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陣子,日本電子大廠NEC(原名「日本電氣公司」,或譯「恩益禧」)的見報率還不低。3月初,它退出與三星SDI以49%比51%的比例合資,開發OLED(有機發光顯示器)的「三星NEC手機顯示器」(Samsung NEC Mobile Display)公司,把資產全數賣給對方;回到2月初,它把電漿面板部門賣給了電漿電視業者先鋒(Pioneer)。一年多到三年前,它也曾把雷射印表機事業賣給富士全錄(Fuji Xerox),把汽車電子產品事業賣給本田(Honda)。
務實! 分離DRAM事業, 但不退出市場
分開來看,它們或許都只是平凡的單一事件;但集合起來看,它們卻都是NEC力求V字型翻身的務實作法──把資源花在刀口上,不是刀口,就好聚好散。
2001與2002兩個會計年度,NEC的損益數字都不能算好,分別虧損了3120億與245億多日圓;令人難以滿意的經營數字,加速了NEC穩固中心舞台的意識。半導體,就是這個中心舞台的一大主角。
帶領NEC改革的大將之一,就是在2003年4月上任的總裁金杉明信。第一件事,他把一直以來的社內公司制廢除,重新編整為更明確的「IT解決方案」「網路解決方案」與「電子零組件」三大事業區塊。
除此之外,從198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NEC一直稱霸於DRAM市場,但由於設備投資不足,漸漸被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英特爾(Intel)等業者超前。但與東芝退出DRAM市場不同的是,NEC選擇切割與合作,分離DRAM事業,並與日立合資另行成立公司。
關鍵! 另成立子公司,協助市場融資
2002年11月,NEC又把DRAM以外的半導體事業獨立出來,成立「NEC電子」公司,負責大型積體電路的製造與銷售。這對NEC來說,是甚為關鍵的事件之一。之所以要獨立出去,其一是因為半導體的營收變動較大,這一著可以讓NEC本身的財務體質相對穩定。「這是綜合性電子業者的共通問題,一個集團裡的事業部門範疇過廣,會讓各事業部缺少損益意識。獨立出去,才能讓盈收改善,使之穩定下來,」一位日本證券分析師指出。
另一方面,新公司也可以做為在資本市場融資的得力助手;NEC電子於去年7月24日在東京上市後,果然成功募得900億日圓資金,同時也由於全球半導體市場氣勢不斷上揚,股價隨之飆漲,成為NEC手中的金雞母。
商機! 看重中國市場,準備發展3G
另一個我們比較陌生,卻是NEC重點領域之一的,是它的手機事業。雖然由於規格問題,台灣消費者並不熟悉其手機產品,但在市場規模不小的日本本土,NEC可是占有手機市場逾兩成的第一大手機製造商。金杉明信上任時,就曾規劃要在2003年度在中國與歐洲擴大五倍的手機事業。
對NEC這樣的日本本土手機大廠而言,若因為日本手機系統與他國格格不入等因素,而遲遲無法向海外推展,實在是一大損失,於是,從手機用戶數突破2.4億的中國向全球出發,遂成為其策略重點。「希望未來能讓銷售海外的3G手機,都在中國生產,」NEC總裁金杉明信毫不諱言自己對中國的看重。
去年底,NEC在中國與手機設計業者Techfaith以3:7的比例合資成立中訊潤通科技,為NEC設計手機,包括2.5G與即將啟動的3G,也包括以全球消費者為目標的機種,和中國內地市場的特有款式。要搶全球消費者的心,也要扎穩全球最大手機市場的根基。「在競爭激烈的中國手機市場磨練出來的出色產品,必然能成為競逐全球市場的競爭力量,」NEC中國移動終端開發中心總經理山崎耕司信心滿滿的表示。
在3月底即將結束的2003會計年度中,NEC預計可以有400億日圓的淨利,連續兩個年度虧損的惡夢,終於有了V字型翻身,畫上句點的機會。當然,一旦3G的世界全面到來,在店面看到NEC手機全面進軍台灣的你,就請別太意外了。
NEC(日本電氣公司,或譯恩益禧)小檔案
創辦人:岩垂邦彥
創辦時間:1899年
總公司所在地:東京都
現任總裁:金杉明信
營收項目別:IT解決方案(含PC及PC服務)、網路解決方案(含通訊事業)、電子零組件(以上三者合稱「電子事業」)、租賃事業、其他
2002年度營收:4兆6950.35億日圓(海外22.37%、國內77.62%)
2002年度淨虧損:245億5800萬日圓
員工人數:14萬6589人(2003年3月31日止)
2004年觀察重點:手機、快閃記憶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