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政院提出「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劃2002-2007」之後,「創意經濟」正式躍登檯面,成了台灣經濟舞台的新要角。
而本書所描述的,正是興起中的新階級──「創意階級」(Creative Class)。這樣的人在全美有3800萬人,超過30﹪的就業人口。一如其他階級,這個新興階級的定義基本上也來自經濟;這群人正以極大的影響力,成為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的幕後推手,並躍居社會主流。
作者所定義的「創意階級」核心為科學、工程、建築、設計、教育、藝術、音樂與娛樂等各領域;當然也含括商業、金融、法律、醫療及其他領域的「創意專業人士」(Creative Professionals),有別於「勞工階級」(Working Class)與「服務階級」(Service Class)主要是依計劃來工作,創意階級主要在於創造新想法、新技術或是新的內容。
資本主義的觸角開始延伸,抓住一些以前被認為是怪異或特立獨行之人,並帶來了經濟架構的質變:那些天馬行空之人不再被視為離經叛道的異類,並已成為創新與經濟成長的核心。
也因此在財富上占有優勢,成員收入幾乎是其他階級的兩倍!
創意雖無所不在,但「人」才是創意經濟的根本資源。創意人不會只在有工作的地方聚集,而會聚集在創意中心、或是他們喜歡生活的地方。如何營造環境吸引創意專業工作者,以激發創新能力並創造經濟發展?作者提出「經濟發展的三T」──科技(Technology)、人材(Talent)與包容(Tolerance),是為三大關鍵因素,彼此互相關聯,缺一不可。
簡單來說光有科技與人材,但缺乏足夠的包容與開放,也無法吸引並留住一流的人材。包容度的判標準又有哪些?跟據作者進行一次大規模的統計研究發現,一個地方如果同性戀或不喜受世俗陳歸束縛的文化人及其他多元指數較高,就比較能吸引創意人,高科技產業也會較集中於此。
這項結果也許會造成誤解與抗議,作者提出的解釋是:同性戀指數具有指標作用,並非因為高科技產業盛行同性戀,只是代表這個地區開放與包容力的領導指標,而開放與包容對於高科技從業人員與創意階級是很重要的。
最後,作者不忘提醒,要成為世界經濟舞台新勢力,甚至成為社會轉型或開創新局者,創意階級要凝聚力量與足夠的人數,才能扮演重塑世界的重要角色。「有高成就但自我導向、且個人化」的新興創意階級,眼前的工作是:建立迎向新創意年代的社會凝聚力。
無論是國家、企業或個人,面對未來更激烈的全球化競爭,「創意」能力,將是勝出與否的重要關鍵!
書名:勇者致富──全球化:在拒絕與接受之間(Fortune Favors the Bold)
出版者:天下
作者:梭羅(Lester C.Thurow)
譯者:蘇育琪、陳景蔚、鄭新嘉
定價:380元
頁數:375頁
大膽一搏 才有未來!
全球化時代,「知識」與「勇氣」是通往富裕之路的兩把金鑰匙,唯有大膽放手一搏,才能在全球經濟中勝出!
面對「全球化」,應該接受還是排斥?
本書作者、世界知名經濟學家梭羅(Thurow)博士認為,其實還有第三個選擇──與其放任全球化自行發展,只有勇於接受全球化所帶來之改變與機會的「勇者」,進而主動形塑適當的經濟發展環境與策略,才有機會在這波浪潮中「致富」。也就是書名所指稱的「Fortune Favors the Bold」──大膽一搏,才有未來!
處於發展全球經濟的十字路口,可以選擇充耳不聞甚或拒絕,更可以把握良機,建立穩固經濟體系,創造雙贏的全球化經濟。而事實上,不論我們抱持接受或排斥,全球化議題仍將繼續延燒!而嶄新的全球化經濟確實維繫著世界各國的命運。儘管全球化能提升國家平均所得,卻動輒被貼上「製造不穩定並加劇先進國家與落後國家成長失衡」的標籤。梭羅主張,在此刻整體態勢尚未為時已晚之前,正是我們按照理想來塑造全球化的大好機會。
在本書中,梭羅除了針對全球化弊病提出敏銳分析與解決對策,也詳細闡述了愛爾蘭與中國成功的模式如何堪為其他國家表率。他並在接受國內媒體專訪時針對全球化的利弊得失提出補充說明:全球化沒有催毀落後國家,而是他們被排斥於全球經濟之外;同時全球化的確帶來了嚴重的貧富落差,而解決的方法就是讓全民接受教育、提升國家整體生產力與競爭力。
因此,他主張不論是企業或國家,都應增設「知識長」(CKO,Chief Knowledge Offer)一職,它將成為未來企業僅次於CEO(執行長)的重要職位,在知識經濟時代中,掌握科技變動,從而掌握知識管道,引領企業與國家在21世紀中順利發展經濟。
微軟就是個最佳典範。它靠著掌握獲得知識的管道(個人電腦作業系統、瀏覽器等),成為全世界最有價值的公司,比爾‧蓋茲如今(Bill Gates)由CEO轉任「首席軟體建築師」,就是扮演著CKO的角色。
此外,梭羅並指出隨著六大關鍵科技(微電子、電腦、電信、人造材料、機器人與生物科技)的突破與互動,全世界早已啟動第三次工業革命──過去以地理的征服做為制勝與致富的關鍵,如今已被智慧的征服所取代。全球化是第三次工業革命所衍生的必然結果,而科技所帶來的巨大變化,使得企業必須因應全球化做出全球移動:在最便宜的地方製造、到獲利最高的地方銷售,否則就等著淘汰出局。
接受或加入不一定會「贏」,但是拒絕或排斥,就是選擇擁抱貧窮、走入失敗境地!為本書作序的台灣電力公司董事長林能白不忘提醒:在讓更多人民享受到全球化利益之前,如何避免全球化所導致的社會傾斜、又該如何以健全的社會安全網絡,因應全球化所可能造成的數位落差、贏者圈差異等負面衝擊,更是政府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