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台流推上巔峰!史上「最棒文化部長」卸任後,李永得如何面對「麗君障礙」?
將台流推上巔峰!史上「最棒文化部長」卸任後,李永得如何面對「麗君障礙」?

520總統就職典禮這一天,新任內閣正式接任,被業界稱為史上「最棒文化部長」的鄭麗君,終於卸下四年職務。

「台灣文化崛起指日可待,我要先退伍了,政務官有任期、兵役有役期,但是文化志工沒有期限,我不當部長當家長,未來就有比較多的時間可以當大家的文化志工、民間友人,繼續關注文化發展,」鄭麗君在卸任的兩天前,最後一次出席公開記者會時說道。

在鄭麗君任職期間,呼聲一直高居不下,她曾兩度提出辭呈,兩度被慰留,文化圈甚至還自主發起了「『文化向前走,部長不要走』公民連署」。

這四年來,鄭麗君究竟做了哪些事,獲得業界一致好評、戀戀不捨?而今(20)日正式接任的新文化部長李永得,從客委會主委轉身到這一步,面對「麗君障礙」,他該怎麼克服?對於台灣的文化產業,又有哪些見解與計畫?

業界評價極高,鄭麗君四年來到底做了哪些事?

文化振興、藝術發展、出版業務,廣播影視產業推廣⋯⋯文化部職掌工作,看似可以用一語帶過,但其實囊括的領域廣範又複雜,五花八門的藝文知識與產業know-how,文化部部長都需要掌握,才有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早在幾天前,鄭麗君已率先在臉書上發表「離職感言」,細數了這四年來做過的事,也是她這四年來的「政績總結」。

「文化是國家的根本」——這是鄭麗君一路上推動政策的根基,她訂定了「文化政策白皮書」,完成了《文化基本法》、《國家語言發展法》、《文化內容策進院設置條例》、《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設置條例》等重要立法。

此外,長期以來,台政府內閣以經濟掛帥,文化部的話語權相對有限,但在2019年,鄭麗君第一次為文化部爭取到史上最高預算,超過總預算1%、金額突破200億。

鄭麗君5.jpg
剛剛卸任的前文化部長鄭麗君,可能是史上最受歡迎的文化部長,被業界稱為「最棒文化部長」。
圖/ 鄭麗君臉書

另一項最大進展,無非就是文策院的成立。

想要再進一步推動文化內容產業,文化部需要不斷地和業界、業者溝通,但文化部畢竟是「政府部會」、是「公部門」,雙方還是隔了一條鴻溝,因此需要一個更貼近民間的「中間人」角色。

參考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KOCCA)的前例,文策院是行政法人,扮演的角色無疑就是「政府」和「民間業者」的橋樑,文化部負責策略制定,而緊接著要落實執行的任務,就交給文策院,也從國發基金編列100億預算給文策院,帶動民間投資。

「我上任到現在整整四年,台灣文創產值從8,200億上升到8,800億,電影出口、影視產業出口年年成長,出版產業也止跌回穩,」鄭麗君說道。

數字背後,是這四年間,台灣對自己的文化重新燃起的自信,「文化台流正在崛起,我非常非常有信心。」

《我們與惡的距離》、《返校》、《俗女養成記》、《想見你》、《誰是被害者》、《國際橋牌社》⋯⋯難道不是你我都看得見,最好的證明?

延伸閱讀:打敗Netflix奪下《我們與惡的距離》版權,CatchPlay讓「台劇之光」躍上國際

養成文化圈集體共識,讓台流重新被看見

「鄭部長和許多官員總有種『我施予你』的態度,完全不同,她是真的跟業界站在同一線,往同一個目標前進。畢竟文化人也很難搞(笑),但部長真的做到讓我們身為文化文人,會感到自豪,」牽猴子整合行銷總監王師說道。

沒有架子、身段柔軟、認真細膩、溫柔堅定⋯是業界人士這四年來,跟鄭麗君相處下來普遍的評價。

在鄭麗君團隊與業界一起努力下,台灣近期每一兩年,總有一兩部口碑與收視都成為「現象級」的影視作品。

王師表示,近年創作圈已經開始學會從台灣歷史中找題材,為「台流」打底,雖然想打出國際不能一蹴而成,但文化部確實把文化輸出當成「國家戰」在打。

「我認文化部這四年來做的最好的一件事,是讓台灣文化體系有共識,做出有台灣味道的內容,這樣也能和中國、韓國區隔開來,」台灣新媒體暨影視音發展協會(NMEA)蔡嘉駿評價。

《返校》電影海報
近年有不少從台灣歷史、台灣社會提煉主題的作品,不僅在本土,在亞洲市場都聲名大噪。
圖/ 《返校》電影

然而,當鄭麗君的政績成為一段為人津津樂道的佳話,也為新一任文化部長李永得在接任之際,設下一道高門檻。背負著業者的期望以及「麗君障礙」,他打算如何面對?

文化部長李永得:面對「麗君障礙」,惶恐又幸運

李永得現年64歲,於2008年~2014年前高雄市長陳菊在任時,擔任高雄副市長,並在2016年就任客委會主委一職。在踏入政界前,他也曾是自立晚報的記者、公視總經理。

雖曾接觸影視文化,但文化圈對這一位新任部長,還是相對陌生。

「老實說,目前業界對李部長是『零評價』,零負評也零正評,日後希望能更積極與業界溝通,」蔡嘉駿表示。

李永得2.jpg
李永得表示,卸任部長鄭麗君手上文化治理架構已逐步完成,未來要加倍努力,才能維持「麗君障礙」。
圖/ 李永得臉書

李永得在今日文化部自行舉辦的交接典禮上,也首度發表了一些感悟和對未來的期許。

「其實我非常惶恐,但我也覺得很幸運。」

李永得認為,鄭麗君是台灣在未來文化轉變上,一任非常重要、具有歷史意義的文化部長,是一個里程碑,面對「麗君障礙」,他打算先維持、不至於落後,而方法只有「加倍努力」。

他也提到,未來還有好幾個法案,要和文化部同仁一起著手努力,如《公共媒體法》、《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修正⋯⋯等等。

總結業界的觀點,李永得接下來的挑戰,除了得「守住」這四年文化部累積的成果外,怎麼讓「藝文紓困2.0」有效地執行,會是最快得面對的課題。

此外,當這鄭麗君已經為台灣內容產業「打好底」,讓全民都開始重新重視起台灣內容作品,下一步要如何不只靠政府做莊、政府出資,進一步擴大財團與民間參與,構建生態系,把餅做得更大,讓優質作品沒有斷點,能源源不斷的產出,會是業界關注的一大焦點。

責任編輯:蕭閔云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補齊未來電子業版的關鍵拼圖!矽眾科技以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助攻高階AI與車用市場

你是否曾好奇,為何今日的手機能在艷陽下持續運作,而電動車也能從零下的極地順利駛出,精準感測周遭環境?

看似尋常的應用場景背後,其實隱藏著一顆默默進行的「溫度偏移校正」關鍵晶片。這類負責環境感知、並能進行溫度補償的「驅動晶片」,是電子元件穩定運作不可或缺的一環 。然而,這塊高階驅動IC的研發,長期以來卻是臺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相對薄弱的環節,使得臺灣眾多在零組件領域傲視全球的廠商,在高階應用市場中受制於人。

矽眾科技鎖定高階溫度補償驅動晶片IP,要替臺灣補足產業鏈缺口

「我們臺灣在零組件領域,其實有很多世界第一,例如在全球市佔率領先的振盪器,但始終難以打進高階產品線,就是因為缺少能驅動這些零組件的高階晶片。」矽眾科技創辦人陳世綸開宗明義地指出產業痛點。他解釋,許多臺灣零組件廠商雖擁有卓越的製造能力,但在高階驅動晶片上卻高度仰賴美日大廠,而國際大廠往往不願開放最先進技術,臺灣廠商因此缺乏在價值鏈高附加價值鏈段的話語權,只能在低利潤的紅海市場中競爭。如何打破技術封鎖、強化自主關鍵技術,成為臺灣電子產業邁向國際高端市場的關鍵課題。

而矽眾科技的成立,正是為了補上這道斷鏈而生。作為少數專注零組件驅動晶片矽智財(Silic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 IP)開發的企業,當AI運算與電動車市場爆發性成長,矽眾科技以可重複授權、穩定可靠的矽智財解決方案,成為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推手。陳世綸說當高階電子產品對穩定性的要求日益嚴苛,就更考驗元件必須能在高溫、低溫甚至劇烈溫度變化下維持效能。這正是「溫度補償」(Temperature Compensation)技術的關鍵價值所在。

「矽眾科技的IP 就像貼心的助理,提醒元件「冷了多穿衣服、熱了脫下外套」,透過溫度補償即時調整參數,即使處於零下 40 度的嚴寒或高達 140 度的酷熱環境,訊號依然能保持精準一致。」陳世綸生動地形容 。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透過開發板進行晶片溫度感測與數位校準測試,確保 MEMS 感測器在不同溫度下依然能維持精準運作。
圖/ 數位時代

他進一步解釋,晶片內整合了類比的溫度感測器來偵測環境溫度,並將數據傳送給數位電路進行判斷與分析,數位電路再發出指令,精準校準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感測器的參數,確保其在不同溫度下都能提供正確值,避免因溫度變化導致的誤差和功能喪失,例如手機熱當或汽車失靈 。這種「類比感知+數位判斷校準」的整合能力,正是矽眾科技在高階驅動晶片領域所構築的技術壁壘。

陳世綸表示,矽眾科技之所以選擇IP這條賽道,正是看準了其在產業中的獨特價值。作為IP公司,其設計模組能適用於從0.18微米的成熟製程到小於10奈米的先進製程,客戶可根據自身產品需求快速整合,大幅縮短開發週期。這種靈活性,不僅讓矽眾能服務更廣泛的客戶群,也賦予了臺灣零組件廠商快速切入高階市場的機會。

晶創IC補助計畫奧援,矽眾科技以IP挺進高階市場布局全球

然而,IP的研發是條燒錢的漫漫長路。陳世綸坦言,由於IP的價值在於其穩定性與可重複使用性,但要達到這個門檻需反覆測試與驗證 。他透露,矽眾科技的IP中,每個驅動電路區塊都必須經過數次的設計定案(tape-out)與實體測試,而每次的成本都高達數萬至數十萬美金不等。「沒有政府的計畫支持我們根本做不到,」陳世綸感念地表示,而他口中的計畫正是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所推動的「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下簡稱晶創IC補助計畫),讓團隊得以持續突破與精進,追求每個電路區塊的極致穩定性與精準度。

晶創IC補助計畫的資金補助,不僅加速矽眾科技的測試進程,也成功讓這個具備溫補能力的高階驅動晶片IP跨入車用與AI市場 。陳世綸說明,此IP主要針對高階MEMS零組件,特別是應用於5G手機、低軌道衛星、AI伺服器中需要高頻率、高準確度且耐溫的振盪器 。同時,它也符合嚴苛的車用認證,確保車載系統在極端溫度下的穩定性 。此外,此IP亦可支援手機中的胎壓偵測、高度偵測等MEMS感測器,因未來的電子產品將大量使用這類元件,且需具備溫度補償能力以維持精準度 。

如今,矽眾科技已與美加、日本、歐洲及臺灣等國內外大廠展開合作。陳世綸欣喜地表示,許多客戶原本因買不到關鍵驅動晶片而受限於低階市場,現在矽眾科技的IP補上了這一塊,他們也終於能進軍高毛利產品線。目前,已有合作夥伴將矽眾的高階驅動晶片IP導入車用認證流程,未來甚至可望進一步進入低軌道衛星與醫療穿戴市場。

矽眾科技站穩利基市場,與全球MEMS企業共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
有了晶創IC補助計畫的挹注,矽眾科技更能以關鍵 IP 、溫度補償技術,帶領團隊協助臺灣半導體產業鏈從「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
圖/ 數位時代

比起一家公司從頭到尾包辦整顆IC的傳統模式,IP公司更像是站在舞臺後方的設計者,協助每一位客戶量身打造表演服、背景道具與燈光效果,讓他們能快速踏上國際舞臺。「我們不做整套產品,但我們讓臺灣的零組件有機會躋身高階應用,不再只是代工。」陳世綸堅定地說,矽眾科技的策略,是站在面對未來5到10年需求的位置上,看見即將來臨的市場缺口,然後在它出現前就先把技術準備好 。

「我們希望矽眾科技未來是跟著全球 MEMS 企業一起共舞,」陳世綸生動的描繪出公司的願景,矽眾科技透過獨特的IP商業模式、關鍵的溫度補償技術以及晶創IC補助計畫的強力奧援,不僅成功在利基市場中站穩腳步,更為臺灣半導體產業開闢了一條高值化的新路徑。這項成果不僅是矽眾科技自身的里程碑,也證明臺灣的IC設計實力,已在全球高階半導體供應鏈中找到了新的戰略位置,從過去的「代工製造」轉向「設計賦能」,引領臺灣零組件產業邁向更高層次的全球市場競爭力。

|企業小檔案|
- 企業名稱:矽眾科技
- 創辦人:陳世綸
- 核心技術:5G通信、人工智慧、物聯網、車用電子矽智財(IP)設計服務
- 資本額:新臺幣1仟700萬元
- 員工數:6人

|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簡介|
在行政院「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政策架構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透過推動「驅動國內IC設計業者先進發展補助計畫」,以實質政策補助,引導業者往AI、高效能運算、車用或新興應用等高值化領域之「16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或「具國際高度信任之優勢、特殊領域」布局,以避開中國大陸在成熟製程之低價競爭,並提升我國IC設計產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