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全球蔓延,美股指數大跌三成,就連避險的債市都出現恐慌情緒,逼出聯準會有史以來最強救市行動,端出兩兆多美元的資產購買計劃,終於讓市場快速反彈。
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科技股這次不是重災區,反而有不少受益於疫情,像是大家都不能出門只能網購日常用品而受惠的Amazon、在家辦公而大受歡迎的視訊開會軟體Zoom、居家隔離只能追劇的Netflix。
其實,恐慌性下跌過後,投資價值已浮現
再仔細區分的話,會發現科技股分為兩個類型,前面受惠的是第一類,另一類則受到疫情的衝擊,像是Facebook、Google這種以廣告為主要收入的科技平台,或是Apple、Tesla等以銷售產品與服務為主要業務的科技品牌,在疫情開始影響全球經濟之後大跌兩成,正以難得的打折價格出售。
市場震盪築底中,市場信心重建
不少投資人擔心,受益的公司股價不便宜,受創的公司又不知道情況會不會更糟糕?但沒有行動,就無法參與這次財富重分配,只要有點耐心,投資人將可迎來美好的回報。
市場仍在震盪,在疫情緩解之前,財報可能不好看,股價可能再度下跌,但美國聯準會以及各國政府的貨幣、財政措施雙管齊下,等於讓投資人有了後盾,這段情況未明的時間,就成了投資人佈局的最好時機。
定期定額搶先布局,危機終將帶來轉機
要搶得先機,投資人就得問問自己:做好準備了嗎?想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得先盤點一下自己,有多少可投資的現金?準備好一桶金,還得開好戶頭,透過穩健的定期定額策略分批布局,才能享受未來經濟復甦後帶來美好報酬。富蘭克林投顧整理的歷史資料顯示,過去三次股災,下跌30%後開始定期定額投資主要指數,獲利可期!
曾經經歷過股災的投資人一定知道,事後回顧,最可怕的不是當下的恐慌情緒,而是事後對於自己沒有採取行的的懊悔。巴菲特也曾說「別人貪婪時恐懼,別人恐懼時貪婪」,而數據證明,當年在恐懼中,將危機視為轉機的貪婪者獲得豐厚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