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是典範?還是奇蹟?
愛爾蘭是典範?還是奇蹟?
2003.08.15 |

隨著資料蒐集的愈多,就愈覺得對愛爾蘭的瞭解是多麼表面,甚至是錯誤。最早對愛爾蘭的印象是:英國海外的一個貧窮小島、北部為了爭取獨立或與愛爾蘭合併而戰火連年、有許多出色的演藝人員及團體,例如U2合唱團。兩年多前,我寫過一篇有關愛爾蘭的專欄,標題名稱甚至下為「向一個後進國家學習——愛爾蘭」。
如今我們知道,說愛爾蘭貧窮或是後進,完全是錯誤的。早在十年前愛爾蘭的每人平均國民所得就已超過15000美元;短短的十年間,現在她的國民所得已超過26000美元,當然也已超過其隔鄰的英國。不僅如此,大部分的國家均受到2000年末IT產業不景氣的拖累,不僅經濟成長率受到衝擊,失業率亦由下降轉為增加的趨勢,美國如此、英國如此,一些亞洲以IT產業為主的國家更是如此。愛爾蘭則是例外,2001及2002年的經濟成長率大致維持在6%左右,失業率則在5%以下。

**反其道而行,積極發展工業

**
過去總以為愛爾蘭經濟之所以表現亮麗,是因為愛爾蘭成功地扮演了歐洲門戶的角色,但這樣的理解與實際狀況是有差距的。因為基本上,所謂的「門戶」功能,是較著重在商業或資訊的整合或轉運;但這十年來愛爾蘭製造業的表現及其對經濟成長的貢獻,遠遠超過服務業。
愛爾蘭是這十年來全球少數能夠在國際貿易上免於被中國大陸排擠的國家。以各主要市場的佔有率來看,愛爾蘭在美國市場全經濟市佔率增加幅度僅次於中國及墨西哥,排名第三;在日本市場增加幅度排名第四,僅次於中國、馬來西亞及泰國;而在歐盟市場全經濟增加幅度排名第三,僅次於中國及西班牙。在上述國家中,愛爾蘭是唯一國民所得超過15000美元的國家。
基本上先進國家的發展趨勢,均是往服務業發展,愛爾蘭卻反其道而行,工業佔其GDP(國內生產毛額)的比重已達到30%以上,這是在先進國家裡絕無僅有的現象,同時其商品順差佔其GDP比重亦高達30%左右。也就是說,其GDP有三成是因為多賣東西給國外而產生的;這也就否定了愛爾蘭只是歐洲門戶的假設,因為會有如此大的順差,絕不是一個轉運站能夠辦到的。

**資源人口不豐,經濟表現亮眼

**
過去我們總以為,資源不豐的小國,要在全球競爭中立足,便得集中資源發展某一兩項產業,但這樣的原則,在愛爾蘭亦不適用。我們由愛爾蘭出口的項目裡發現,從高科技的生醫、IT、基礎的石化、到傳統的木材、食品加工等,五花八門、應有盡有,這竟是一個資源及人口不豐的小國(人口不到400萬人)的國家。
愛爾蘭沒有著名的品牌,但其經濟表現卻遠超過以品牌及門戶著稱的荷蘭;愛爾蘭沒有低廉的工資,但卻不畏懼與開發中國家在商品製造上競爭。到底愛爾蘭是樹立了一個值得學習的新典範,還是只是一個特定階段的特例?恐怕還得有更多的證據才能回答。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電商終局戰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