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經濟,燒光不景氣
迷經濟,燒光不景氣
2002.09.01 | 科技

悶熱燒灼的南台灣夏日。8月16日午後,大雨在高雄傾盆而下,卻澆不熄一群年輕人翻騰的心。他們,4000個熱愛線上遊戲新霸主《仙境傳說》(Ragnarok Online,通稱RO)的遊戲迷,齊聚智冠科技旗下遊戲新幹線舉辦的「RO嘉年華」,一起瘋狂玩樂、贏取虛擬寶物,盡情購買讓他們愛不釋手的RO周邊商品。

**3場令人垂涎的熱賣,都和「迷」脫不了干係

**
這是RO嘉年華在全省巡迴的第3場活動,「我們在台北、台中的前兩場,也都碰到大雨,」智冠科技產品部宣傳暨公關課課長謝明娟回想,「但除了一直維持滿場狀態外,限量各1000個的80種商品,在3場活動中全數賣光,」這樣的銷售,3、4百萬跑不掉。
同樣是8月16日,在這蕞爾小島上的另一頭。隨著4萬隻紙飛機的漫天飛舞,全場歌迷的情緒在長久的等待中爆發開來。這兒,台北市立體育場,是五月天全體成員回歸歌壇的復出演唱會現場。「阿信,我愛你!」「怪獸加油!」此起彼落,毫不保留的吶喊聲、嘶吼聲,代表著3600萬的門票收入,與現場1700萬的周邊銷售。
隔天,烈日酷曬的假日白晝,不遜於此的戲碼上演著。人來人往的西門町,幾千人摒棄冷氣,在溽暑中或坐或站;身上渾汗如雨,臉上甘之如飴。他們不是等著測試體力的應徵者,而是十七八歲的少男少女。原因只有一個:孫燕姿預購簽唱會即將在此展開。
那天,附近唱片行全都呵呵笑。即將暫別歌壇的孫燕姿就要發行新歌精選輯,沒有人不急著想擁有這張唯一能在未來一年裡連結他們與燕姿的最後作品。5天預購量破8萬張,正式發片首日出貨20萬張,她真的是小天后。
夠了。3個小故事,已經足供我們恍然大悟:這不但象徵著「迷」有著一股神奇的力量,更代表著「迷」的力量可以落實為經濟效益,姑且稱之為「迷經濟」(fan economy)。

**3種迷友共同的特質,掌握它,你纔能玩得出名堂

**
「迷經濟」其實是存在已久的全球現象。百事可樂網羅的NBA中國球星姚明與人稱「周董」的屌偶像周杰倫、在美國大聯盟闖出一片天的日本職棒選手鈴木一朗與松井秀喜,元老級的披頭四、瑪丹娜或前幾年的辣妹合唱團,乃至於當紅的日本少女偶像團體早安少女組與專推男偶像的娛樂霸主傑尼斯,都正在或曾經玩過這樣的把戲。掌握它的操作精髓,你的鈔票就印得比別人快、比別人多。
要了解迷經濟,得先看看知名大眾傳播暨文化研究學者費斯克(John Fiske)所提出的,迷的3個特徵。
迷的第一個特徵是「歧視與區隔」(discrimination and distinction),迷會劃分出「自己人」與「非自己人」的不同,他們會達成共識,向內凝聚、向外排擠。「我是周杰倫迷,你不是。」
迷的第二個特徵是「生產與參與」(productivity and participation),他們並非被動接受,而有主動創造的能力。譬如——
‧在KTV唱周杰倫的歌獲得自信,這是運用「迷」的物件創造出社會意義,是「符號式的生產」(semiotic prodctivity)。
‧穿著印有孫燕姿的T恤,向外界宣告自己是「孫燕姿迷」,這是「發表式的生產」(enunciative productivity)。
‧漫畫迷以相同的主角另行創作,在社群間流通,這是運用「迷」的物件從事文字創作,是「文本的生產」(textual productivity)。
迷的第三個特徵是「資本累積」(capital accumulation),他們會努力吸收相關資訊、收集相關物品,以突顯與區隔自己是真正的迷,不是路人甲。

**3條行銷操作的主力,可以從「社群」與「銷售」兩端規畫

**從費斯克的描述來看,迷經濟的行銷操作,應可分為「社群端」的迷友凝聚與經營,以及「銷售端」的商品規劃與行銷。
迷的經濟效益來自3大層面。一是主要產品及其衍生品(如歌手的CD、DVD、伴唱帶),二是代言與肖像授權使用等效益,三是直接賣到消費者手中的各式周邊商品。但無論是哪種迷經濟,有一群向心力強、認同感重的迷友,才是啟動「迷經濟」的百合鑰匙。
年輕迷友們的認同是很奇妙的,滾石音樂產品事業處營運長陳勇志認為,他們常用的「還好」二字,是一大關鍵。
「他們的『還好』有兩種意思,」陳勇志提出他的見解,「其一是他們不容易滿足,很難認定一樣東西夠屌、夠好,所以都說還好。但如果你真能跨過他們的標準,他們會死忠支持你;其二是他們接受了太多被流行創造的經驗,變得很會觀望,所以什麼都講還好。除非有5個人都說很好,第6個才會跟著叫好。」陳勇志認為,你一定要做到最好,而且年輕人心目中的「很好」是可以去引導的。

**3股勾引年輕的魅惑,個性化、參與感、視覺化

**
雖然並非所有的「迷」都是年輕人,但會產生衝動性購買,會捨得一買再買的,還是以年輕人居多。「一個結了婚,有家庭的人,哪來那麼多閒錢買周邊?」隸屬霹靂集團的巨邦國際行銷商品部副理劉谷洋分析。
因此,年輕迷友的偏好與特質,就成為開發商品與經營社群時要注意的重點。
第一個要注意的,是他們對「個性化」的需求。
兼具社群與電子商務功能的霹靂網,設有「霹靂海報館」,這裡就隱藏著個性化服務的功能。
海報除有3種大小可供選擇外,還可以選擇要不要加訂鋁質掛軸,甚至連要不要免費加印霹靂董事長黃強華(有「十車書」之稱的總編劇)或總經理黃文擇(為所有角色配音的靈魂人物)簽名,也能選擇。
「這種個性化的訂製,一旦建立好平台,就非常適合在網路上反覆操作,」劉谷洋表示,「T恤、馬克杯之類的商品,都能依樣畫葫蘆。」
第二個要留心的,是他們希望有「參與和互動」。智冠科技謝明娟指出,過去線上遊戲的活動,多半都是單向的,有人在台上表演,有人在台下觀賞,沒有什麼交集,RO嘉年華就是希望能以互動的方式,凝聚玩家們的心。
在《電腦玩家》與《網路遊戲雙週》兩本遊戲雜誌擔任社長的徐人強,認為「RO嘉年華」同時完成了兩件事:第一,它讓已經在玩RO的人,可以和虛擬世界認識的朋友做實體的互動,一起增加對RO的認同。第二,藉由這個活動,RO也讓沒玩過的人一起參與,和單獨只做玩家聚會,只是自己人熱鬧,卻沒吸引到別人相比,效果更棒。
徐人強指出,原本就走可愛路線的RO推出周邊商品,是正確的作法,「它的風格與迪士尼是接近的,把摸不到的虛擬角色化成具體的商品,不但受歡迎,更能增加認同。」
由華納唱片官方主導,用於直接在網路上經營歌迷組織(全球現約5、6千人)的「孫燕姿全球互動網」,也有很好的參與機制。站上的周邊商品,必須以「點數」換取,無法以「現金」購買。「之所以會想到用點數,是因為它和線上遊戲有類似的感覺,年輕人比較習慣,」華納唱片策略行銷服務部專案協理季聲珊分析,「點數怎麼來?你填個問卷送兩點,創作桌布投稿送幾點,自己賺點數,很有參與感。」
第三個要追隨的,是「視覺化」的趨勢。七、八年級生都是看電視、玩電腦長大,早已習慣於「影像」與「畫面」,文字對他們的吸引力,通常不如舉目可見的東西來得大。
在霹靂授權下出版劇情攻略本、改編小說等平面出版品的霹靂新潮社編輯張世國表示,消費群主力都在十幾歲左右,「由於他們對影像感受較深,圖片較多的出版品,賣得比純文字的東西好。」看看這樣的書名:《莫召奴完全接近寫真》《葉小釵愛落紅塵寫真》《爭王記寫真書》,都是布袋戲迷友們的最愛。買不起大尊戲偶的迷友,光看寫真集也就滿足了。
偶像娛樂雜誌《PLAY》副總編輯程傳瑜笑著說,卡司與封面是很重要的一環,「某些男偶像團體當封面的時候,我們就會賣得特別好,有人甚至會連內容是什麼都不管,買了再說。」年輕迷友,你真是視覺化的一群。

**N個創造價值的撇步
價格貴一點、門檻高一點、希罕珍貴多一點……

**社群或周邊商品必須有價值感,讓迷友們覺得很特別,他們才會感到甘願。
怎麼創造價值?職棒兄弟象的作法是,讓某些商品賣得比市面上稍貴一點點。「市面上一般的年曆如果是150元,我們的就賣200,大概貴個2、3成吧,」兄弟象活動推廣部經理汪旭光透露箇中訣竅。多出來這50元,剛好可以讓球迷體認到,「兄弟象」的周邊商品是有價值的。
另一種增加價值的作法是「限量」,讓迷友搶破頭。「早安少女組的周邊不但限量,還限地販賣,」一年來8度往返日本觀賞她們演唱會的迷友ST細數,「像演唱會的周邊商品,就只有演唱會現場才有得買,連官方開設的店面都不會有;限京都銷售的,就只有京都當地才買得到。」人氣角色Hello Kitty也有類似作法,想要弄到具有某地特色的吊飾,就非得到當地尋寶不可。
程傳瑜認為,這種作法蠻能吸引迷友購買。例如8月號雜誌隨刊贈送偶像團體Energy成員小書卡,但是每本雜誌只送一款,而且夾在書裡,無從得知是哪位成員的。「真的有人買了好幾本,就為了集到她想要的。」
今年7月23日,孫燕姿慶生會的作法也很類似。華納特別限制只有歌友會成員可以參加,「連媒體都不給進,這讓她的歌迷覺得很樂,凝聚力就出來了,」季聲珊覺得這個決定是對的。
這次五月天復出的「天空之城」演唱會,到玉山銀行購票就送五月天檔案夾,到全家便利商店購票送的卻是五月天貼紙,如果你兩種都想要,那,只有請你多買幾張票了。
操作「迷經濟」的行銷技法無奇不有,從線上遊戲、偶像歌手、職棒球員到布袋戲,各有各的巧妙。不過,陳勇志也提醒大家,「這麼多的成功模式,很多人都想學。但是五月天、周杰倫、孫燕姿、S.H.E的模式,在別人身上是不是就適用呢?未必。」看完這篇文章,請各位一定要先咀嚼消化一番再上路!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兼顧創新與客戶需求,蔡司半導體以微影跟數位雙引擎助半導體客戶成長卓越
兼顧創新與客戶需求,蔡司半導體以微影跟數位雙引擎助半導體客戶成長卓越

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蔡司半導體製造科技(ZEISS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ZEISS SMT)一向低調但卻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例如,花費30餘年時間投入研發,與全球最大的晶片微影設備供應商艾司摩爾(ASML)合作推進極紫外光微影(EUV)技術,協助台積電等客戶將電路微縮至奈米甚至埃米級的精細尺度,打造更小、更快、更省電的晶片,靈活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

從EUV微影光學系統開始,ZEISS以光罩檢測與驗證、先進封裝與失效分析完善服務

「目前最令人振奮的進展是高數值孔徑EUV(High-NA-EUV)技術。」蔡司半導體技術長暨產品策略負責人Thomas Stammler博士表示,這項技術將幫助晶圓製造商邁向2奈米甚至埃米級製程,更好滿足人工智慧(AI)晶片等高效能應用需求。

蔡司半導體提供的服務不僅止於微影光學領域,隨著製程複雜度提升,蔡司因應客戶需求將產品服務範疇逐步擴展到光罩檢測、製程控制,以及先進封裝與失效分析等跨領域解決方案,協助半導體客戶創新與持續產業變革。

ZEISS SMT
蔡司半導體技術長暨產品策略負責人Thomas Stammler博士分享蔡司半導體的最新產品技術進程。
圖/ ZEISS SMT

例如,蔡司半導體推出光罩檢測與驗證系統–AIMS® EUV–協助晶圓製造廠模擬EUV設備的真實運作條件,判斷光罩上有那些關鍵缺陷,缺陷修復後還可以協助驗證是否有修復成功,確保光罩品質,進而保障良率與降低生產成本。

隨著先進製程逼近物理極限,產業轉向先進封裝尋找新突破:無論是以3DIC進行堆疊、還是以Chiplet進行模組化設計,都讓晶片可以在效能與能耗之間找到新平衡。蔡司看準這波趨勢,不僅提供異質整合相關設備,更將其在醫療影像、顯微鏡等領域累積的技術力,延伸到半導體檢測,讓解決方案更具差異化,也能快速回應市場變化。

化180年經驗為創新基礎,以數位化驅動持續創新

蔡司半導體為什麼能成為艾司摩爾EUV與High-NA-EUV微影設備的光學系統獨家供應商?答案來自近180年的技術底蘊與持續創新的企業文化。

「近180年的累積,讓我們能挑戰極端工藝,例如打造原子級平整度的EUV鏡面。」Thomas Stammler進一步解釋,蔡司半導體不僅傳承傳統光學工藝,也擅於跨域創新,將演算法應用於光學設計、利用AI提升檢測精度,並透過數據串聯製程控制。

事實上,蔡司半導體早在許多年前就將數位化與人工智慧技術融入研發設計、生產製造與產品服務等環節,持續優化核心競爭力。舉例來說,為了讓EUV設備鏡面達到原子等級的平整度,蔡司半導體在設計階段便透過數據分析與人工智慧技術進行模擬、修正與驗證,確保鏡面平整度符合預期;此外,也將人工智慧與數位化科技應用在光罩檢測、修復、量測,確保產品功能有利於客戶發現與修復缺陷、進而提升良率等。

以客戶需求為核心,鏈結供應鏈資源與力量成就共好

「我們的數位化應用不僅是單純的優化產品,而是支持客戶共同研發,解決真正的營運痛點。」Thomas Stammler進一步指出,台灣半導體客戶具備技術領先地位,需要在地團隊與客戶進行定期且密切的互動溝通以確保創新模式與客戶需求一致。「我們有很多前瞻技術測試與驗證都是從台灣開始,這也是我們會持續加碼台灣投資的原因之一。」

台灣蔡司半導體總經理范雅亮面帶微笑地解釋:「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具關鍵地位,台灣團隊的角色不僅僅是銷售與售服,更參與研發與應用工程,鏈結全球資源,快速回應客戶問題,同時,確保技術解決方案與客戶需求一致。」

ZEISS SMT
台灣蔡司半導體總經理范雅亮表示,蔡司半導體的全球在地組織架構讓團隊成員可以快速回應客戶與市場需求。
圖/ ZEISS SMT

這份承諾,不僅是技術合作,亦體現在人才培育。為了讓在地團隊與德國總部保持同步,蔡司半導體建立跨國人才交流機制:不只是派台灣工程師到德國進行長期訓練,也讓德國專家定期來台灣與團隊共事,形成雙向交流的人才循環。「透過雙向交流模式,台灣工程師能第一時間掌握最新技術脈動,同時把在地客戶需求回饋給德國研發團隊,加速解決方案的落地。」范雅亮如是說道。

為了向台灣半導體產業生態圈傳遞:蔡司半導體全面布局「前段製程到後段封裝」並提供相應產品服務,於SEMICON Taiwan 2025國際半導體展期間,以論壇跟專家座談等多元形式與台灣生態圈互動,以全球資源、在地合作的方式,與台灣半導體產業生態圈一同前行。

展望未來,蔡司半導體不僅會持續投入技術創新,也會從各個面向深化與台灣的連結,協助客戶持續突破極限,邁向卓越成長。

更多資訊歡迎官網了解:蔡司半導體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