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一位阿姨聊天,聽到我的行銷經歷後她說想經營網拍,問可以怎麼做?我問她為什麼想經營網拍,她覺得網路生意應該比較輕鬆,可以讓她兼職進行。
當然這有誤會,就我所知網拍超累,但這還不是最核心的問題,我問她:你的顧客要從哪裡來?
流量之河,是任何生意的根本
今天要談一個超重要的行銷概念叫做「流量之河」。這是每一個老闆都要思考的事情,以前寫過一篇文章,談到「流量」與「存量」的概念,在做任何思考時,都應該優先考慮「流量」而不是存量。
「流量之河」的意義,就是任何生意你都需要有源源不絕的「潛在客戶」。
注意,是「潛在客戶」而不是確定會購買的用戶或客戶。 一個好的生意,潛在客戶必然會像河流的水一樣,從某個來源不斷的流過你身邊,能從中成交多少則是看你的商品以及努力。但成交多少是其次的問題,重點是如果沒有這樣一條流量之河,你就像定居在一攤死水旁邊的村莊,等到水乾後就準備遷村或滅村了。
每個潛在客戶都有一個標價
流量之河有趣的地方在於,每一個流量,也就是每一個潛在客戶,都有一個標價。
比方說一個老闆租了一個一樓的店面,月租加上人事20萬,每月從店前面走過1萬人次,那每個潛在顧客的成本就是20元。一個電商平台架設網站,每月維護成本加廣告費3萬元,每月的瀏覽量則是6萬人,那每個潛在顧客成本就是0.5元。
當然,也許後續轉換率會有所不同,例如在成本20元的店面,100個潛在顧客會有一個進入店面並成交,那一個成交客戶的成本就是2000元。在成本0.5的網路商店,3000個潛在客戶才有1個成交,成本是1500元。
這時你就可以思考,你的生意是否划算?轉換率可以再做優化?或是可以延長客戶的生命週期,讓客戶後續有更多購買行為,也就是提高所謂「客戶終身價值」。
重點是,只要你把潛在顧客開始用流量之河的方式去換算,就會發現所有行銷管道都是可以被互相比較的,並沒有哪一個絕對好或絕對不好,試過與優化過才能發現更多可能性。
複習一下:
- 任何生意一定都要有一條流量之河,否則早晚會垮。
- 流量之河中,不同來源的潛在顧客都有各自的取得成本與轉換率。
- 思考你的成本與利潤,並針對過程去調整。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我之所以問那位阿姨「顧客要從哪來」,意思是她只看到商品的銷售與成本、以及網拍不用店面,但沒思考如何取得顧客以及顧客的成本。每個生意,你應該都先從「流量之河」開始思考起,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些幫助。
(本文由市場先生授權轉載自其blog)
責任編輯:陳建鈞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