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發佈最新報告指出,今年將推出的Apple AR/MR(擴增實境/混合實境)頭戴裝置將支援眼球追蹤,SMI提供Apple眼球追蹤設計方案與算法,目前尚無法確定,但若Apple頭戴裝置支援虹膜辨識,則很可能讓使用者使用頭戴裝置時使用Apple Pay。
郭明錤表示,眼球追蹤系統是頭戴裝置最重要的新人機介面技術。他指出,頭戴裝置若欲提供順暢的使用者體驗,必須具備偵測眼睛動作 (如眼球移動、眨眼等) 能力並提供回饋。主流的頭戴裝置產品 (絕大部分是VR裝置) 主要操作方式是手持控制器,這種操作方式最大的挑戰是無法提供順暢的使用者體驗。
郭明錤表示,頭戴裝置若使用眼球追蹤系統,有3個優勢:
首先可提供真實與直覺的視覺體驗。他指出,認為良好的AR使用體驗必須與外部環境做到無縫隙互動,因此判斷使用者的眼球動作相當關鍵。例如:根據使用者眼球移動,顯示的影像、圖像、資訊也必須跟著移動。
其次是提供更直覺的操作。郭明錤認為,眼睛的動作也是有意義與直覺的操作資訊。例如:使用者可用連續眨眼啟動選單、注視現實中物件數秒後跳出顯示此物件資訊的視窗。
最後是降低運算負擔。利用注視點渲染技術 (foveated rendering) 並根據眼球/瞳孔的移動,決定使用者所見影像、圖像中的最佳化區域。此技術除了可提供使用者更自然的視覺體驗,對於使用者沒有注視的影像、圖像、資訊區域,可降低解析度並降低運算負擔。
郭明錤預測Apple頭戴裝置將配備眼球追蹤系統,此系統包括發射端與接收端,可偵測與取得眼球移動資訊,再根據演算法提供使用者影像影像、圖像、資訊,台灣致伸承做發射端模組獨家供應權。
郭明錤表示,Apple的眼球追蹤系統包括發射端與接收端。發射端提供1種或數種不同波長的不可見光,接收端偵測眼球反射不可見光的變化,並以此變化判斷眼球移動。
發射端因可能具備不同波長,故生產程序複雜且耗時。此外,頭戴裝置對發射端模組的尺寸與形狀要求也與一般電子裝置差異大,也提升了生產難度。
郭明錤表示,還無法確定Apple頭戴裝置能否支援虹膜辨識,但從硬體規格上來看,此頭戴裝置的眼球追蹤系統可支援此功能。我們認為,如果Apple頭戴裝置能實現虹膜辨識,則可望提供使用者在使用頭戴裝置時更直覺的Apple Pay方式。
責任編輯:錢玉紘