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圓雙雄拼資本支出成長率
晶圓雙雄拼資本支出成長率
2004.02.15 | 科技

多年來,晶圓雙雄台積電與聯電間的較勁,始終不缺話題,無論景氣好與壞。根據半導體產業協會(SIA)估計,今年全球半導體市場成長率超過19%,是自2001年以來最大幅度的成長,在景氣來臨之際,大幅投入資本,擴充產能,成了今年所有半導體業者的重頭戲。

**產能滿載 加碼擴廠

**農曆年後,陸續登場的晶圓雙雄法人說明會,就可嗅出這股復甦與擴產的味道。「去年第四季,台積電產能利用率達101%,是三年來首度破百,半導體復甦的訊號非常明確,」率先登場的台積電法說會上,董事長張忠謀樂觀表示。他並預估第一季產能利用率仍將破百,而今年台積電資本支出達20億美元,比去年大幅成長八成。
「好像在黑暗中,有人將電源打開,突然間到處一片光明,」緊接著登場的聯電法說會上,執行長胡國強更具體形容目前半導體的氣氛。胡國強指出,今年半導體正進入全面復甦階段,PC、通訊、消費性電子三大塊半導體的應用領域,都擁有全面性的成長,去年第四季,聯電產能利用率達96%,同樣也是過去三年來最好的一季,預計今年第一季仍將繼續成長,聯電今年的資本支出達21.2億美元,硬是把台積電給比了下去。
「今年將是12吋晶圓製程開花結果的一年,」張忠謀指出。晶圓雙雄大幅擴張資本支出,七成以上的比重將應用在12吋廠的設備上,進而帶動半導體進入12吋晶圓的時代,產能利用率達100%的產能滿載,也顯現出半導體目前正處於供不應求,「加碼」擴廠已是必然。

**設備問題 有待考驗

**
然而,對整整苦了3年的半導體來說,強勁復甦固然是好消息,但背後卻也有擴產計畫能否如期完成的隱憂。除了晶圓雙雄外,全球前兩大半導體廠商英特爾、三星,在今年同樣也有龐大的資本支出計畫,金額分別高達43億、38億美元,而德州儀器、英飛凌等半導體大廠,預計今年也都有類似的計畫,「產能擴張的『海嘯』,今年正朝著半導體設備市場迎面而來,」研究機構顧能(Gartner)分析師理恩(Klaus Rinnen)形容。
「各半導體大廠資本支出大成長的背後,正面臨著採購不到核心設備的風險,」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專欄作家佛瑞曼斯基(Tom Foremski)指出。過去3年來,半導體處於景氣谷底,使得廠商們不斷縮減資本支出,延後採購設備的計畫,光2002年,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就縮水了58%,迫使各半導體設備廠商裁員、暫緩研發;在市場進入12吋晶圓世代,能否提供充足的先進生產設備,將備受考驗,「我們正處於市場波動的艱困期,」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供應商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執行長斯普林特(Michael Splinte)指出。
好不容易挨到了半導體的春天來臨,接下來,資本支出、產能擴建的計劃準時執行,則是今年半導體另一個觀察的焦點。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資本市場迎來新氣象!簡立峰:從「臺灣人的亞洲」轉向「世界的亞洲」,主動招募國際互補性新創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聯手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推動「亞洲創新籌資平臺」,象徵臺灣資本市場邁向新局面。此平臺鎖定重點產業、法規鬆綁及強化推動策略等重點項目,面對此布局,擁有產業導師、獨立董事及投資者等多元角色的簡立峰,分享他的觀點與建議。

簡立峰開門見山直言,現在是臺灣資本市場加速前進的「好時機」。從量化角度來看,臺灣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特別是資通訊與半導體產業,目前已有四家企業(台積電、鴻海、台達電、聯發科)進入世界市值500大。受惠科技群山加持的優勢,讓打造「亞洲NASDAQ」的願景有厚實的底氣。

此外,簡立峰相當肯定本次針對創新版的制度優化,提供更鬆綁、具有創意的做法,大幅提高了國際團隊來臺上市的便利性。不過,除了擴大投資規模與流通性,簡立峰也提出三個策略觀點,鼓勵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多家善用制度優勢,設定更宏大的發展目標。

觀點一:深化內部資本市場創新動能,鼓勵「小金雞」早期上市

這幾年臺灣的新創趨勢,簡立峰指出一個現象:現今成功的上市櫃案例,多半是大型集團的「小金雞」(子公司或孫公司),但集團通常傾向在小金雞獲利穩定並能確保控股後,才會在市場上釋出少數股份(25%)允許其上市。此情況容易造成臺灣的資本市場動能不足,甚至讓國際以為臺灣缺乏新創的誤解。

對此,簡立峰認為創新板的價值,即是鼓勵小金雞能提早登板的腳步,一來展現創新能量、翻轉產業典範;二來邁向資本市場不只是需要募資,更重要是上市後的經營策略,知道自身優勢所在,將營運方向隨時調整更貼近資本市場的需求。

因應簡立峰的觀察,本次創新板的新制,即是讓本國公司的股票集保期間從二年縮短為一年,並免除三年的承銷商保薦。此舉有助於降低集團小金雞提早進入市場的法規門檻,讓企業能更快速、更早實現「面對市場」的目標。

觀點二:強化產業聚落思維,主動招募國際上與臺灣互補的新創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成立的重要訴求之一,便是要成為亞洲NASDAQ。簡立峰直言,「如果是以此為願景,那它就不應該只是『臺灣人的亞洲』,而是成為『世界的亞洲』,也就是主動吸引更多國家的創新企業來臺上市,那麼招商策略必須從被動等待,轉為主動積極洽談。」

至於招商的目標該如何鎖定?簡立峰認為臺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其聚落現象,因此建議可瞄準能與臺灣產業有高度互補的區域國家或技術領域。讓臺灣的供應鏈業者與他們成為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分享這些國外企業來臺上市後所創造的利潤。

如果是區域國家,簡立峰拿「以色列」為例,該國新創擁有強大的創意和軟硬整合能力,但缺乏生產製造基地,若考慮來臺灣上市或募資,將有利於他們與臺灣的製造商建立關係,增加其信賴度,並容易找到供應商。至於前瞻技術方面,簡立峰認為矽光子、3D封裝/先進封裝、AI資料中心冷卻等,與臺灣半導體產業有緊密合作關係,可借助資本市場吸引這些企業來臺投資、上市,不僅是實體的產業聚落,更有助於形成虛擬的資本市場聚落。

簡立峰的論述,也呼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鎖定的重點產業,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數位雲端、機器人、次世代通訊等前瞻新經濟領域。另外國際企業來臺上市的門檻,證交所也優化了既有制度,針對主要營運地或股東結構均未涉及陸港澳地區之外國企業,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

觀點三:吸引國際分析師、產業媒體,成為亞洲NASDAQ絕佳觀測站

最後,簡立峰認為一個能持續有活水挹注的國際籌資平臺,成功上市是手段,但真正關鍵的目的,是能持續獲得投資並取得市場關注的聲譽。要獲得聲量,具體的執行策略是提高國際能見度,吸引國際級分析師的關注。

簡立峰以當時Appier在日本上市為例,他提到上市對Appier的最大益處並非來自本益比,而是被國際金融機構的分析師看到,並獲得他們的分析與報導。「這些報導對於B2B企業來說,是最紮實的行銷加分,能極大化取得業界客戶的信賴。」

簡立峰認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下一步,可主動規劃一些登板的亮點案例,形成「標竿」進而產生群聚效應。對此,證交所回應未來將以多元行銷策略,配套措施包括加強外國公司資訊揭露,提高法人說明會的召開頻率,藉此提升企業國際知名度,為國際分析師提供更充足的資訊來源,助力更多指標的企業打響全球名氣。

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上提到,臺灣經濟發展已從勞動密集、資本密集階段,進入到創新驅動的全新里程。最後簡立峰肯定表示,「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後,期待它的角色能槓桿資本市場的力量,讓『臺灣人的產業』轉變為『臺灣人主導的產業』,仰賴國際企業壯大臺灣的人才庫,同時也為臺灣創造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