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品一年連收9間門市,為何吳旻潔說「關店不是壞事」?下步轉推社區店、24小時到貨
誠品一年連收9間門市,為何吳旻潔說「關店不是壞事」?下步轉推社區店、24小時到貨
2020.08.19 | 新零售

編按(2020.8.19更新):誠品宣布下半年再收3間店
今年上半年,誠品生活計畫性關閉的店別共有6家店,下半年還預計再關3家店。

其中包含將於8月23日結束營業的中壢SOGO店、8月底結束營業坪數最小的69坪捷運書店與預計營業至10月底的東湖店,除敦南店外規模多為小型店點,加總合計營業面積其實僅佔總營業坪數約3%。誠品表示,下半年的收店計畫,屬於疫情當中開源節流計畫裡的費用節約項目。

誠品生活預計於2020年完成8~10家計畫性關店後,在2021輕盈啟程,配合新開發的電商平台上線開啟新一波展店。

8月7日

誠品陸續調整各分店經營,已預計年底關閉中國深圳店營運,7日又傳出台北車站M8的「誠品捷運店」書店將關閉,對此誠品澄清,因為M8距離K區「誠品站前店」步行僅5分鐘,8月30日起「誠品捷運店」書店將整合於「誠品站前店」持續提供讀者優質服務,「誠品捷運店」商場則是會持續營運。目前盤點誠品店數仍然維持海內外44家,其中台灣38家。

5月27日

誠品生活股東會上今(27)舉行股東常會,誠品生活董事長吳旻潔說,在2020年上半,誠品生活的表現大受疫情影響,尤其4月是最慘淡的月份。以台灣來說,今年1~5月的業績,大約落後去年同期20%。

她認為,疫情為誠品帶來最大的考驗,是要快速調整舊習,並且勇敢改變。當然,開源節流、加快促成數位轉型都是改革的重要方向。但人們第一個「有感」的改變,就是誠品開始斷捨離那些讓人們「無感」的門市。

誠品信義店_2020_05_25_蔡仁譯攝-33
在誠品敦南店熄燈後,將由信義店接棒,成為24小時書店。
圖/ 蔡仁譯攝影

今年關閉8間門市,誠品以3大指標評估

從今年初到現在,已經看見誠品敦南店、台東店、台南安平店陸續關店,另外,高醫店、士林店、實踐店,也要陸續熄燈。

其中除了誠品敦南店,主要關閉的原因是建築物即將都更,算是功成身退。不過除此之外,在半年內還打算收掉其他5家門市,這是否意味著誠品不看好台灣市場未來性?還是在台灣市場經營不善?面對這些質疑,吳旻潔解釋,「今年度的關店是我們很重要的體質調整。」

誠品評估店點有三大指標:未來性、獲利性與公共性。「如果一項指標都沒辦法達成的店,很確定就會是今年誠品會收掉的店別。」

談到士林店、實踐店即將熄燈的決定,吳旻潔說,「 作為一個相對無感的存在也不是理想的。 」言下之意是,就是這些店點因為設施狀態、營運狀況等原因,在未來並無法呈現誠品對於未來書店的想像。

在今年下半年,還會有1~2間誠品店面陸續關閉,因此今年至少關閉8間門市。除了租約到期的店面在考慮範圍內之外,一些在百貨公司高樓層、小坪數的店別,以及比較老舊的社區店,也都在評估中。

關店不是壞事,不關店也不見得是好事;但開錯店一定是壞事,開對店才是好事, 」吳旻潔說。

接下來,對誠品生活來說,該如何淘汰掉與未來發展方向不同的店別,是最重要的功課。「我們應該要果斷去割捨,符合未來全通路佈局的店別,我們也會積極佈局,」吳旻潔說。

誠品敦南店_2020_04_23_蔡仁譯攝-2.jpg
吳旻潔表示,今年度總計將關閉約8間誠品分店,是一次誠品的體質調整。
圖/ 蔡仁譯攝影

明年用力開新店,誠品有意回歸台東、士林

在今年用力關店、調整完體質之後,在明年誠品也要用力開新店。

近3年來,誠品生活開始積極投入POS與CRM系統整合,也重新架設新的電子商務網站,預計12月上線新的電商平台,提供24小時到貨,未來將聚焦經營全通路,至於能否配合線上佈局,成為誠品評估線下拓點的考量因素。

接下來結合全通路策略,誠品生活會開始有能力、有機會在比較小的社區、縣市展店, 」吳旻潔說,透過這一波疫情,誠品也觀察到社區店以及中南部的店別,受到的衝擊較小,因此未來展店計畫也會以此方向開展。

另外,在老舊的社區店型關閉的同時,其實誠品也正在物色新的社區店型適合的店址。

像是已關閉的台東店,停止經營的主因是建物老舊,除非政府投入大量資金維修機電、殘障設施等建設,否則並不符合誠品展望未來10年希望發展的店型方向。不過,其實誠品依然有在台東發展的意圖,目前誠品生活團隊也陸續在與台東許多民間藝文機構接洽,討論未來合作的可能性。

吳旻潔透露,儘管士林店已宣布歇業,但未來展店還是很有機會回到士林商圈。也因為開始有了展店規劃,因此吳旻潔並不會因為關店而擔心,「因為看得見未來,就不怕現在做這些調整。」

責任編輯:陳映璇

關鍵字: #誠品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迎接AI代理時代,中國信託3大策略重點加速金融轉型
迎接AI代理時代,中國信託3大策略重點加速金融轉型

台灣年度AI盛會「2025 AI TAIWAN未來商務展」日前圓滿落幕,展會期間同步登場的「2025 AI TAIWAN國際趨勢高峰論壇」也吸引來自產官學界的高度關注。副總統蕭美琴親臨現場致詞時指出,人工智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全球產業版圖,台灣正站在這場關鍵變革的十字路口,必須積極布局。

「我們已在硬體供應鏈上打造出一座堅固的山頭,接下來,台灣更要以AI與軟體應用為核心,開創下一座新高峰,讓台灣持續站穩世界舞台。」蕭美琴強調。

AI應用邁入「代理時代」,大量數位員工走進職場

目前,AI應用的發展已從單純的聊天問答與內容生成,邁入全新的「代理時代」。Google前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說明,所謂AI代理(AI Agent),不僅能理解與回答問題,更具備推理、規劃甚至執行任務的能力。像是特斯拉的無人計程車服務,或Amazon的倉儲與送貨機器人,都意味著AI不再只是螢幕中的語言模型,而是直接參與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甚至取代部分白領工作,成為職場上的虛擬同事,舉凡代理撰寫軟體程式碼、產出研究報告等任務,AI都能勝任。

受邀擔任主題演講嘉賓的中國信託金控資訊最高主管賈景光,對此趨勢也有相同見解。他預期,未來金融職場將迎來大量數位員工,AI角色亦將從過去的助理定位,躍升為具備博士班水準的專業夥伴,全面協助企業提升營運效率與生產力。

事實上,為了迎接這股變革浪潮,中國信託早在2018年便前瞻性地成立AI實驗室,積極借鏡國際金融業的成功經驗,推動各項AI專案。這項超前部署的策略,也讓中國信託成為台灣首家連續四年榮獲《Global Finance》雜誌「全球傑出金融創新實驗室」殊榮的金融機構,展現其在AI創新應用領域的領導地位。

中國信託金控
首家連續四年榮獲《Global Finance》雜誌「全球傑出金融創新實驗室」殊榮的金融機構_中國信託金控,受邀分享AI創新應用領域的經驗與策略。
圖/ 數位時代

中信AI發展策略的3大核心重點

進一步探究中國信託金控的AI應用發展策略,可以歸納出3大核心重點。

第一是採取「導入通用工具+自建AI模型並行」的雙軌推動模式。目前市面上由科技大廠或新創企業提供的AI工具已相當成熟,如:語意搜索、摘要總結、內容生成等工具,只要確保符合資安與內控標準,即可快速導入與應用。此外,針對中信獨有的經營Know-how、產品知識、關鍵決策能力等核心競爭優勢,則透過自建AI模型的方式內化至系統中,藉此強化差異化競爭力,與通用工具形成有效互補。
第二為打造AI賦能的企業文化。賈景光強調,推動AI賦能,絕非單純的技術導入專案,而是一場全方位的企業文化變革,必須由高階主管帶頭學習與使用AI,再結合員工教育訓練、不定期內部應用成果與外部趨勢分享、建置學習資源庫、以及Prompt Engineering的技巧養成與實戰演練等方式,循序漸進,逐步型塑出AI賦能的企業文化。

尤其考量到「如何下正確指令」(Prompt Engineering)是AI效益最大化的關鍵,中國信託也將內部累積的指令設計技巧與應用實例,整理為知識庫,讓全體員工得以共同學習、快速上手,加速落實AI於日常工作中。目前,中國信託金控已經盤點出超過200個AI應用情境,協助員工有效提升40%至70%生產力。

第三則是鎖定關鍵應用場景、最大化AI導入成效。每個產業都有自己的關鍵議題,企業在導入AI時應回歸業務本質,從產業策略與關鍵流程出發,找出痛點並對症下藥,才能創造出AI應用的最大價值。

中國信託金控
中國信託金控資訊最高主管賈景光,開場時提到,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很大的比例都與AI有關。
圖/ 數位時代

像中國信託便聚焦於優化客戶體驗、提昇內部效率與風險管理3大金融業核心議題,發展相關的AI應用,例如:智能客服已實現70%的客戶詢問可於1秒內快速回應、自主研發的AI模型能主動偵測並攔截可疑交易,2024年累計成功阻擋的詐騙金額已達8.4億元新台幣,為客戶資產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隨著內部AI應用已小有所成,如今,中國信託正積極邁向產業共創階段,並響應金管會倡議成立的「金融科技產業聯盟」,擔任「金融科技應用研發工作圈」的首屆召集人。透過聯合學習、金流履歷、資料整合等方式,研發可以解決金融業共通性問題的AI相關應用,如 : 目前的首要任務是建構全國性金融同業防詐平台,以科技精準阻詐、達到守護民眾財產安全的目的。賈景光強調,唯有打破單打獨鬥,串聯產業力量,才能加速AI在金融業的落地與深化,進一步提升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的AI應用實力,真正讓台灣的金融科技在全球發光發熱。

中國信託金控
賈景光強調,唯有共同合作,串聯產業力量,才能加速AI在金融業的落地與深化。
圖/ 數位時代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