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法國攜手臉書打擊仇恨言論,看網路言論自由是否被無限上綱
從法國攜手臉書打擊仇恨言論,看網路言論自由是否被無限上綱
2020.01.21 | Facebook

近年來,在網路社群與線上服務的興盛普及下,雖然助益了小型群眾或興趣團體擺脫距離和時間限制而加強聯繫,但也同時讓極少數心懷仇恨的反政府或反社會人士,趁此機會糾黨成眾,並利用同溫層效應不斷擴大影響程度,已隱隱然成為民主法治國家裡的潛在未爆彈。

法國立法嚴拒仇恨言論,Facebook首當其衝

因此,媒體在2019年6月底報導Facebook與法國政府合作打擊仇恨言論,並不讓人感到意外 ── 但這仍是全球首例。 法國Facebook用戶若涉嫌在臉書上發表仇恨言論,其身分個資將被Facebook提交給法國法院,方式與處理恐怖主義案件相同。但不論是Facebook或其他美商,此前對這類的合作都抱持著保留態度,主要原因是美、法皆無法律強迫企業配合。(推薦閱讀:社群9大違規地雷別踩,Facebook發動「萬人大軍」打擊惡意內容

僅供報導用途_shutterstock_641460358_馬克宏
為了遏止仇恨言論及假消息在網路上流竄,法國總統馬克宏表明,將採取積極的管控措施,希望成為全球領頭羊。
圖/ 360b via shutterstock

美系網路巨擘以往宣稱基於「言論自由」而難以強制管理,也擔心管理措施會在缺乏司法獨立的特定國家中遭到濫用。不過針對犯罪行為,Facebook其實早就與法國司法部展開合作,但僅止於恐怖主義及暴力行為,且須在法官提出正式要求後,才將嫌犯IP地址和身分數據交出來。

然而,上述的合作將讓仇恨言論「不再」被視為言論自由的一部分,而是與恐怖主義、暴力行為列為同一級別

法國也透過議會立法,要求網路服務業者須在24小時內移除仇恨言論,科技公司若無法採取相應措施,從網路刪除不當言論,將可能面對相當於其全球收入4%的罰款。隨後法國議會也於2019年7月立法通過,表示Facebook或Google等社群平台、搜尋引擎業者,須在24小時內移除仇恨言論,否則將處以最多高達125萬歐元的罰款。除了要求網路業者主動移除仇恨言論之外,也對使用者提供檢舉濫用按鈕功能。

法國國會以434:33的高額同意比例通過了上述的科技法案,法國總統馬克宏也表明,將積極管控仇恨言論及假消息散播,希望法國成為全球領頭羊。再加上Facebook執行長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也表示,希望此項措施能成為在全歐盟實行的藍圖,顯見管制仇恨言論將成為管理網路社群及線上服務的政治正確。(推薦閱讀:與Facebook遇上同樣難題,YouTube再增兩大禁令

仇恨言論管制能否普及全球,將成待解難題

然而,如同美系廠商擔心此類措施將在缺乏司法獨立的特定國家遭到濫用,因此,若各國政府要求須一視同仁執行仇恨言論管制,將成為跨國網路服務業者待解的難題。尤其Facebook為全球網路服務業者巨擘之一,此次與法國政府的合作將有兩種影響:第一是法國政府將隨即敦促Google、Twitter等業者能與Facebook一樣協助打擊仇恨言論;第二是其他國家政府恐怕將依循法國模式,要求跨國網路服務業者比照處理。

但如何避免缺乏司法獨立的特定國家濫用,甚至侵害政治反對者的言論自由、人民權利或人身安全,勢必考驗著跨國網路服務業者的執行能力與政商關係。再者,以人工智慧分析阻絕仇恨言論,是否會造成言論管制與網路長城,也是難解的議題。

僅供報導用途_shutterstock_161509835_google北京
Google的Dragonfly(蜻蜓計畫)被認為是專為中國大陸量身打造的搜尋引擎,引發各界質疑。
圖/ testing via shutterstock

以Google的Dragonfly(蜻蜓計畫) 來說,Google自2010年因拒絕執行中國大陸政府的審查規則,而退出當地市場,但近年來發展的Dragonfly卻被內部員工質疑,是專為中國大陸政府設計來控制搜尋結果的特定搜尋引擎。

雖然Google首席隱私長Keith Enright在2018年9月出席美國參議院的商業、能源和運輸委員會,與其他科技業代表討論數據隱私與消費者保護的議題時,曾表示將盡力審查Dragonfly計畫,以符合隱私保護的原則,並確保Google所有產品均能符合對用戶的價值觀及承諾,不過仍然引起社會大眾極大疑慮。尤其Google於2017年在北京成立AI研發中心,並參與人工智慧技術的中國相關社群,未來是否會將其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或其他資訊科技技術,用來協助篩選特定言論,將與其未來網路服務高度攸關。

雖然政治箝制與仇恨言論大相逕庭,但對位居中立的資訊科技來說並無導入差異,它能協助民主國家消弭仇恨言論,也能讓極權國家厲行政治箝制,並打擊政治反對者。

若跨國網路服務業者與特定國家進行合作,恐將難以避免相關爭議,而影響原本主要使用者的信賴度與觀感。(推薦閱讀:終止連員工都不知道的秘密計畫!Google解散中國版搜尋引擎開發團隊

難逃國情影響,推動在地服務須審慎因應

台灣以自由開放和言論暢達為亞洲民主國家標竿,但是當美歐日深受仇恨言論撕裂人民和諧之際,如何在全然保障憲法賦予人民權利的同時,消弭仇恨言論的負面影響,是我政府責無旁貸的重要任務,同時也是海內外業者在台灣推動網路社群和線上服務時,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首要之道,檢視海外網路服務業者與主要民主國家的因應對策,從中釐清仇恨言論的判別分際,以及網路業者所需面對的監管範疇,在避免侵害言論自由的前提下,建立可遵循且透明的因應機制。 對於戮力開拓海外市場的台灣跨國網路服務業者而言,由於網路服務不同於傳統商品,可依循舊有關稅貿易機制,規避違反海外國家限制進口的疑慮,其獨特的跨國際與無實體等特性,讓多數網路服務業者在海外遭到舉發,才會覺察各別國家的特殊政治、法律等商業環境。

台灣網路服務業者規模有限,與歐美日等大型跨國業者具極大差異。雖然戮力開拓歐美日成熟市場或新南向新興市場,但對海外特殊經商環境的了解仍多有不足。因此,除了檢視海外國家的網路服務監管制度,也要從中認識其法律制度與環境,才能讓相關網路服務業者得以規避海外風險。

責任編輯:陳建鈞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關鍵字: #Facebook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一個帳戶整合所有投資金流:永豐金資金管理帳戶,打造新世代「投資錢包」

在台灣,投資的第一步往往不是研究市場,而是跑流程。投資人首先要開立證券戶,過程中還得額外申辦一個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如果同時往來多家券商或涉獵不同金融商品,手上的交割戶就會越開越多,久而久之,資金與投資收益被分散在不同帳戶,不只增加管理難度,一旦忙碌忘了轉帳、交割戶餘額不足,還可能面臨違約交割的風險。

這套交割制度雖然保障了交易安全,卻也讓不少投資人覺得進場門檻比想像中更繁複,投資體驗因此大打折扣。永豐金證券總經理蘇威嘉表示:「永豐金證券很早就觀察到這個市場痛點,在『分戶帳』服務上路後,我們看到一個能夠改善流程痛點、讓投資管理更有效率的機會。」

為此,永豐金證券推出「資金管理帳戶」,以「投資錢包」的概念重新整合投資人的金流,讓投資人透過單一帳戶即可掌握各項投資的資金流入與收益,不必在多個交割戶之間切換,讓投資管理變得更直覺、更便利,也讓投資績效更容易被看見。

創新1》開證券戶不必再加開銀行戶

蘇威嘉進一步說明,資金管理帳戶為傳統證券交易流程帶來三個創新,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投資人能夠直接使用自己原有的銀行帳戶作為交割戶。

目前永豐金證券已串接25家銀行,投資人可以從中選擇慣用帳戶進行綁定,而且整個綁定流程都能透過手機App完成。對於新手投資人而言,開立證券戶後就能直接開始投資,不需要再跑一次銀行申辦交割戶;至於已在永豐金證券交易的客戶,也能改用自己最熟悉、最常使用,甚至具有特殊意義的銀行帳戶進行交割,讓投資相關的金流能在同一帳戶中運作,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創新2》自動授權扣款、降低違約交割風險

在資金管理帳戶的基礎上,永豐金進一步從使用者體驗出發,以eDDA電子直接扣款授權機制為核心,提供自動授權扣款與入金申請兩大功能,打造證券交易流程的第二項重要創新,不僅省去投資人在不同App間切換的麻煩,也能避免因為忘記轉帳或餘額不足所導致的違約交割風險。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表示,只要完成自動授權扣款設定,日後投資人在進行台股現貨交易時,系統會自動確認資金管理帳戶的餘額、是否足以支付「台股T+2日交割款」,若餘額不足,系統會自動從事先約定的銀行帳戶將差額轉入資金管理帳戶(投資人須確保約定銀行帳戶內有足夠資金),以確保交割順利完成。

永豐金證券
永豐金證券通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高政雍
圖/ 數位時代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形,交割前一天的帳戶餘額明明足夠,但隔天一早若剛好遇上信用卡、水電費等費用自動扣款,恐會造成交割款不足」高政雍認為,對投資人來說,若因帳戶上的小疏忽而傷及自身信用紀錄,實在非常可惜,因此,永豐金證券希望藉著資金管理帳戶,協助投資人從根本來避免這類痛點。

至於「入金申請」,凡完成自動授權代扣設定,爾後投資人只要打開永豐金證券大戶投 App的資金管理帳戶專區,就能直接點擊「入金申請按鈕」,把資金從綁定的銀行帳戶匯入資金管理帳戶,免額外再透過網銀App進行轉帳程序,且單筆匯入與匯出的上限皆為 5,000 萬元,不僅轉帳更方便,目前更不收取匯款手續費,長久累積下來,可以為投資人省下一筆不小的支出。

(備註:資金管理帳戶推廣期間,申請出金及授權扣款入金之銀行間通匯費用由永豐金證券負擔,惟永豐金證券日後保有優惠方案調整之權利。)

創新3》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資金管理更Easy

資金管理帳戶所帶來的第三項重要創新,是同時支援證券與複委託交易。無論投資人是買賣台股、美股、港股,採取定期定額或定股方式布局美股與台股,甚至進行台股的融資融券、申購競拍、有價證券借貸等交易,都能以資金管理帳戶完成交割;唯海外股票目前僅支援新台幣交付,未來則將視市場需求持續擴充。

過去,台股和複委託交易往往得綁定不同銀行帳戶,導致投資人必須在不同帳戶間反覆調度資金,不僅繁瑣,也容易在忙碌時漏轉、轉錯,增加管理難度。如今,只要透過一個帳戶即可支付所有交易往來,真正從源頭簡化了跨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流程。

化身投資錢包,重塑投資人的金流管理方式

蘇威嘉強調,永豐金推出資金管理帳戶服務,不僅是為了優化證券交易流程、提升投資人的操作體驗,更希望重新定義投資人在數位時代的投資管理方式,讓這個帳戶真正化身為「投資錢包」,一來協助民眾將投資資金從日常收支中獨立出來,二來完整記錄投資金流的變化軌跡,使投資績效、資產變動一目了然,還能逐步養成更有紀律、更有效率的投資習慣。

舉例來說,使用資金管理帳戶的投資人,可以再進一步於永豐金證券的豐存股平台,使用股利再投入功能。爾後當股利發放至資金管理帳戶時,只要沒有出金申請,即可將配發股利留在資金管理帳戶中,讓系統協助執行定期定額策略的同時,還能將配發的股利自動再投入市場,確保每一筆投資績效都有望創造複利,成為累積資產增值的一部分,避免發生股利回到日常使用的銀行帳戶後「不小心花掉」的狀況。

(備註:股利再投入功能及適用範圍,依豐存股平台公告為主)

目前,資金管理帳戶上線雖然只有一個月時間,但使用率已突破 20%,顯示投資人對更直覺、整合式的資金管理方式有明顯需求。蘇威嘉表示,未來,永豐金證券將持續優化相關功能並擴大應用場景,讓投資人能以單一帳戶完成資金集中、靈活調度與多市場交易,全面提升理財效率與使用體驗。

為鼓勵更多用戶體驗資金管理帳戶,永豐金證券也設計了「過關打怪」式的互動行銷活動,只要在活動期間完成指定任務,就有機會獲得限量900 元的股票禮品卡,還能參加iPhone17 Pro Max等好禮抽獎。若想提升投資效率、改變過去繁瑣的資金管理模式,現在正是申請資金管理帳戶的好時機。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