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串流平台YouTube更新了旗下的仇恨言論相關規範,新規則包含強制禁止任何優越主義,依據年紀、性別、種族、言論、性向等理由來歧視他人的相關影片,另外,否定真實事件來操弄人心、讚揚納粹主義等影片,也從平台上禁止。
YouTube會更新規範,全都來自於上週的一起爭議。
新聞媒體集團Vox的記者卡洛斯.馬薩(Carlos Maza),在YouTube上定期上傳名為「Strikethrough」的系列影片,然而,另一個YouTuber史蒂芬·克勞德(Steven Crowder)則會在記者馬薩上傳影片後,馬上上傳相關內容,但含有攻擊言語的影片,如稱呼記者馬薩為「同性戀Vox精靈」、「同性戀墨西哥人」等。
上週,記者馬薩上傳了一部影片,集結了克勞德攻擊他的影片,並且寫道:「這些幾百萬點閱數,讓我每天醒來就像面對一道建築在社群媒體上,歧視的牆。」史蒂芬·克勞德的頻道訂閱人數共有380萬人。
YouTube一開始並不打算採取強制行為,認為史蒂芬·克勞德的影片介於「辯論」領域,並不真正違反既有規範。隨著爭議逐漸加大、LGBT社群開始群起反對後,YouTube在前日更新了旗下的仇恨言論政策:
- 因為年紀、性別、種族、宗教、性向等因素,攻擊他人、認為自己比他人優越的影片,都會被YouTube禁止。
- 否定既定真實事件的陰謀論相關影片,如否定911事件的真實性,也會被移除與禁止。
- 假新聞也在管制範圍內,當在影片中散布不實消息時,YouTube也會減少這些影片出現在推薦清單的機率,減少他們的曝光率,同時盡量把知名新聞品牌內容放在推薦影片中。
- 若YouTube頻道持續違反仇恨言論規範,他們將無法透過Super Chate廣告功能獲利。
孩童觀看內容也進一步管制
就在幾天前,YouTube才被指控旗下的推薦演算法會推播半裸孩童內容影片,給一些觀看與性相關影片的用戶。
基於YouTube是一個橫跨年齡層的平台,這樣的演算法問題,可能導致孩童意外接觸不適當內容。對此,YouTube更新政策,讓孩童無法在沒有成人陪伴下使用直播功能,另外,演算法也不再推薦那些描繪幼童在危險情況相關影片。
就在今年2月,YouTube才禁止他人在孩童相關影片之下留任何評論,來預防有心之士寫下不適當的內容,進而被心智尚未成熟的孩童看到。
YouTube最近就像先前的Facebook一樣,開始被大眾檢討平台上的內容,以及是否該設下相關限制,以防不適當內容散布。
然而,這兩大平台都還面臨著一樣的問題:在每天大量上傳內容中,如何事先預防,讓不當內容在上傳過程就被擋下,而不是在上傳平台被檢舉後,才一一追在後面撤下內容?
資料來源:Variety、The Verge、BB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