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投業應該建立跨國性平台,才有賺頭
創投業應該建立跨國性平台,才有賺頭
2003.09.01 |

這三年,台灣創投業真的很辛苦,在現有的兩百家創投公司中,90%創投手中有的不是錢,而是燒錢的案子,是沒有辦法期待的。現在的景氣看起來要明不明,儘管大家認為景氣循環總是「起久必落、落久必復甦」,但是經過30個月的空頭,雖然市場資本支出有增加趨勢,但人在谷底久了,會變得比較謹慎,投資的錢就不會這麼大方,過去10個案子可能投資5個,但是現在只會投資一到兩個。
面對空頭市場,創投業者有種說法是「先低調、守台灣,其他不要碰」,這種創投公司什麼也不能做,或是只投資台灣未上市公司,但是現在要在未上市公司中挑到明珠是不可能的,而好的未上市公司,股價又太高。

**建構獨特平台,發展 全球化

**
因此在現階段,創投公司本身的平台要獨特,要能找到錢、找到好的案子,也就是所謂有獨特的pipeline(產品發展進程),做到客戶做不到的事,讓客戶覺得你成為股東之後,公司的價值會增加。中經合過去一年在台灣投了4個案子,算是滿活躍的,投資了包括光寶集團和友訊,他們就是看好中經合在美國和大陸的資源,可以幫助集團將來的發展。
這一兩年全球都在「瘋亞洲」例如,INETL、DELL,但是這些老外對於中國跟亞洲還是不懂,因此需要找創投當vehicle(催化劑)。這些大公司來到亞洲,不管是為了成本、市場或產品的考量,都需要藉由創投協助克服語言文化等隔閡;同時在亞洲子公司的管理及IPO業務(新公司股票初次在公開市場發行),也都是創投最擅長的。儘管環境不同、時代不同,但是過去兩三年有認真架構跨國平台的創投,還是有很多機會。
美國跟歐洲廠商現在都體會到全球化的重要。例如,在美國做行銷與打品牌、Know-How和管理以及上市放在台灣、製造生產在大陸,而研發和創新則放在日本或韓國,強調專業專工。
因此一般創投認為理想中的好案子,就是「美國找錢,台灣設置研發與上市,北京負責生產與市場」。

**投資上遊產業,掌握主導權

**
但是,中經合在1992年就進入大陸市場,發現大陸企業思維跟其他國家不一樣:國際大廠會認為,外包是要降低成本,代工廠商只要賺取高毛利率就好。但是大陸企業卻要有自己的規格、執照、甚至品牌,不願意把好處與跨國企業分享,例如大陸現在發展EVD(高清晰度光碟播放機)企圖取代DVD。有鑑於此,我們正嘗試一種新的模式:投資上游產業,取得建立產業標準的權利。
中經合在大陸投資四個產業標準,MP4便是其中之一,一旦取得MP4規格化的權利,其他的中下游廠商也會來找我們,希望能透過我們協助他們建立產業標準和取得許可。
各家創投文化不同,有些創投只是想要分一杯羹,但是我們是希望有主導權,投資上游產業建立縱向的pipeline,再加上既有的橫向發展平台,我們就可以不用等待DEAL,而是創造DEAL。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