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森購物旗下的美妝跨境垂直電商草莓網,近三年來業績不斷成長。在新冠狀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打亂物流航班的情況下,今年全年的業績依然預估可以比去年成長30%,達到11億港幣(約41.6億新台幣),未來還將持續拓展更多跨境市場。
為了強化國際競爭優勢,東森購物在2018年初,以10億台幣收購了來自香港的草莓網,希望利用雙方的優勢打造最強美妝跨境電商。回顧2018年一到六月,草莓網的累積營收約為4.4億元,而 在東森正式入主後,2019年一到六月的累積營收則成長227%,來到14.4億元,約占東森購物總營收的15%。
談到今年的營收狀況,身兼東森購物「電子商務事業部」及「全球商貿中心」執行長的草莓網執行長楊俊元說,雖然在疫情期間,電商普遍銷售很好,但是都集中在民生用品、食品,對奢侈品的消費力道減弱。而且許多班機停飛,造成物流成本增加、到貨時間延長。
不過,「雖然前面三個月表現不好,但是今年業績比去年成長30%應該不是問題,估計可以達到11億港幣營業額,獲利表現也會是過去三年來最好的。」
為什麼可以成長如此快速?配合不同的區域市場來開展不同的商業模式,是一大關鍵。
依市場特性調整商業模式,在阿拉伯一個月賣出100萬港幣
目前在草莓網上,有超過830個美妝品牌、3萬項單品,並且在全球擁有330萬會員。站上商品可以配送到超過200個國家地區,支援38種語言。其中,澳洲是貢獻度最高的地區,佔整體營收8%~10%。
在今年5月,雖然恰逢疫情高峰,但草莓網依然開始在阿拉伯市場的佈局,並打下了好成績。
回顧剛落地時,楊俊元也很懷疑市場潛力,「我們在最艱困的時刻到阿拉伯,也會想說,當地普遍很富裕,會這麼麻煩跨境買東西嗎?」結果一開賣,阿拉伯就衝上草莓網銷售第五名地區。
如何在陌生的市場打下好成績?「因為我們找到了最大的合作夥伴亞馬遜(Amazon),」楊俊元回答。
草莓網在跨境的業務分為三種,第一,是國外買家大量採購草莓網商品到自己的通路做銷售的傳統B2B業務。第二,是讓各地消費者上草莓網購物的一般B2C跨境電商業務。第三,則是與當地電商合作,把草莓網商品上架到當地電商的策略聯盟合作方式。
草莓網會依照不同的區域市場情況,彈性調整在不同市場的營收模式。而在阿拉伯,則是以第三種模式為主。「把商品放到Amazon UAE(阿拉伯)網站上賣,第一個月就賣出了100萬港幣(約台幣377萬元),主要以香水、美髮產品為主。」
楊俊元說明,「在同一個區域市場,電商與電商之間通常彼此競爭,但我們專注在美妝,而且可以做到跨境、品牌又多,因此草莓網可以把競爭對手變成合作夥伴。」他認為,在全世界與許多知名電商合作,是草莓網經營跨境電商時的最大優勢。也正因為這個原因,草莓網才能在阿拉伯打下其他電商無法做到的成績。
把美妝之外的MIT商品賣到海外,Strawberry Mart即將上線
正由於有了阿拉伯的成功經驗,展望未來,草莓網將開發更多市場列為重點,並將持續用三大商業模式,彈性調整每個國家的佈局。同時,也要開發更多台灣商品賣到全世界。
因此,在今年,草莓網將趁勝追擊,除了將持續營運草莓網之外,也將在今年9月另開一個子網站「Strawberry Mart」來銷售更多美妝以外的台灣商品。讓草莓網持續專注在美妝品項的垂直電商,其他的MIT商品,則在「Strawberry Mart」上販售。
「但第一步廠商一定會怕,所以一開始還是會拿我們自己生產的面膜來嘗試,」楊俊元說。「像是這陣子因為防疫、口罩的關係,台灣在國際上很紅。」,因此在銷售面膜時,都要刻意讓行銷文案、圖像與台北101搭上關係。
目前在草莓網的800個品牌中,大約僅有10個台灣本土品牌,而且集中在面膜、乳液等美容保養品項。除了這10個台灣本土品牌之外,也會開發更多美妝之外的品牌、品項,上架Strawberry Mart。
責任編輯:蕭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