在外地,原本信任的維修技師沒法及時掌握車輛狀況,不確定是否需要立即處理,或還可以再行駛一段路;在陌生的外地,不容易找到信賴的維修廠。若有真的進入維修程序,車主往往需要漫長時間等待,歷時超過維修期間數倍,甚至為此更改工作排程,影響日常生活。

sit-industries-unique-telematics-remote-diagnistic
左起:喜德科技財務總監Servet、創辦人Mehmet。
圖/ 侯俊偉攝影。

維修技師第一線觀察:維修等待時間難掌控

汽車都有「引擎故障燈」(Engine Check)的設計,如果引擎燈亮起,表示車子出現問題,車主在這個情況下除了查詢說明書,只能尋找維修廠當面與技師確認車輛狀況,這前後花費的等待時間不計其數,有時因為一個小問題,更需承擔很高的外部成本。而前述的等待時間,在德國更因為距離的緣故,被拉得更長。德國面積約為台灣的10倍,幅員廣大且WiFi取得不易,使得本地維修技師跟顧客的關係受限於空間,車主在外地時很難聯繫信任的維修技師,即時的車輛維修服務形成了很大的缺口。

為了解決修車耗時費力、苦尋不到技師等狀況,喜德科技創辦人 Mehmet 帶著汽車工程師的專業,離開第一線維修崗位,毅然投入創業。

sit-industries-unique-telematics-remote-diagnistic
Mehmet在維修工作中,發現等待時間帶給車主許多困擾。
圖/ 喜德科技提供。

unique TELEMATICS 所有車輛通用,即時連線診斷

為了優化汽車維修的歷程,喜德科技以「顧客關係數位化」為出發,研發 unique TELEMATICS。

unique TELEMATICS 是一個小型裝置,只要透過 OBDII 端子連結車輛,就能夠即時搜集車輛資訊並上傳平台,車主只需透過線上瀏覽器、無須下載任何應用程式,即能獲得車輛相關資訊。「凡2001年後出廠的所有車款,我們的裝置皆能支援。」Mehmet提到,數據上傳的頻率可由車主依照購買方案決定,在使用上,車輛數據平台具有兩個入口:一為車主、二為修車廠商。車主登入後可以管理自家車輛的資訊;而維修廠登入後,可進行顧客管理和遠端車輛診斷,從遠端便能處理部分車輛問題。

Servet 以2016年發生於自身上的案例,近一步描述 unique TELEMATICS 在生活中的應用:「有了這項裝置,在引擎警示燈亮了之後,我就可以選擇連線鄰近或者常去的維修廠,維修技師可從遠端告訴我,其實這只是一個按鍵能解決的錯誤,按下去之後可以正常行駛;如果有零件損壞,他能夠告訴我損壞嚴不嚴重,不嚴重的話晚點維修;狀況嚴重就趕快到維修廠處理,維修技師也可以馬上準備我需要的零件與工具,為彼此節省時間。」

sit-industries-unique-telematics-remote-diagnistic
unique TELEMATICS為車子連結車輛網絡,能夠即時搜集車輛資訊並上傳平台,更新頻率則依照車主購買的方案決定。
圖/ 喜德科技提供

跨接台灣市場,看中軟硬體結合技術

「整個德國都在製造汽車,大家假日有空的時間賞車,最想買的東西就是汽車。」德國以汽車品牌與製造名享全球,擁有移民背景的 Mehmet 真切地從日常生活的觀察,描繪出德國人與汽車間的密切關係。根據喜德科技蒐集 2018 年的數據,德國有超過 5600 萬輛車,他們選擇人口最多的巴伐利亞地區市場,在巴伐利亞 980 萬輛車之中,喜德科技目標是在 2022 年讓 25100 個車主使用 unique TELEMATICS。對應台灣市場,2019 年,全台灣有 2190 萬輛汽車,喜德科技也鎖定台北的 490 萬輛汽車,計劃在 2022 年能夠成功取得 5000 個用戶。

喜德科技接觸台灣的契機,是 2017 年德國的科技加速器 Zollhof 聯繫 Mehmet,邀請他一起瞭解逢甲大學跟台中科學園區創新代表的商務拜訪,並向台灣代表說明他正在創業中的計畫,2018 年四月 Mehmet 受邀來到台灣瞭解本地製造業的發展,返回德國後與 Servet 決定進一步拜訪台灣了解更多軟硬體技術,兩人在同年六月又赴台灣考察,認識更多台灣公司跟他們的運作模式。十一月喜德科技成立台灣公司,隨後也加入亞太 5G 加速器、和台灣新創 IGCar 取得合作,從此開始兩週台灣兩週德國的往返創業生活。

喜德科技預計在德國與台灣都採 B2B 模式銷售 unique TELEMATICS,透過維修廠接觸實際用戶。然而,喜德科技尚未找到台灣公司的成員,語言隔閡造成業務上的巨大挑戰,包含硬體代工廠的電話聯絡,以及中文資料閱讀,都需要未來的台灣夥伴協助執行。今年 11 月,喜德科技預計在台灣推出 20-30 個 unique TELEMATICS 產品,藉此更了解台灣的市場與顧客。

創業快問快答

Q:創業,教會了你哪些事?簡單分享創業至今以來的心得感想?

Being able to swim in a pool with sharks...

Q:創業至今,做得最好的三件事為何?

It is a system for every vehicle brand and can use from everybody.
We founded the company end of February and we are already in planing a pilot project with taiwanese companies.
We are one of the lucky members of the APTG 5G accelerator program.

Q:最常被客戶或投資人問起的事情?您會如何回應?

They don't believe that we already have a finished system. After showing them, they really liked it. They also are very happy, that our system is not only for B2B.

團隊資訊

公司名稱:喜德科技有限公司
成立時間: 2019/2/22
產品名稱:remote diagnistics
上線時間:2019 /11 /1
團隊人數: 5人
官方網站新創資料庫Facebook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2025台灣設計展在彰化!直擊「圓未來之行」必看十大亮點:3+1大展區,跨入時空轉換通道,共創未來新可能!
2025台灣設計展在彰化!直擊「圓未來之行」必看十大亮點:3+1大展區,跨入時空轉換通道,共創未來新可能!

亮點一:回溯城市源頭起點,航海語彙彷若時光倒流

「圓未來之行」共分為室內三大展區與一戶外展區,以「與城市一同成長」做為策展主軸,梳理出:「源─緣─圓─合」x時光「過去─現在─未來」串接時代軸線,將彰化的「交通、建設與生活」呈現於展區中。「源」記憶之源展區入口處,是彰化航運貿易的起點,設計語彙透過水波、帆船、引領觀展者漫步前進,從最微觀的早期建材文物看到城市發展的歷史,如:清領時期至日治時期的多樣建築元素與素材,包含:戎克船、壓艙石、福州杉、枕木、酒甕,回望彰化的源頭,憶起移居而來的風光繁榮。

亮點二:光雕沙盤演譯交通建設願景,點亮未來發展藍圖

「緣」的轉譯之間,以「連結」為核心主題。居民與城市透過交通路網緊密相繫,象徵彰化從人與地的互動中,編織出發展的脈動。〈脈動彰化〉展項以光雕技術投影於立體沙盤模型上,生動演繹「一軸一環雙樞紐四引擎」的整體建設願景。
隨著各交通樞紐依序點亮,縣域交通網絡的節奏逐步展開,城市與鄉鎮間的連結脈絡清晰浮現,展現彰化邁向均衡發展、共榮未來的宏觀藍圖。

1014_2.jpg
〈脈動彰化〉以光雕技術生動演繹「一軸一環雙樞紐四引擎」的整體建設願景。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三:模型x互動表述社群共融,實踐宜居生活的想像

以等比縮小建築模型結合互動展示,呈現伸港基地新時代青年住宅與社會住宅的「租售共融」模式,觀展者可透過互動深入瞭解青宅社宅共居的設計意圖與社會影響,感受彰化如何回應居住正義與社會福祉的生活需求,看見宜居城市的生活模樣。

1014_3.jpg
〈宜居共築所〉展示伸港基地「青宅+社宅共居」的創新政策。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四:鹿江綠建築校園AR互動,亮相生態x教育x文化的交織成果

教育是宜居生活的一大環節。「鹿江綠建築校園」透過立體模型結合互動呈現:未來綠學園─教育x永續x建築示範,將綠建築結合AR增強影像互動,觀展者用手機對準模型,即可看到校園的環境永續設計特點,讓綠建築不僅是獲獎的優秀成果,更是一個精心設計的教育實踐。

1014_4.jpg
本次作為【圓未來之行】展區的鹿江國際中小學,即是榮獲公共工程金質獎的綠建築場域,民眾可透過掃描模型上的標示點探索其中的永續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五:你看不見的城市隱形治理設計,一地多用校園複合蓄洪池

展區中,將「全國首創校園複合蓄洪場─地下停車場兼蓄洪池」,透過立體模型結合電控薄膜,呈現蓄洪場域與生活場域的結合。看資源如何整合應用,超越既定印象,創造一地多用,融合教育、社區、防洪機能的複合設計新模範,表達城市韌性設計的新可能。

1014_5.jpg
〈全齡照護網〉展示一站式長照大樓,民眾走至定位即可揭露對應設施的照護服務。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六:回應健康共融的生活型態,窺見一站式長照大樓、共融公園等

健康共融的生活型態,城市是如何回應的呢?展區中也將呈現城市「全齡共享」的生活設計典範,讓不同的年齡層,都能被承接、照護與支持,展出:因應共融需求而設計的一站式長照大樓,內含不老健身房、托嬰與育兒親子館、長照創新等多項措施,只要踩在地上互動點位,便會亮起相應服務的大樓樓層,完整了解一站式長照大樓的服務項目。此外,也設計了「反應力x不老健身房」、「全民運動」等互動感應投影遊戲,以及未來「共融式遊戲場」投票選擇,表達未來城市規劃意向,提供參與城市共融的連結與共造,傳遞永續、人本兼容並蓄的溫柔回應。

亮點七:探索時間如何轉譯新生?走進老屋再造活化空間

展區概念中,回應300年的城市建設新舊共生,「時光新生所」打造出「老屋點燈造型故事屋」,精選五組代表案例,從老屋前身到改造過程,以及此刻的成果,看見老屋與社區、青年與夢想、創業與創新,透過建築再造表達當代生活的新生命與城市活力。

1014_6.jpg
〈時光新生所〉以翻牌形式呈現老屋整修前後的使用對比。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八:情境式體驗未來車廂,城市藍圖引導對未來的渴望期盼

當過去、現在被梳理完整後。未來會是什麼呢?「未來城市展區」則以縫合、綻放、圓滿、快捷幸福未來為題,透過「情境式劇場」,讓觀展者置身未來車廂中。搭乘未來號看著窗外,播放著目前規劃的未來藍圖,當旅程來到終點,未來就是始於現在的行動。邀請你共同參與種種希望與可能性。

1014_7.jpg
【圓未來之行】展區內的未來車廂,在車廂兩側呈現城市未來規劃遠景,帶給每位觀展者沉浸式體驗快捷幸福未來。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九:建築AI互動選擇,未來共創基地展區實驗計畫

彰化縣長王惠美表示,「未來城市的藍圖,必須由民眾共同描繪,唯有大家的想法與創意,才能讓城市更貼近生活、貼近人心。」因此,「未來城市共創基地」設計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
以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影響城市發展指數,並由 AI 生成建築於畫面上,最終於大顯示螢幕上看到共創未來城市的樣貌。
透過互動體驗,民眾得以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展項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基地。

1014_8.jpg
〈未來城市共創基地〉可透過平板互動生成多種建築,邀請民眾一同建設未來的理想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亮點十:戶外串聯生態作品區,看行動如何實踐永續?

最終,來到更宏觀的探討彰化未來城市的環境,傳遞三大核心:未來想像、智慧永續循環、綠色療癒,將其展現於生態設計作品中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往事河光.未來亭〉、〈漂泊之所〉,分別呈現自然環境保護,由在地師生共創孕生作品、以太陽能系統呈現未來資源的自給自足,及將彰化歷史重要的戎克船體轉化休憩裝置。回扣彰化的起點主軸:生態環境與幸福宜居生活,完成一趟精彩的「圓未來之行」體驗。

1014_9.jpg
【圓未來之行】戶外展區中的展品:〈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呼籲大眾綠色環保、永續循環的重要性。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