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型甜美的模特兒,坐在陽光斜灑的樹下悠閒喝著咖啡,一旁側立著約莫書本大小的藍色電子產品。這裡是日本電子業者先鋒(Pioneer)的產品發表會,模特兒身旁擺著的,正是先鋒力推的DVD燒錄器。
跌入谷底! LD垮台,成為虧損禍源
先鋒,一個你理當不陌生的名字。五年級以上的你,因為它是高級音響配備的代名詞而熟悉;七年級的你,可能因為它的DVD燒錄器、DVD錄放影機或電漿電視而對它印象深刻。
從昔日音響產品領先品牌,到今日雄踞電漿電視與DVD產品的一方之霸,1995與96年間,先鋒卻曾經歷嚴重虧損的低潮時期,後來成功跳脫泥淖,平步青雲。同樣有V字型翻身的事實,但先鋒的跑道換得讓人意外了點。
1980年代後半,先鋒因為自身獨大的雷射影音光碟LD而在卡拉OK業界春風滿面,甚至在1991會計年度獲得有史以來最高獲利343億日圓。但好景不常,1995年度,先鋒跌至最低潮,虧損了將近100億日圓。原因很簡單:卡拉OK店的播歌技術有所改變,LD已無用武之地。未能提早發現消費者需求的轉變,讓時任先鋒總裁的創業者後代松本誠引疚辭職。
救亡圖存! 裁員整頓,專注核心產品
為求救亡圖存,接手的現任總裁伊藤周男成立了「顧客滿意經營推進室」,希望從此先鋒在經營時能更重視顧客。「我已經不想再去回想那段苦日子,」以工會會長身分轉任顧客滿意經營推進室室長的校條亮治表示,「那時還以為公司要倒了。」
上任後的伊藤周男,除了在1996年9月裁員千人,為有史以來最多之外,又在1998年8月推行「2005願景」,包括企業識別標誌的更換,以及將資源集中於DVD、電漿,以及汽車導航系統之上。這三類產品,目前竟成為先鋒自己的「三神器」,每個都是該類市場上數一數二的玩家。
為什麼選擇這三者?原因很特別,但也很自然。首先,由於先鋒的音響大廠背景,把過去用聽的聲音「影像化」,成為先鋒的一大願望。1980年,先鋒在美國銷售第一台家用LD播放器時,曾因「全面進軍錄影帶好還是LD好」而爭論,最後才由LD勝出。由LD改朝DVD努力,其實不讓人意外。至於向電漿電視進軍,伊藤周男表示,是因為「要把LD的高畫質影像美美地用大螢幕觀賞」。電漿面板的生產,也讓先鋒過去因生產LD而累積的細微技術得以派上用場。汽車導航系統則是汽車音響的延伸,用意只在滿足消費者「不想迷路」的心理。
因LD而跨台,又因為LD的關係而選擇了新方向,外人看來,先鋒現在的成功,是帶了點「剛好押對寶」的感覺,難怪一位新力的技術人員說,「他們這像是中了彩券一樣」。
在集中資源於三大產品領域的同時,非核心業務,先鋒也果斷以放手收場,包括LD相關事業,以及1996年曾進入,而在2001年退出的手機事業等。
起死回生! 事業版圖,跨足OLED領域
由於嗅到1998年長野冬季奧運會會有需求,先鋒在1996年春開始致力於每年量產3萬台電漿電視,但由於良率只有20%,大幅虧損在所難免。「要投資設備時還真有點猶豫,」伊藤周男回想。一直到1999年,良率終於到達八成,算是不會賠錢的了。今年2月,先鋒還宣布收購NEC旗下電漿事業部,產能大躍進,可望在2005年度成為攻下全球22%電漿面板市場,年產量110萬片的最大業者。
在DVD錄放影機方面,雖然先鋒早在1999年底就推出全球第一款產品,但東芝與松下卻率先推出內建硬碟的機種,硬生生把先鋒幾達久九成的市占率打到2002年度上半的11%。痛定思痛,先鋒造訪消費者後埋首鑽研,在2002年11月推出內建80GB硬碟的機種,比東芝晚了2年,松下晚了1年,「如果再晚一點,先鋒的DVD事業就死了,」野村證券主任研究員片山榮一表示。但由於從硬碟轉燒為DVD的速度到達4倍,它順利成為人氣商品。
在3月底即將結束的2003會計年度中,先鋒預計會有250億日圓的獲利,而在價格有可能急速下跌的DVD錄放影機,以及預計還有好幾年可以撈的電漿外,下一個可能把先鋒的好運與踏實延續下去的,OLED(有機發光顯示器)會是其中之一。目前先鋒已是全球數一數二的OLED面板供應商,未來手機與汽車導航系統等產品若全面採用超薄OLED,先鋒的事業版圖可又要擴大了。
過去,先鋒的等號另一邊是音響;而在歷經谷底與改革、策略轉型的歷鍊後,現在的先鋒,應該可以算是營收雖不比新力或松下,但在「DVD、電漿」領域的影響力,卻毫不遜色的日本科技業小巨人。
先鋒小檔案
創辦人:松本望
創辦時間:1938年(前身「福音商會電機製作所」)
總公司所在地:東京都目黑區
現任總裁:伊藤周男
營收項目別:家產電子產品、汽車電子產品、專利相關收入、其他
2002年度營收:7122.68億日圓(海外60.5%,國內39.5%)
2002年度淨利:160.78億日圓 員工人數:34656人(2003年3月31日止)
2004年觀察重點:電漿、DVD錄放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