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Cebit電腦展 看未來五大科技新趨勢
由Cebit電腦展 看未來五大科技新趨勢
2004.04.01 | 科技

趨勢1   ** 走出代工專注品牌發展**
在Ceibit展場上,除了能看到技術與產品的創新外,資訊業者自身的企業轉型也是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趨勢。相較於宏碁、明基,一直堅守專業代工角色的鴻海,也有重大轉變。去年主機板出貨量高達2000萬片的鴻海,今年更打出自有品牌「Foxconn」的主機板、散熱器等產品,看來發展自有品牌已成為代工業者的下一個目標。
對於許多台灣業者而言,代工一直被視為發展命脈,但代工毛利不斷下降也讓許多代工業者亟思新出路。宏碁與緯創分家後專注品牌,讓宏碁在市場上連戰皆捷;如今鴻海除了原先的連接器產品外,再推出自有品牌的主機板,由此可見發展品牌的重要性。
除了鴻海,曾經在1999年推出自有品牌Q-lity、卻因與代工品牌衝突,不得不退出自有品牌戰場的廣達集團,今年不但首次參加Cebit,更透過旗下廣明光電轉投資的通路公司NU Technology,以NU品牌光碟機、監視器企圖打入消費性電子市場。
對一直以代工為主的台灣科技業者而言,幾家資訊大廠推出自有品牌的動作,象徵的是台灣在資訊業上再度向前跨出一步,但品牌是否會與代工業務產生衝突,則需持續觀察。
今年Cebit電腦展共吸引全世界6411家業者參與。會場依舊熱鬧,台灣廠商的參展意圖,卻已逐漸在變。
3月,德國北部城市漢諾威(Hannvor)冷冽如昔,街道上風吹得緊,天空不時下著雨──世界最大的Cebit電腦展,就在這個人口只有52萬的小城市舉行。
對照展場外冷得讓人直打哆嗦的天氣,場內卻是熱切激昂。德國資訊科技、電信與新媒體協會(BITKOM)會長柏區厚(Willi Berchthold)表示:「科技業將會重新扮演經濟成長的引擎。」
對主辦國德國,甚至是許多資訊業者而言,過去幾年的經濟不景氣確實有如酷寒般的難熬。
歷經2000年網路泡沬化後連續三年參展業者的數量衰退,2004年Cebit電腦展終於再度回到自全世界64個國家的6411家業者參與的規模;自2003年底各國景氣逐漸復甦後,許多業者更將這次的電腦展視為科技業景氣再起的分水嶺。
3月17日傍晚,在德國總理施洛德與日本新力社長安滕國威的共同揭幕下,為期一週(3月17日至3月24日)的Cebit電腦展正式揭開序幕。這個吸引各國大廠進駐的展覽,除了今年大會的標語是「捉住明天的潮流(Get the Spirit of tomorrow)」。在這個全球最大的電腦展中,科技業者無不卯足全力展出自家最新最好的產品,即使CES(消費性電子展)已逐漸崛起,但沒人能否認Cebit展仍在資訊界具有引領趨勢的指標性意義。

趨勢2歐洲將是兵家必爭之地
今年Cebit的參展業者從2001年的8100家下降至今年的6411家,即使盛況不如以往,但亞洲參展業者的攤位卻不斷增加,Cebit已成為亞洲業者打入歐洲市場的重要跳板。以參展數來說,大陸就有189家、南韓167家、香港140家,攤位成長至少上升兩成;至於台灣更有高達709家業者參展,一舉成為今年Cebit的最大參展國。
由於台灣品牌宏碁、華碩的成功,歐洲市場已被許多亞洲業者視為自有品牌要打入國際的首要戰場,像是宏碁在歐洲的獲利就占了整體營收的六成,而且相關產品的市占率更不斷上升。

此外,宏碁還大手筆贊助法拉利車隊,推出法拉利的紀念型筆記型電腦,就是要迎合歐洲人喜愛賽車運動的胃口。
至於明基,除了贊助2004年歐洲盃足球賽外,今年的攤位更以足球作為主題。走進明基攤位,不但能看見一顆超大足球模型,明基還借來歐洲國家盃冠軍獎盃。歐洲國家盃吉祥物Kinas更不時與參觀的民眾拍照、玩遊戲,代表明基參展的明基全球營銷總部總經理王文燦表示,藉由贊助歐洲人最喜愛的足球運動,更能傳達出明基「享受快樂科技」的企業形象主軸。至於三星則是贊助雅典奧運,並在會場外放置上大型奧運活動看板,以吸引更多入場民眾的注意。
除了創意之外,台灣參展廠商的攤位更是一家比一家大,像是大同租下二館176平方公尺的攤位並出動旗下六個事業部門參展;其他如主機板業者的華碩、技嘉、微星、精英、浩鑫參展攤位更高達400平方公尺以上,以展出他們的主機板及因應數位家庭潮流所研發的眾多產品。對於亞洲業者而言,Cebit的重要性更將隨著他們搶進歐洲市場而不斷增加。
一直以來Cebit都是資訊業者競逐的場所,但隨著美國秋季電腦展Comdex fall的式微與消費性電子展CES的崛起,Cebit也開始轉變成為家電、資訊、通訊業的競技場。展場中更可看出數位家庭、產品匯流、品牌、亞洲勢力崛起等趨勢,隱然成型。雖然參展業者數量不如以往,但沒人能忽略這個世界最大的電腦展,仍是觀察未來科技業發展趨勢的重要指標。

趨勢3
多功能酷炫手機紛紛出籠
除了數位家庭的新產品外,走進各家資訊大廠的攤位,消費者還能拿起最新、最炫的手機試用。對於手機的發展趨勢,明基網通事業群總經理陳盛穩認為,「未來手機市場不易再出現單款長銷的機種,手機廠生存的關鍵會是少量多樣,」除了多樣化,多功能更是手機發展重點。
諾基亞(Nokia)、摩托羅拉(Motorola)、三星(Samsung)、阿爾卡特(Alcatel)等業者都展示未來數月將陸續推出的多功能與外型酷炫的手機。如今照相手機不但突破百萬畫素,更不再是單純的傻瓜照相手機,還強調更多的影音功能。
多功能手機市場之大,更讓相關業者不敢輕忽,諾基亞總裁佩提加(PekkaAla-Pietila)就表示,「到2007年手機娛樂服務市場將達600億歐元,」因此諾基亞也推出擁有百萬畫素、4倍變焦功能的照相手機Nokia7610以因應市場需求。至於摩托羅拉除了推出具有相似功能的A1000手機外,更推出另一款具有MSN及MP3、Mpeg4影音播放功能的全方位娛樂手機E1000。
除了照相手機外,3G手機也是通訊業者今年強調的重點,其特色是強調多媒體功能。除了三星、摩托羅拉幾家國際大廠外,明基陳盛穩也表示,將與歐洲系統業者簽署合作同意意向書,共同開發3G手機,隨著相關業者陸續加入,3G手機市場只會愈來愈熱。

趨勢4
技術標準 不斷推陳出新
對許多業者而言,Cebit也是新技術與標準的宣誓地。
即使3G手機已成為眾多手機業者極力發展的目標,但IBM和Nokia卻開始力推另一種WiMAX(又可稱為802.16)通訊標準;不同於3G,WiMAX不但在速度上比3G快了30倍,而且訊號覆蓋範圍也比3G高出10倍,基地台少、成本較低,連英特爾也開始討論這種標準的可行性。
摩托羅拉的無線事業主管納姆賽克(Adrian Nemcek)表示,「對固網業者而言,這是個絕佳的機會,消費者在3~4年內就可用到WiMAX技術,」對於投入大量金額建構3G網絡的行動電話業者而言,WiMAX的出現也讓未來3G發展的成功與否多了不確定變數。
除了WiMAX外,飛利浦全球總裁達特因(Gottfried Dutine)指出,飛利浦將與新力共同推廣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離無線通訊標準)技術,希望藉由這項技術早日實現安全的移動付費等功能,「NFC將能讓消費者更容易親近數位娛樂、而且能更快建立無線網域的連結,」達特因指出。未來消費者將能利用這項技術從手機上下載相關的資訊或付費,甚至還能進一步運用在DVD Player等家電產品與汽車工業上。

趨勢5
數位家庭產品炙手可熱
走進會場,四處可見的仍是以數位家庭概念為主的攤位布置。延續1月美國拉斯維加斯消費性電子展(CES)的熱力,過去一直只有資訊大廠參與的Cebit展,也成了資訊、家電大廠對決的新戰場,除了傳統會場所熟知的資訊業者微軟(Microsoft)、英特爾(Intel)外,像是家電業巨擘如新力(Sony)、松下(Panasonic)等,更是大手筆包下展場攤位,紛紛推出數位家庭相關概念的產品。
而國內參展的業者,除了華碩、技嘉、明基等資訊業者外,像是大同、東元這些老字號的家電業者也積極參展,甚至包括首次參展的面板大廠奇美電子;因為數位家庭所傳達出的不再只是概念,更是業者向外界展示技術實力的場所。今年最熱的仍是依數位家庭概念所發展出的液晶電視、媒體中心(Media Center)等產品,大同總經理林蔚山就指出:「產業界線愈來愈模糊,唯有跳出既有的產業框架,才得以掌握市場趨勢。」
為了搶下數位家庭帶動的數位電視購買商機,液晶面板業者三星、LG、奇美電、友達更是全部集中在21館,展示從15到47吋、甚至更大尺寸的液晶電視產品與面板。
對於液晶面板產業的發展,DisplaySearch台灣區總經理王健二認為,「台灣TFT-LCD產業今年將有機會躍居世界第一,市占率達42.2%,超越南韓的41.4%,」明基數位媒體事業群總經理陳其宏更樂觀的表示,「今年歐洲有歐洲國家盃足球賽與奧運兩大體育競賽,加上景氣復甦,會提高消費者購買大尺吋電視的意願,」他認為今年全世界光是液晶電視市場就有800萬到1千萬台的規模。
除了液晶電視,媒體中心仍是各家業者的發展重點。雖然對於媒體中心的發展、功能型式看法不同,但強調未來數位家庭將藉由媒體中心來連結、資訊產品的運用將如家電產品一樣、能隨時隨地在家中的任何地方使用的看法卻是一致。因此各家業者仍將媒體中心視為發展重點,像是富士通西門子、微軟、大陸的聯想都將展場布置成數位家庭的型式,並推出相關產品來串聯其他家電、資訊產品;國內業者像是華碩推出的Digimatrix或是微星的MEGAPC,也都能嗅出這樣的味道。隨著各國數位電視的陸續開播,相關的數位家庭產品的熱度勢必跟著升溫。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你是否曾好奇,為何今日的手機能在艷陽下持續運作,而電動車也能從零下的極地順利駛出,精準感測周遭環境?

看似尋常的應用場景背後,其實隱藏著一顆默默進行的「溫度偏移校正」關鍵晶片。這類負責環境感知、並能進行溫度補償的「驅動晶片」,是電子元件穩定運作不可或缺的一環 。然而,這塊高階驅動IC的研發,長期以來卻是臺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相對薄弱的環節,使得臺灣眾多在零組件領域傲視全球的廠商,在高階應用市場中受制於人。

矽眾科技鎖定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要替臺灣補足產業鏈缺口

「我們臺灣在零組件領域,其實有很多世界第一,例如在全球市佔率領先的振盪器,但始終難以打進高階產品線,就是因為缺少能驅動這些零組件的高階晶片。」矽眾科技創辦人陳世綸開宗明義地指出產業痛點。他解釋,許多臺灣零組件廠商雖擁有卓越的製造能力,但在高階驅動晶片上卻高度仰賴美日大廠,而國際大廠往往不願開放最先進技術,臺灣廠商因此缺乏在價值鏈高附加價值鏈段的話語權,只能在低利潤的紅海市場中競爭。如何打破技術封鎖、強化自主關鍵技術,成為臺灣電子產業邁向國際高端市場的關鍵課題。

而矽眾科技的成立,正是為了補上這道斷鏈而生。作為少數專注零組件驅動晶片矽智財(Silic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 IP)開發的企業,當AI運算與電動車市場爆發性成長,矽眾科技以可重複授權、穩定可靠的矽智財解決方案,成為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推手。陳世綸說當高階電子產品對穩定性的要求日益嚴苛,就更考驗元件必須能在高溫、低溫甚至劇烈溫度變化下維持效能。這正是「溫度補償」(Temperature Compensation)技術的關鍵價值所在。

「矽眾科技的IP 就像貼心的助理,提醒元件「冷了多穿衣服、熱了脫下外套」,透過溫度補償即時調整參數,即使處於零下 40 度的嚴寒或高達 140 度的酷熱環境,訊號依然能保持精準一致。」陳世綸生動地形容 。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圖/ 數位時代

他進一步解釋,晶片內整合了類比的溫度感測器來偵測環境溫度,並將數據傳送給數位電路進行判斷與分析,數位電路再發出指令,精準校準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感測器的參數,確保其在不同溫度下都能提供正確值,避免因溫度變化導致的誤差和功能喪失,例如手機熱當或汽車失靈 。這種「類比感知+數位判斷校準」的整合能力,正是矽眾科技在高階驅動晶片領域所構築的技術壁壘。

陳世綸表示,矽眾科技之所以選擇IP這條賽道,正是看準了其在產業中的獨特價值。作為IP公司,其設計模組能適用於從0.18微米的成熟製程到小於10奈米的先進製程,客戶可根據自身產品需求快速整合,大幅縮短開發週期。這種靈活性,不僅讓矽眾能服務更廣泛的客戶群,也賦予了臺灣零組件廠商快速切入高階市場的機會。

晶創IC補助計畫奧援,矽眾科技以IP挺進高階市場布局全球

然而,IP的研發是條燒錢的漫漫長路。陳世綸坦言,由於IP的價值在於其穩定性與可重複使用性,但要達到這個門檻需反覆測試與驗證 。他透露,矽眾科技的IP中,每個驅動電路區塊都必須經過數次的設計定案(tape-out)與實體測試,而每次的成本都高達數萬至數十萬美金不等。「沒有政府的計畫支持我們根本做不到,」陳世綸感念地表示,而他口中的計畫正是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所推動的「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下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讓團隊得以持續突破與精進,追求每個電路區塊的極致穩定性與精準度。

晶創IC補助計畫的資金補助,不僅加速矽眾科技的測試進程,也成功讓這個具備溫補能力的高階驅動晶片IP跨入車用與AI市場 。陳世綸說明,此IP主要針對高階MEMS零組件,特別是應用於5G手機、低軌道衛星、AI伺服器中需要高頻率、高準確度且耐溫的振盪器 。同時,它也符合嚴苛的車用認證,確保車載系統在極端溫度下的穩定性 。此外,此IP亦可支援手機中的胎壓偵測、高度偵測等MEMS感測器,因未來的電子產品將大量使用這類元件,且需具備溫度補償能力以維持精準度 。

如今,矽眾科技已與美加、日本、歐洲及臺灣等國內外大廠展開合作。陳世綸欣喜地表示,許多客戶原本因買不到關鍵驅動晶片而受限於低階市場,現在矽眾科技的IP補上了這一塊,他們也終於能進軍高毛利產品線。目前,已有合作夥伴將矽眾的高階驅動晶片IP導入車用認證流程,未來甚至可望進一步進入低軌道衛星與醫療穿戴市場。

矽眾科技站穩利基市場,與全球MEMS企業共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
圖/ 數位時代

比起一家公司從頭到尾包辦整顆IC的傳統模式,IP公司更像是站在舞臺後方的設計者,協助每一位客戶量身打造表演服、背景道具與燈光效果,讓他們能快速踏上國際舞臺。「我們不做整套產品,但我們讓臺灣的零組件有機會躋身高階應用,不再只是代工。」陳世綸堅定地說,矽眾科技的策略,是站在面對未來5到10年需求的位置上,看見即將來臨的市場缺口,然後在它出現前就先把技術準備好 。

「我們希望矽眾科技未來是跟著全球 MEMS 企業一起共舞,」陳世綸生動的描繪出公司的願景,矽眾科技透過獨特的IP商業模式、關鍵的溫度補償技術以及晶創IC補助計畫的強力奧援,不僅成功在利基市場中站穩腳步,更為臺灣半導體產業開闢了一條高值化的新路徑。這項成果不僅是矽眾科技自身的里程碑,也證明臺灣的IC設計實力,已在全球高階半導體供應鏈中找到了新的戰略位置,從過去的「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引領臺灣零組件產業邁向更高層次的全球市場競爭力。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矽眾科技
- 創辦人:陳世綸
- 核心技術:5G通信、人工智慧、物聯網、車用電子矽智財(IP)設計服務
- 資本額:新臺幣1仟700萬元
- 員工數:6人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